所谓他者共生,就是借助别人的文章(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并不精彩、并不优秀的,可以是名家的,也可以是普通人的),写出自己的文章。这和借鉴模仿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本质的不同。借鉴模仿,都是围绕某一个点、某一个方面进行学习。学习《白杨礼赞》,可以借鉴它的结构;学习《师说》,可以借鉴它的对比论证。被模仿、借鉴的都是成功(至少被模仿的某一方面是成功的)的习作或作品。而共生写作,则不一定立足于一个点,而是发散式的,甚至是模糊的,有时候就是受它的启发,而且不一定是学习模仿,可以是对别人的写作予以否定和推翻,被借助的习作或作品也不一定是优秀成功的,甚至是不成功的,只是由它生发出自己的写作欲望。
我执教的“在别人的树上开自己的花”这节课就是比较典型的他者共生的写作教学。
这节课,主要是借一位同学的习作进行共生写作的教学,而对于其他同学来说,就是一种他者共生的写作活动。
首先是让大家熟悉习作,了解习作。因为这篇习作,总体来讲比较成功,主要是让大家发现它的可取之处,同时老师结合习作强调作文的一些要求,指出同学们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然后是借助黄津汝同学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或者说是借助黄津汝的这篇习作,激发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大家的写作欲望被激发之后,便引导同学们进入写作状态进行思考。先从写议论文的角度思考立意的选择,再从也写记叙文的角度思考和黄津汝不同的立意选择和不同的叙述视角。从不同文体的选择,到不同立意的选择,再到同样文体不同角度的选择,同学们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激活。而更有意义的,是这个写作过程的体验和经历。这比之于我们仅仅介绍评点优秀习作的长处,要有意义得多。(www.daowen.com)
遗憾的是,受时间和现场情景的制约,很多有教学价值的环节没有能够充分展开。比如黄津汝在反思写作过程中说自己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没有能引发她和大家交流一下“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的具体情形,以及为什么能够做到如此。再比如其他同学进入写作状态后的交流也还不够充分,显得比较简单匆忙。这些都影响了教学效果的达成。
在昆明做讲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