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分解为许多个能力点或者能力元素,将这些点或者元素组合为一个作文教学的系统和写作训练的系统。这大概是最容易想到的,也是很多人认为最科学的系统。
写作是一种能力,写作训练的系统以能力为主线,从学理上讲也是符合逻辑的。如果我们把写作能力分解为无数个点,然后逐项训练逐项落实,最后学生达成了写作所需要的所有能力,而这些“点”和“元素”的相加,就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素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美好的假设和理想。这就像我们曾经迷信一时的语文知识树:语文是一棵树,有听说读写四个树干,每个树干上有无数的小枝干,小枝干上又有无数的叶子。今天获得一片叶子,明天长成一个枝干,三年下来,不就是一棵树吗?小而化之,作文教学也是一棵树,也有许多枝叶,今日一枝,明日一叶,最后就是一棵树。以目标为中心,把目标体系作为教学体系的作文教学模式,就是以此设想为理论前提的作文教学系统。但这个设想,看起来很美好,却并不可行。因为那棵树就是真的能“长”成,也只能是一棵用塑料做成的没有生命的树,而语文(当然包括写作)是一棵有生命的树。
这种看起来在学理上最严谨的设想,学理上的漏洞最大:1. 语文能力,当然包括写作能力可以分解为无数个“点”吗?如果可以,又应该分为多少个呢?2. 这些能力点,能分开来训练吗?每一次训练真能达成目标吗?3. 这些分开训练的能力点合起来,就是写作能力吗?(www.daowen.com)
从教学实际的角度看,三个问题中最关键的是第二个问题。教学实践早就证明,写作能力是很难分成一个个点进行训练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分不开,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分不开,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分不开,审题能力和立意能力分不开,甚至审题能力和结构能力也分不开。更重要的是,即使分开了,也不是每个能力点经过一两次训练就可以实现目标的。如果说阅读能力的任何一个“点”不是经过一两次训练就可以达成的,那么写作能力更是如此。就不说语言表达要有文采、立意要有深度、构思要有创意这样高要求的能力点,就是记叙文的结构安排、议论文的材料叙述、说明文要简要明白等常规的能力点,也很难通过分点的训练解决;就连记叙文的开头、记叙文的详略、记叙文的标题等看起来很容易训练的点,也不是分点训练一段时间就能解决问题的。
如果写作的能力点,很难分开来训练,更不是一两次训练能够达成目标,那么以能力要素为主线的写作系统和训练系统的建立,就失去了逻辑前提和操作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