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储蓄投资转化率的未来趋势

中国储蓄投资转化率的未来趋势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对储蓄投资转化率的影响机制分析可知,造成中国储蓄投资转化率较低的原因包括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国际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外需型经济增长模式、人民币汇率以及税收政策的变动。因此,分析中国储蓄投资转化率的未来趋势,必须对上述所涉及的因素进行大致判断。因此,在上述国际因素的作用下,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内进出口规模增速势必会降缓,从而影响净出口规模的增速,并进一步影响储蓄投资转化率。

中国储蓄投资转化率的未来趋势

根据对储蓄投资转化率的影响机制分析可知,造成中国储蓄投资转化率较低的原因包括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国际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外需型经济增长模式、人民币汇率以及税收政策的变动。因此,分析中国储蓄投资转化率的未来趋势,必须对上述所涉及的因素进行大致判断。

(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

针对未来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十三五”规划纲要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主要经济体走势和宏观政策取向分化,金融市场动荡不稳,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强化,新兴经济体困难和风险明显加大”[15]。从纲要中可以看出,一方面由于中国铁矿石原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大量依靠进口,其价格大幅波动,势必会对此类商品的进口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再次兴起,中国产品出口必然会受到强烈冲击。

另外,西方发达经济体设置的“绿色壁垒”和“蓝色壁垒”,严重影响了中国相关产品的出口。一方面,由于中国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管理经验不足、技术要求不达标、环保措施不到位等问题,西方国家通过制定并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技术标准,限制中国农产品出口。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普遍存在用工成本低、工作环境差、作业压力大等现象,西方国家通过指责中国企业违反国际劳工标准而专门设置“蓝色壁垒”,使中国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丧失了价格优势,对出口规模的扩大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此,在进口方面,受未来世界经济不景气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中国商品进口规模增速可能会放缓;在出口方面,尽管中国近年来在产品生产方面已逐渐严格各项环保标准,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保障劳工权益,但未来受到西方国家的贸易歧视并不会减弱,这势必会影响中国出口规模的增速。因而,就国际贸易环境方面而言,未来中国进出口规模增速将会放缓,净出口规模增速也不容乐观。

(二)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的变化

近年来,由于中国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价格上涨,大批外商投资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纷纷迁至劳动力价格更为低廉的东南亚国家,工业企业的外迁使出口规模受到了严重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资本稀缺,为了吸引外资而降低了环保标准,发达国家高污染企业纷纷向华转移。但近年来,政府对于环保的重视力度空前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进行了大规模整改,致使大批类似外资企业纷纷从华撤资。因此,外商对华投资增速减缓势必会降低中国相关制造企业出口规模增速。

与此同时,2008年金融危机使美国虚拟经济存在的问题暴露无遗。为此,奥巴马与特朗普政府先后提出美国“再工业化”战略,通过重视实体经济以期重振制造业强国的地位。美国这一战略的提出,导致其他发达经济体纷纷重视制造业与新兴产业的平衡、协调发展。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工业战略的重新调整必然会导致中国吸引外资规模增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及出口产品规模增速方面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在上述国际因素的作用下,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内进出口规模增速势必会降缓,从而影响净出口规模的增速,并进一步影响储蓄投资转化率。

(三)消费与投资失衡格局将有所缓和

结合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依靠传统的投资与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方式已愈发缺乏持续性。“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了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传统比较优势减弱等。而只有供需达到总量与结构的平衡,才能使经济处于良性发展的状态。现阶段,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归根结底是结构失衡的问题,体现在消费方面,主要是消费需求与消费供给不相匹配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国内生产的产品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需求。

政府对当前消费与投资失衡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一方面,强调以供给改善和创新更好满足、创造消费需求,不断增强消费拉动经济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围绕有效需求扩大有效投资,优化供给结构,提高投资效率,鼓励社会投资发挥主力军作用,政府投资发挥杠杆撬动作用。(www.daowen.com)

因此,根据“十三五”规划对中国未来消费与投资的布局,不难看出长期以来两者失衡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所改善,而供需结构的改善必然会导致中国降低对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依赖性,使净出口规模及其增速减缓,进而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

(四)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

人民币汇率一方面受政府政策影响较大,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及增速均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从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面临较大的贬值压力,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升值向贬值的逆转受中美两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影响颇深。就美国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两届政府提出的“再工业化”战略,使其经济回暖趋势明显。而中国经济正处于并可能在较长时期内陷入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尽管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在世界前列,但回落趋势已愈发明显。两相比较之下,美国经济恢复势头强劲,中国经济增速下行明显,势必会导致人民币面临较大的贬值压力。

就中美两国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而言,美国经济因为回暖趋势明显,美联储为缓解金融危机而长期采取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始逐渐退出。美联储缩表及加息已成为常态,这些回收流动性的措施将使美元升值倾向明显。而中国政府为了应对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实体经济增速下滑的压力从而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

此外,就国际市场上美元的需求而言,一方面,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落实,大批国家级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产生了巨额的美元需求。另一方面,受外资撤离及居民、企业换汇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收缩,央行在外汇市场上的维稳压力进一步增大。

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必然会对中国进出口规模产生影响。就进口规模而言,人民币贬值使国外产品换算成本币的价格升高,导致中国进口规模增速会放缓,从而拉动对国内产品的消费需求;就出口规模而言,人民币贬值会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价格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扭转国内产能过剩的局面,但同样意味着产品出口将面临更严格的各种贸易壁垒。总之,人民币贬值趋势将使中国未来净出口规模保持一定的增速,对储蓄投资转化率的降低将起到抑制作用。

(五)税收政策的变动

为应对金融危机给中国实体经济增速带来的冲击,早在2011年中国便与东盟自贸区成员国的双边贸易实施了零关税政策。《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系列文件的签订要求双方关税税率在未来逐渐降低,这对于双方之间进出口贸易的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根据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披露的信息显示,2017年中国正在积极与日韩、海合会、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色列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展开新一轮谈判,如果谈判成功,势必会对未来与上述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关税税率降低及相关经济领域的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从而提升中国进出口规模的增速。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2017年关税调整方案》于2017年1月1日正式实行。其中主要包括:“在最惠国税率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关税减让表修正案》附表所列信息技术产品最惠国税率在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继续实施首次降税,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第二次降税;在协定税率方面,中国与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瑞士、哥斯达黎加、冰岛、韩国、新西兰、秘鲁的自贸协定以及内地分别与港澳的更紧密经贸安排(CEPA)项下的部分产品的协定税率进一步降低;在出口关税税率方面,对烙铁等213项出口商品征收出口关税,其中有50项暂定税率为零。”[16]由此可见,关税税则的调整必然会对中国相关产品的进出口规模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受信息技术产品最惠国税率降低的影响,相关产品进口规模必然会扩大;另一方面,与其他贸易合作伙伴的协定税率进一步降低,必然会扩大进出口规模。对213项出口产品中近25%的产品拟定零出口关税,则会导致相关产品的出口规模扩大。此外,关税税则委于2017年6月29日发布的《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2017年下半年CEPA项下部分货物实施零关税的通知》,必然会加强与中国香港、澳门地区相关产品的贸易往来。

由此可见,中国未来关于进出口关税政策的方针是力求与主要贸易合作伙伴建立更加公平、互利、共赢的贸易环境,而这一良好贸易环境的建立必然会导致进出口规模扩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