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学派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对当代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瑞典学派的创始人克努特·魏克赛尔(Knut Wickcell,1851—1926)在其代表作《利息与价格》中首次打破传统理论关于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两分法”,指出了货币对实体经济过程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在魏克赛尔的理论体系中,储蓄与投资是不相等的,利率是使二者相一致的调节器。对利率调节储蓄投资的功能,斯密和李嘉图早已表述过,不过魏克赛尔对此作了进一步发展,指出调节两者的利率,既非短期贷款利率,也非长期贷款利率,而是自然利率。他提出了两种利率“互相拔河”的理论:一种是决定银行可贷资金供求的利率,即货币利率;另外一种利率则是隐形的所谓“自然利率”。魏克赛尔认为,自然利率是为实现理想的资源分配(各商品的供求一致)所要求的实质利率,自然利率与货币利率之间只要存在差异,则该差异就会对价格起着渐进和累积的影响。为了说明利率差异引起的累积变化,魏克赛尔在他的分析中把储蓄等于投资作为经济均衡的基石,使储蓄同投资有机地动态结合,从而建立了累积过程理论。
累积过程理论以货币均衡分析为基础,货币均衡分析又是以储蓄投资恒等为基础。就储蓄与投资关系而言,魏克赛尔认为在通常情况下储蓄与投资是不相等的,只有在经济均衡时两者才会相等。自然利率与货币利率两者的关系决定着储蓄与投资的关系,银行可以用改变货币利率的方式来改变储蓄量及其与投资的关系。(www.daowen.com)
魏克赛尔认为,当实际利率高于自然利率,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回报而扩大投资,投资需求增加会抬高原材料、劳动力与土地等要素的价格。要素价格上涨带动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增加,又会继续拉动消费品上涨,于是价格就形成了一个向上累积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储蓄增长缓慢,导致了储蓄小于投资的局面,经济也随之出现累积上升过程。反之,若实际利率低于自然利率,价格变动方向相反,会出现一个向下积累的过程。魏克赛尔由此得出结论:“利率与价格之间有某种内在的因果关系,由于货币的存在,实际利率往往会偏离自然利率,也正因如此,只有银行调节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相一致,储蓄才与投资相等,此时经济处于既不扩大又不缩小的均衡状态,物价也保持稳定。”[10]
在魏克赛尔之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分析储蓄对经济作用时,总是把储蓄与投资分别论述。魏克赛尔把储蓄和投资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首次提出了以储蓄是否等于投资为内容的储蓄投资分析方法。这一分析方法的创立对当代西方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对庞巴维克、凯恩斯与哈耶克等经济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