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爱上作文课:黄厚江中学教师教学智慧

爱上作文课:黄厚江中学教师教学智慧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活动写作课”是一种以活动为写作基础的作文课型。简单地说,是活动加写作,或者说是先活动后写作。尽管活动写作课的活动可能是课内的现场活动,也可能是课前的活动,但这里主要指的是教师课内作文教学的具体行为及其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而不是指学生的写作行为。其本质都是通过实物展示或课前活动为学生提供可供观察的写作内容,而后再进行摹写。以上两个部分都是活动写作课中的“活动”环节。

爱上作文课:黄厚江中学教师教学智慧

“活动写作课”是一种以活动为写作基础的作文课型。简单地说,是活动加写作,或者说是先活动后写作。但我们这里不是指一种综观的写作教学策略,而是指作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具体课型。

它和很多人所提倡的“活动型写作”也不是一个概念,后者更多的是一种写作策略,而不是一种写作教学策略,更不是一种课堂教学的行为,是相对于“课堂写作”提出来的一种写作学习的形式。尽管活动写作课的活动可能是课内的现场活动,也可能是课前的活动,但这里主要指的是教师课内作文教学的具体行为及其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而不是指学生的写作行为。

西南大学的魏小娜教授将其称之为“摹写本位的作文教学”,她认为:这类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是“为了摹写真实生活”,旨在真实再现发生过的一切客观真实和主观真实,即特别关注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采用“活动教学法”,通过活动创设帮助学生开掘写作内容;教学侧重点是解决“写什么”。这方面的实践非常丰富,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摹写客观真实”的作文教学,如20世纪80年代初刘朏朏和高原提出的“观察—分析—表达”三级训练体系,吴立刚、贾志敏等提出的“素描作文”训练等。其本质都是通过实物展示或课前活动为学生提供可供观察的写作内容,而后再进行摹写。目前这类作文教学在国内仍很走红,很多名师的作文教学设计多属此类。第二类“摹写主观真实”的作文教学,最为典型的课例当属王崧舟老师的《亲情测试》的作文教学设计,通过煽情的课堂活动设计,帮助学生体验习焉不察的浓厚亲情,在交流和感动中自然成文。

其实,这应该也是一种传统的写作教学形式。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清明节到烈士园陵扫墓回来,总要写一次作文。当然绝大多数老师并不再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大家怎么写作,但也有老师会启发我们回忆扫墓的过程,让我们交流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也就可以说是活动写作课的基本形态了。

魏教授认为,这类作文教学极大地推进了我国传统真情实感类作文教学,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首先,这种作文教学可以帮助中小学生进行基于观察的写作训练,促进学生触摸写作的本真,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不仅培养了学生写作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态度。

其次,如果说能力训练着力解决用什么写,方法学习课着力解决怎么写,作文升格课着力解决怎么写得更好,而活动作文课主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这类作文教学在解决学生“写什么”方面探索出了比较有效的教学措施:运用实物展示、动作表演、回忆唤醒等写前活动,通过适当的暗示、渲染、凸显,激活关于某个话题的写作储备,并通过镜头定格、聚焦、放大等教学手法,把生活具象化、把情感具体化、把事件细节化,学生很容易形成写作内容和写作冲动。

这类写作课的基本流程是:

如果是现场活动,就由教师或学生按照原定方案组织活动;如果是课前已经完成活动,就由教师组织同学们按照一定要求回忆活动过程。可以是班级形式的个体回顾,也可以是小组形式的集体回忆。一般来说是学生回顾,也可以由教师通过一定的形式回顾。

如王崧舟老师的《亲情测试》教学,第一个部分是“忆,擦亮五个名字的圣洁之光”。老师的要求是:“请同学们把作文的稿纸拿出来,找到最干净的一页。这一页上没写过一个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然后请你拿起笔,准备好。听清楚要求——请你在这张最干净最纯洁的纸上,写下这个世界上你最爱的五个人。不着急,慢慢地写。这五个人是你最爱最爱的,所以我有理由相信,你在写下他们的名字的时候,一定会写得非常工整,非常端正。(有学生在写的过程中犹豫良久,迟疑下笔)他们是你最爱最爱的五个人,所以你写下的不是几个汉字,也不是几个符号。当你写下他们的名字的时候,也许你会看到他们的眼神,也许你会想起他们的表情,也许他们的音容笑貌、故事、细节都会在一刹那间呈现在你的面前。所以你的内心会有一种感受——一种什么感受会涌上你的心头?”同学们写好后交流自己最爱的五个人和写下这五个名字的感受。

第二个教学部分是“画,体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老师说:“是的,这五个人不是五个名字,更不是五个符号。他们就活在你的生活中,就活在你的心中。他们给你温暖,他们给你阳光。是吧?就是这种感受。好的。(稍停)现在请你拿起笔,听清楚要求——在五个最爱的人当中,现在请你画去一个。”接着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分步画去了所写的五个名字。老师组织学生交流画去这些名字时的感受。

以上两个部分都是活动写作课中的“活动”环节。

即教师提出写作的具体要求。可以是明确写作的内容,也可以是明确写作的任务和要求。

王老师这节课的第三个部分是“写,倾听自己最隐秘的心灵之声”。这个部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www.daowen.com)

第一个阶段是写作定向。老师说:“请大家抬起头。但是孩子们,这一切根本就没有发生过呀!他们依然在你的身边,他们依然好好地活着,你为什么要哭?你为什么要那么伤心地哭?为什么?你们想过吗?(有学生举手)不着急,请把手放下。我相信,这一幕,会在你的心中,留下很深很深的印记。那么就请你拿起笔,再换一页稿纸,把刚才发生的那一幕,用你的文字,原原本本地把它记下来。从上课的第一分钟开始,老师说了什么,你做了什么。在你做的过程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的同桌,你的伙伴,你要好的朋友,其他的同学,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在说些什么,他们有一些怎样的表现。当你面对这五个最爱的人的时候,当你一次又一次地将他们画去的时候,你的手,你的笔,仿佛……当最后两位被你画去的一刹那,你脑海里边冒出的又是怎样的画面,一段怎样的故事。孩子们,把所有的这一切都用你的文字记下来。给大家15分钟的时间。好,开始。”

王老师的这段话就是给学生的写作进行定向。“再换一页稿纸,把刚才发生的那一幕,用你的文字,原原本本地把它记下来。”这是提出写作的要求。“从上课的第一分钟开始,老师说了什么,你做了什么。在你做的过程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的同桌,你的伙伴,你要好的朋友,其他的同学,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在说些什么,他们有一些怎样的表现。当你面对这五个最爱的人的时候,当你一次又一次地将他们画去的时候,你的手,你的笔,仿佛……当最后两位被你画去的一刹那,你脑海里边冒出的又是怎样的画面,一段怎样的故事。”这是对写作内容的引导和激发。

可以是完成整体性的写作任务,也可以是完成分解的写作任务;可以完成写作的一个阶段,比如列提纲,比如立意,比如选材,比如场景描写或心理描写。

王老师这节课的第三个部分“写,倾听自己最隐秘的心灵之声”的第二个阶段是写。王老师给了学生18分钟写作时间。

即学生现场展示写作成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点。可以班级个体交流,也可以小组交流,当然也可以先小组交流,再班级个体交流。王老师这节课的第三个部分“写,倾听自己最隐秘的心灵之声”的第三个阶段就是写作交流。

王老师说:“好,孩子们,时间到了。请把手头的笔都放下,好吗?那一幕已经过去了。20分钟前的那一幕,几乎让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掉了眼泪的那一幕已经过去了。但是我说它没有过去,因为它留在了我们另一张洁白的稿纸上面,留在了我们每一个同学用自己的心声、用自己的文字把它记录下来的稿纸上面。尽管不堪回首,但还是让我们再回一次首。”接下去,是指名学生交流。

即学生对写作过程的感悟,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行为和写作成果做出评价,并提出进一步修改的要求。

王老师这节课的第四部分是“悟,点亮习焉不察的成长之思”。老师说:“好的,孩子们,把笔都放下。这就是文字的好处,这就是文章的力量。它那么准确、那么细腻、那么传神地把刚才发生的那一幕,永远地保存下来。孩子们,一年以后,十年以后,当你也做了爸爸妈妈的时候,你回过头来,你再去看——在2006年的10月29日的上午,你曾经上过那么一堂课,你曾经对自己那样说过。是的,刚才发生的这一幕、你所记下的那一段文字,请你为它起一个题目的话,你打算把它叫什么?”王老师的这个环节不只是为文章取题目,也是对这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引导学生由这节课去感悟写作。

活动写作课的操作,要注意这样一些问题:

这类作文教学,很容易是“为了写作而活动”,而不是“为了生活而写作”。有时候,设计的生活和学生本然的生活距离比较远。而本色的写作,应该立足于本然的生活发现事件,而不是为了写作而刻意设计一个活动。否则,很容易对学生的写作生活观形成误导。

因为一个活动,尤其是课前的活动,往往内容都比较丰富或分散,学生因为亲历了活动,感受也比较直观而具体,所以很容易“陷入”事件的叙述。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回顾的引导,既要能唤起回忆,再现有关情景,又要能方向明确集中。

这个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写作前的一个准备阶段预热阶段,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写作的具体要求,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把学生由活动带进写作。因此,有的老师会专门安排一个环节来唤起写作欲望,激发写作兴趣。

既要注意写作内容的取舍和丰富,又要注意写作形式的运用;既要注意激发具体的活动感受,也要注意写作理性的引导。因为是亲历活动或现场活动,学生的感受会十分丰富,很容易忽视对写作的理性关注。前面所举的王崧舟老师这节课,应该说作为一节活动写作课,是非常典型的,也是非常成功的。之所以对它还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可能与对这节课过分强烈的感性色彩和过于强化的生命意识有一定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