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机制可以使经济资源实现有效配置,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储蓄能够全部自动转化为投资,达到均衡状态。因而,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储蓄的决定等同于投资的决定。同时,古典学派强调资本累积的重要性,指出资本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斯密一生从事过多种学科的研究,在经济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其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为现代经济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
《国富论》对近代初期资本主义国家商品经济时代的发展进行了总结,批判吸收了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的经济理论,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整个国民经济中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运动过程。关于资本的积累,斯密认为它来源于节俭,“资本增加,由于节俭;资本减少,由于奢侈和妄为。一个人节省了多少收入,就增加了多少资本”[1]。在斯密眼中,资本是为继续生产而积累的“预储资财”,资本家就是积累有“预储资财”而谋求收入的人。他指出,“一个人所有的资财,如足够维持他数月或数年的生活,他自然希望这笔资财有一大部分可以提供收入;他将仅保留一适当部分,作为未曾取得收入以前的消费,以维持他的生活。他的全部资财于是分为两部分。他希望从以取得收入的部分,称为资本。另一部分,则供目前消费”[2]。斯密强调必须节俭非生产性的消费,因为它使资本积累减少。“资本增加的直接原因是节俭,不是勤劳”[3]。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密认为,要把储蓄起来的财产当作资本来获取利润,必须将此财产用来雇佣生产性劳动者,而不能用来雇佣非生产性劳动者,而且增加资本积累必须通过节俭这一途径。总体来看,斯密把资本积累放在首位,对消费主张采取节制的态度。同时,斯密认为储蓄和投资是一回事,前者向后者转换不存在任何障碍。
让·巴蒂斯特·萨伊(Say Jean Baptiste,1767—1832)是法国第一次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学家。萨伊在其代表著作《政治经济学概论》中否定生产过剩的存在,提出了著名的“供给能够创造其本身的需求”(Supply creates its own demand)的观点,即所谓的“萨伊定律”(Say's Law)。“如果没有新产品生产,新的需求便无从创造出来”[4]。买和卖是平衡的,每个生产者之所以愿意从事生产活动,若不是为了满足自己对该产品的消费欲望,就是为了想将其所生产的物品与他人换取物品或服务。《政治经济学概论》对《国富论》的内容做了重新阐释,并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与斯密一样,萨伊极力主张节俭和储蓄。对于法国一度流行“国王的奢靡生活有助于下层民众”的观点,萨伊明确反对,他认为“生产的增长来自资本的增长,而资本的增长来自储蓄”[5]。他强调积聚资本的重要性:“由积聚资本所产生的人类的能力,是绝对不可限量的能力,因为通过时间、劳动和节俭的助力,人所能积累的资本是没有限度的。”[6](www.daowen.com)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古典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继承了斯密的理论,在其代表性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认为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力量。李嘉图指出,只要资本积累增长,就会出现正的经济增长;资本积累下降,经济增长也会下降。不过,李嘉图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的着眼点在于收入的分配,强调不同收入分配比例如何影响资本积累,进而决定经济增长。李嘉图赞同储蓄与投资具有一致性,认为“由于需求只受生产限制,所以不论一个国家有多少资本都不会不得到使用”[7]。他同时指出,一旦资本积累停止,经济增长也将停滞,要使经济重新增长,则要求资本家扩大资本积累。
从斯密、萨伊以及李嘉图的观点可以发现,他们都强调节俭进而储蓄的作用和地位,增加积累、节制消费以及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是增加国民财富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产品是否能够实现,储蓄进而投资会自发导致经济增长的观点也开始逐渐遭到质疑。西斯蒙第(Sismondi,1773—1842)指出,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而不是财富,各国政府应通过政治经济学使人们获得物质上的享受而非一味地节俭。“积累财富不是成立政府的目的,政府的目的正是使全体公民都能享受财富所代表的物质生活所带来的快乐”[8]。西斯蒙第对萨伊定律提出批评,从消费决定生产的角度出发,指出,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财富将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这将会导致消费不足。并且,由于储蓄转化为投资也需要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考虑到这一时滞性的存在,储蓄与投资之间出现不一致的可能性将增加。
综上所述,尽管对储蓄及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总体看来,古典经济学派强调节俭的品德和资本的重要性,并且认为,在竞争性的工商业环境中,市场通过“看不见的手”来实现经济平衡,储蓄在市场机制下能够实现向投资的完全转化而无须政府干预,最终达到均衡的“充分就业”状态,而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储蓄与消费具有替代关系,即储蓄高则消费少,储蓄少则消费高,节俭是决定资本形成的重要因素。另外,由于劳动人数的增加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离不开资本形成,所以资本形成或储蓄向投资转化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