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作过程,用一个总的过程无法照顾到不同文体,而不同的人写作过程还具有个性特点,这更是一个复杂的难以处理的问题。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种活动。这个活动,自然是一个纵向的过程。如果按照这个过程建立一个作文教学的系统或者写作训练的系统,应该是最具有操作性的。事实上,进行这种尝试的老师很多,有普通的老师,也有名家大家。洪宗礼先生就编写过《高三作文“三阶十六步”》《初三作文“三阶十六步”》等作文教程。高原、刘朏朏老师的“观察—分析—表达”三级训练的作文教学实验,也是着眼于写作过程建构写作训练的系统。众多语文教育名家和普通老师探索实验的成果,后来在一些教材中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但事实上是,这样的教材并不具有可操作性,主要问题是:
1. 从写作规律看,写作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过程:一种是从生活引起的写作冲动出发,一种是从命题的要求出发,两者的过程虽然也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有本质的不同,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完全逆向的过程。2.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作过程,用一个总的过程无法照顾到不同文体,而不同的人写作过程还具有个性特点,这更是一个复杂的难以处理的问题。3. 一个“写作过程”应该切分为多少“段”,也就是到底该是多少“阶”多少“步”,就可以实现写作教学的总的目标,或者说切分为多少个点是科学而且可行的,这几乎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比如“观察”应该分多少个点,“分析”应该分多少个点,“表达”应该分多少个点,恐怕没有人说得清楚。4. 把一个写作过程切割为无数个点,在教学中几乎无法划清楚这些训练点的界限。比如,没有“表达”的“观察”和没有“分析”的“表达”,不仅其价值都不大,而且是无法操作的,甚至就不再是写作训练了。5. 每一个“点”也不是通过一次两次写作训练就能解决问题的。(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