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风》作文评讲教学实录:黄厚江教师的作文教学智慧

《风》作文评讲教学实录:黄厚江教师的作文教学智慧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先请认为文章是围绕“一万个人眼中一万种风”这个观点展开的同学发表意见。他提出三个风,自然很有道理,但我觉得第二段和第六段的风,应该是同一个类型,要么都是自然的风,要么都是文学的风。因为“风”在文章中只是个比喻。这是告诫我们要把准人生的风向。

《风》作文评讲教学实录:黄厚江教师的作文教学智慧

(课前发学生习作《一万个人眼中一万种风》的复印件)

师:上课。最近我们连续进行了两次议论文写作的训练。大家对议论文的基本要求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请一位同学简述一下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要求。

生:议论文必须有自己的观点。

师:对,议论文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说明道理。所以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也是写议论文的第一个要求。还有吗?

生:议论文要有理有据。

师:“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的基本特点。那么,什么是议论文的“理”呢?什么是议论文的“据”呢?(指名一女同学)

生:议论文的“据”就是论据。

师:具体说说哪些东西可以做论据。

生:事例,数据,名言……

师:对。这些都是常用的论据。同学们要注意,议论文的“理”,除了全文的中心观点,还有分论点也是“理”,对论据进行分析,也是讲道理,有时候也可以直接通过说理来证明观点。好的,议论文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今天就立足于议论文的基本要求来讨论江亦舟同学的这篇习作。

现在我们先来了解同学们的基本评价。认为这篇习作已经达到议论文的基本要求,能够得70分以上的同学举手。

(学生表决,大多数同学举手)

师:认为这篇习作没有达到议论文的基本要求,不能得70分以上的同学举手。

(学生表决,少数几个同学举手)

师:认为这篇习作比较优秀或者十分优秀,能得80分以上的同学举手。

(几个同学举手)

师:好的,我们先请这位同学说说这篇文章的优点。(指名认为能得80分以上的一位同学)

生:这篇习作观点很鲜明,内容很丰富,材料论据很多,而且文笔很潇洒。

师:是有道理。

(另一位认为能得80分以上的同学举手)

师:有补充吗?

生:他引用了很多诗句。

师:这也是材料丰富,是论据。对,这篇文章的确论据比较充实,而且运用了很多论证方法,有举例子,有引用,还有对比。我们再来听听否定派的意见。(指名一位同学)请你说说为什么不能得70分以上。

生:我认为这不像议论文。

师:那像什么?

生:像散文

师:啊?说说理由。

生:感觉像。

师:感觉也有道理。哪位帮他说说清楚。

(一位否定派举手)

生:我认为主要是观点不鲜明。

(有很多人议论,不服气)

师:让人家说说理由。

生:我概括不出全文的观点是什么。

师:这话听起来没有道理,但其实很有道理。如果读者弄不清楚你的观点,很可能是你的观点不鲜明。那么本文的观点是否鲜明呢?再请打高分的同学说说理由。(指名前面已发言过的一位同学)你说说本文的观点是什么。

生:是文章的题目“一万个人眼中一万种风”。

师:是的。题目就表明观点,是提出观点的最基本的方法,而且非常醒目。但仅仅用题目提出观点还不够,还必须全文围绕这个观点去写。那么本文是否围绕这个观点展开的呢?有没有不同意见?(没有人举手)没有反应,那请同学们再认真阅读全文,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再读习作,5分钟左右)

师:好的。我看同学们已经读完。可以先就近交流一些想法,看意见是否有分歧。

(同学展开议论)

师:好的。看来还是有分歧的。我们可以分为两个阵营交换意见。先请认为文章是围绕“一万个人眼中一万种风”这个观点展开的同学发表意见。

(一位同学举手,老师示意他发言)

生:文章标题提出观点,文章开头又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观点“我相信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种风”,然后所举的例子都是不同人眼中不同的风,在倒数第二段又强调了这句话。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很有逻辑性。——其实一次短短的发言,也是一篇议论文,要有理有据。赞同派的同学们有没有补充?没有?那听听另一种声音。(指名一位发言)

生:我认为,这篇文章中的例子并不是都证明这句话。

师:具体说——

生:比如第三段中的例子,不是这些人眼中的风,而是这些人身上的风。

师:你眼光厉害,看得深刻。接着说。

生:第四段、第五段,也不是某个人眼中的风,而是社会风气。(www.daowen.com)

师:观点对否,我们再讨论,但思维很清晰。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一位同学举手)

师:好,请发言。

生:我认为,这篇文章中的“风”前后不一致,不是一个概念,作者在偷换概念。

师:你看过逻辑方面的书,对吗?(学生点头)接着说。

生:开头一、二段,是自然的风;三、四、五是社会的风气,六、七两段是文学的风。

师:很有见地。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见吗?

(很多同学点头,也有些同学犹豫)

师:这位同学提的问题,非常有质量。一个话题,一个概念,常常会有几个甚至很多不同的理解。一般说,在一篇文章中应该只能是一种理解,否则就是偷换概念或者论题不清楚。如果在一篇文章中有不同意思就必须说明。如果偷换概念或者论题不清楚,那观点就肯定不鲜明了。老师也认为,这篇文章从形式上看,观点是鲜明的,但的确又有含混的地方。但我的理解和刚才发言的同学也有些不同。他提出三个风,自然很有道理,但我觉得第二段和第六段的风,应该是同一个类型,要么都是自然的风,要么都是文学的风。不知同学们怎么理解。当然,这不是关键,甚至无关紧要。我们下面一起来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因为“风”在文章中只是个比喻。要用它来表达什么思想呢?大家先想一想:“一万个人眼中一万种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是说不同的人对风的态度是不同的。

师:要这样风就不是比喻了,还是自然的风。如果这样写,文章的观点也没有什么价值。就像说风有大风小风有南风北风一样。

生:是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

师:似乎更远了。好的。我们请作者自己说说。

生:我的意思是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

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意思。很好。这说明他写文章的时候,心中的确还是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观点的。可惜后来“跟风跑”了。

再看看“人们的思想如同风,可以把人吹向不同的境界”,这个比喻什么意思?

生:人的思想决定了人的境界。

师:非常好。你看问题一向深刻。这是告诫我们要把准人生的风向。对不对?(学生都点头)

那么,第四第五两个段,通过对比要说明什么道理呢?

生: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师:说得深一点,就是社会之风靠我们每一个人去树立。文章结尾的“风情”之“风”又是另外的意思了,我们今天就不去管它。好的,现在看来,这篇文章至少隐含了三个不同的观点。接下来,我想让大家做的事情是,如果从三个观点中选择一个作为本文的观点,哪一个比较适宜。

生:第一个。

师:为什么?

生:因为文章中大多数材料能用。

师:具体说说哪些材料可以用。

生:第一段、第二段和第六段的都可以用。

师:很聪明。但大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写议论文一篇文章都用诗句作为论据不太好。因为诗句是文学的产物,它的理解往往有多向性,尽可能还是用典型的事例和形成共识的名言名句。第二个是,单单把材料堆积起来还不行,要对材料进行分类,然后归纳,这样就有了分论点。

不过我觉得,另外两个论点,尤其是第二个论点“要把准人生的风向”也是很有深度很有新意的。如果以此为观点,你们觉得文章中有没有材料可以用?应该怎么写?不妨再就近讨论讨论。

生:第三、第四、第五的例子都可以用。

师:第五也可以用吗?

生:可以。那些奥运健儿就是把握了人生的风向,而那些不公正的裁判和服用兴奋剂运动员就是没有把握好人生风向。

师:一开始我以为没有道理,听你一分析,觉得还是有道理的。

生:我觉得刘邦李白苏轼的诗句也可以用。

师:你的思维很敏锐。但大家要注意,论据不是万金油,同一个论据到处随便涂就行,特别重要的是论据叙述时要把握好重心。比如以这三个人为例,就不仅仅是引用这些诗句就行的。

其实,就是从“大家一起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这个角度立论,文章中也有不少材料可以用。时间不多,我们就不展开讨论了。

布置一个作业,每人选择一个观点都修改一下这篇文章。好不好?

下课。

附:

一万个人眼中一万种风

苏州中学高二(3 )班 江亦舟

微风,是飘然拂过的轻柔;狂风,是黄沙漫地的肆虐;飓风,是拔屋倒树的毁灭。然而风到底是什么样的,我相信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种风。

陶渊明说过“风飘飘而吹衣”,可见在他眼中风是轻柔的,志南和尚吟道“吹面不寒杨柳风”,而一代霸主刘邦则唱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如此雄浑壮阔。可见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对于风的认识也不尽相同。风在淡泊名利的人眼中是柔柔的,那是他们对于自然的美好向往,而在霸主眼中则截然不同,风显示出的只有刚毅,象征着他们的不屈。

人们的思想如同风,可以把人吹向不同的境界。两袖清风的为官者受到百姓的敬仰,赢得一世清名,就像宋朝包拯,他可以无愧地说:“我的一生只与清风做伴。”还有清朝的纪晓岚也是如此,而在与其同处一个朝代的和珅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股贪污腐败之风,把百姓吹得潦倒,把朝廷吹得腐朽,所以有人说风是清风,有人说风是恶风。

在如今的社会人们看到的更是一股股形态各异的风。有为开发大西部而兴起的“西进风”,有催人上进的竞争之风,但始终免不了那一股股恶风:经常有某某省长、市长或各方官员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而接受审查等。

在不久前还掀起了一股奥运风,大家看到了运动健儿的奋勇拼搏,为荣誉而战,这是一股美好高尚的风。然而总有那么一股不正当之风掺杂着,裁判的不公正判罚,运动员的兴奋剂丑闻,诸如此类的恶风总是存在的。

所以说要说清到底风是什么样,还是那句话: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种风,就像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李白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所以风是催人向上的风。苏轼说“我欲乘风归去”如此豪放的风,柳永则低吟“杨柳岸晓风残月”。而我想说:“无论什么样的风都只是我们各自眼中的风。其实它看不见摸不着,所以也就各异了。我们都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来感受风,就像我们感受断臂的维纳斯的美一样,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于是,就有不解“风”情之人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无关风与月。”但风毕竟是自然界的尤物,文学家、艺术家的爱物,以及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造物。让一万个人保留一万种风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