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长通过帮助幼儿教师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为其提供多方面成长路径、引导其进行职业规划三方面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对提升园所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保障幼儿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树立崇高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即对自身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和发展目标作出的想象与设计。园长应在教师职业理解、品格、智能等方面进行规范与养成,塑造理想的幼儿教师,帮助园所教师达到人生理想职业的目的。
1.增强教师对自身职业的理解
园长对入职教师应时刻的关怀其生活状态,通过观察与不时的面对面沟通、交流,使教师明确职业价值,增强其职业认同度。不断加强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园所教师的职业信念,提升其职业幸福感。
职业价值是指从事于某方面工作能够体现出或通过职业本身能够表现出人的自我价值。幼儿教师的职业价值认识与理解,不但反映了教师的职业期望,而且还会影响园所教师的职业满足感和工作积极性,明确其职业价值,增强职业认同度,对园所教师的职业认知和行为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园长应在日常培养与教育活动中,使教师时刻意识到作为幼儿教师要满足幼儿需要,教师对促进幼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谐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即从基础教育阶段通过培养和开发幼儿的智能,可以影响社会其他系统发展需要的满足与进步发展。通过不断强化教师内在发展动机,将园所教师的职业价值认识与幼儿个体及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从而促进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实现自身价值。
教师的职业信念是能够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影响教师行为,决定教师价值取向并被教师完全接受的态度。在教师对自身劳动价值尚未完全明确时,为教师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是其从事工作的支柱与指南,是树立教师崇高职业理想的必要条件之一。园长要建立科学的职业信念培养体系,不能凭借空洞贫乏的口头说教,而要树立具有坚定职业信念的优秀幼儿教师典范,通过这些先进代表具体鲜活的言行示范,帮助园所教师深入理解自身职业价值,引领教师主动寻求社会、学校和家庭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协同作用,从而提升教师的教育效能感,树立坚定职业信念。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力量。新入职教师往往因为教学经验较少,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往往手足无措,长此以往教师会自信心受挫,内外部压力倍增,职业幸福感不断降低。园长应让教师意识到,职业幸福感的主要源泉应是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需要努力让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体会到当幼儿进步后的喜悦,实现其职业的首要价值。依据实际情况针对教师遇到的问题,园长需要尽量为园所教师提供针对性的培训与教育,以自身丰富经验为幼儿教师顺利开展教育活动提供实践策略。另外,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内涵中本身就包含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自身潜能,园长应多为教师提供发展机会,其获得的各种奖项和荣誉称号是对他们职业能力的一种认可,也是他们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方面,随着教龄的增长,通过取得的优异成绩不断提高其教学自信心,促进教学效能感的上升,增强职业幸福感。
2.涵养幼儿教师的职业品格
园长作为幼儿园管理工作的中心角色,在保障园所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下,将教师塑造成以立德树人为指引、具有社会责任的仁爱之师是履行园长职责的应有之义。以幼儿为本,师德为先,培育园所教师的人文情怀。在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幼儿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有利于推进以德治国,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幼教事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幼儿教师师德的提升,将带动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作为园长要把提高园所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其中,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师德的核心;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是幼儿园教师师德的重要内容。幼儿教师面对的群体集中于3—6岁学龄前儿童,这一时期的幼儿,身心发展迅速,易受外界环境陶染,行为举止容易受人影响,幼儿教师是幼儿接受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幼儿在这一时期,可塑性极强,这就对幼儿教师的师德品行有了较高的要求。
园长对入职教师应贯彻落实系统的培育师德体系。第一,需要构建教师准入师德评价体系,有利于园长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强化其对职业的认知,提高园所师资队伍质量。第二,园长应加快落实园所教师师德培训课程,完善师德教育培训形式,促使其形式多元化增强教师道德素养。在创新师德教育内容、模式和方法上,也要兼顾培训的实效性,采取教学反思、典型案例评析、向教书育人楷模学习等教育形式,对幼儿教师的师德培训教育或建设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应对,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师德养成,并引导其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推动园所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幼儿健康成长的指导者。第三,园长应依据国家政策,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建立相关考核评价体系。2018年11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及《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这为明确幼儿教师行为的底线及原则提供了指导依据,也为幼儿园制定师德素养相关管理规定及考核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园长在日常工作中应明确师德考核内容和方案,制定系统详细的师德养成方案,从教师入园后的第一天起进行师德养成的培养与教育,组织新入职教师对相关政策与法规进行学习及研讨。对于有一定教龄的教师,师德建设的突出问题在于职业倦怠,园长应找到倦怠源头、适当激励,激发教师对职业的热情,增强其对幼儿、对教学、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与责任感,园长可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有关师德师风建设的主题学习活动,并通过情景剧编创、演讲比赛等方式进行巩固。
3.提高园所教师的职业能力
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是实现教师职业价值、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园所教师的职业能力体现在多个方面,园长应从不同方面提升教师的职业核心能力。
第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具有相应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知识基础,也应具有弹、唱、讲、画等职业技能的基础,在职前培训方面,作为管理者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衡量标准,评估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基础,针对其薄弱项进行培训。在进行教学工作时,增强其教学反思与专业内化的能力,促进教师自我成长与发展。
第二,提高教师制定各类计划与组织能力。园长应根据教学要求及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分级分班的工作目标,辅助教师制定符合本班实际的可行工作计划,并能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并且提高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帮助园所教师根据幼儿生活、实践、社会发展,在多元互动的过程中设计优秀的活动方案,建构生成性、表现性课程方案,并且付诸实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在环境创设、一日活动、随机大型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中提供专业有效的指导,提高园所教师的班级组织及管理能力,保证高质量的教育活动能有效地提升幼儿的能力与水平,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要。
第三,提高教师与幼儿的高水平互动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幼儿之间进行互动的能力与水平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园长应在观察与调研中对教师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建立高水平的师幼互动。减少活动的规则及约束,缩短教师与幼儿的空间距离,转变教师观念,促使教师由主导者、判断者转向评价者、总结者,增强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与融合。
第四,提高教师与同事、家长之间的交际能力。幼儿教师需要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良好的同事合作关系是教师相互成长的重要保证;良好的家园合作是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初任教师应为其树立师德榜样,以老带新的形式给予教师指导,避免与家长、同事之间发生人际冲突,缓解其在新环境中孤寂无助的心态。对于在职教师通过聘请相关专业的专家,讲解有关于人际交往、人际冲突等相关问题及解决策略,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协调好与同事及家长之间的关系。
(二)多方提供成长路径
园长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通过完善教师培训途径、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提供教师发展环境多方提供园所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能够促进其个人知识与专业能力不断由量累积至质变,引领园所教师的反思与专业发展从浅到深、不断建构,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1.完善教师培训途径
教师培训对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园长应不断完善教师培训途径,形成园内培训和园外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实现培训效果的最大化。
园外培训和园内培训应相互结合,在完善过程中,幼儿园具有较大的自主权,管理者应结合园所教师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配置各种继续教育资源,培训内容面向幼儿园及教师的需要,培训时间依据幼儿园的工作进度灵活安排,不断缩小教师培训目标与幼儿教师实际发展现状之间的差距。(www.daowen.com)
首先,构建有效的园所教师培训体系,提高园本培训效果。在开展教师培训前,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职业诉求进行调研,并将不同需求的教师进行培训,制定具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在教师培训后期的考核方式应采取多种形式,可以采用以上交学习心得为主,汇报课展示为辅的方式,以实现幼儿教师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的融合。同时在培训结束后要注重长期的跟踪调研,掌握园所教师现今实际发展状况,对比培训前后变化,找出变化的原因加以分析总结,保留优势部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和完善。
其次,开展多样化园内园外培训形式,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和内部发掘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第一,不断更新培训方案。在开展园内培训的同时,挖掘教师培训资源支持,定期为教师提供外出专业学习的机会,将园外先进的培训知识、培训理念、方式方法等引入本园培训体系,并结合本园的实际,制定具有科学性、适宜性、发展性、可操作性的教师培训方案。第二,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充分利用园内园外卓越的师资力量,注重与高校的长期合作,创建教学观摩平台,进行集体合作教学设计,邀请园外专家进行现场专业指导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第三,开展专题论坛。园长应以园所教师为受训主体,为幼儿园教师提供开放性、互动性的交流平台。强调园内教师的主动参与名师专家的引导作用,激励教师带着困惑与疑问在自由交流、思维碰撞中提出更深刻、更精彩的见解,从而达成更高层次的共识。第四,加强园所之间的交流协作。园长应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园内园外教师之间的同行交流。不同园所的教师也必然会碰到一些共性的教育教学问题,相互交流协作、深度对话,共同分享收获、共同进步。教师群体内部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对于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具有吸收和借鉴的作用,有利于本园教师先进教学经验的不断增长。
2.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搭建园所教师发展的成长平台,增强教师对教育实践问题及幼儿的研究,能够促进幼儿教师从一种概念及角色身份转变为一种专业的认识,使其更加关注自身的专业成长。园长应利用多方资源,为园所教师提供凝聚专业学识、寻求专业成长策略、解决专业难题的学习型平台,促进教师提高专业知识与工作技能水平。
园本教研已被认为一种以幼儿园教师、教研管理者、教研专家和其他相关主体等为教研共同体,通过积极关注幼儿园保教过程和解决本园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以提升保教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儿童发展为最终目的,而展开的研究与实践并行的活动。[15]可以看出搭建园所教研平台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园所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第一,园长应致力于在园所内形成教研文化,构建正向的教研共同愿景。园长应使教师教研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实现职业理想的正确理念,将园所优质建设、教师专业成长与园本教研的结合起来。构建的园本教研共同愿景应能反映教师的内在需求以及体现共同认可的行动意义,激发教师积极、持续教研行为的可能。
第二,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鼓励教师群体间积极地对话与合作。园长在教育实践中要引导教师发现问题、利用教研解决问题,在组建教研团队的过程中也要重视通过问题引导教师群体间的有效对话。通过建立问题意识,捕捉信息、发现实际问题、提出实用策略,从而解决教学实践问题,让园所教师产生教研共鸣,并真正有效地参与进教学研究中,鼓励教研群体之间的各抒己见、交流汇报与共同合作,进而促进园本教研更好地开展。
第三,创建民主平等的教研管理模式,促进教师学练结合。园长在提供给教师教学研究平台的前提下要注重将教研权力下放,避免“严管包办”的模式,提供给教师进行教研的话语权与决定权,营造民主、平等、研讨及协商的教研管理生态环境。园长应不断增强园本教研的专业性。通过邀请园外专业幼教专家与高校教师等,基于园所教研实际发展的基础提供专业的指导与意见,针对性地为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开展把握准确性方向和可行性要点,促进园所教师学练结合、不断反思、深入剖析,经过持续的经验总结与归纳提炼,增强教师教研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3.提供教师发展环境
教师个体作为幼儿园重要的组织成员,无法脱离于幼儿园的文化环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铺就道路,提供支持性环境是园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园长应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宽松、可信赖的发展环境。第一,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与办法,以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本,保障教师成长驱动力。教师作为决定园所发展的主力军,园长能否为教师成长提供制度支持,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规章制度中应依据国家政策,关照教师的生存状态,明确园所教师合理的工作时间,保证教师闲暇时间,加强监督与管理,使其拥有宽松的工作环境。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空间与时间,才能保证教师有所作为。第二,营造共同成长的积极氛围。教师群体是一个具有同质特征又伴随着异质特征的共同体。能否让不同教师在共同的群体中互相激励、共同成长是影响教师发展大环境的重要因素。园长应制定对教育信仰的追求及教师精神共同体的发展目标,在园所教师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使教师个体能从教师群体中相互汲取积极力量及发展策略,促进教师的共同成长,同时又能通过反思激发教师个体自我认知的差异性。第三,营造科学民主的学术环境,建立以教师发展为导向的分类考核评价制度,制定系统的教研资源开发规划,以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
(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教师个体结合自身发展基础、职业成长环境、职业发展预期所进行的设计活动,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评估园所教师专业基础,根据不同个性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差异化职业规划方案和行动计划,帮助教师明确规划方向,设立合理职业目标,在教师发展不同阶段加强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是每一所优质幼儿园园长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作为园长应发挥其教育领导力,帮助教师认清自身发展前景、人生和事业的奋斗目标,具备科学的自我认识和合理的职业规划,有利于园所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更快优质幼儿园的建设目标。
1.评估专业水平,提高规划的适切性
职业规划应是个人与组织领导相结合共同制定,园长理应在评估影响教师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测定、分析与研究,帮助园所教师对自身的个性特点、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分析与权衡,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详尽、切实可行的个性化职业规划方案。
首先,园长应依据教师专业素养,完善职业规划制定流程。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估。第一,道德素养,包括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和事业心以及基本的公民道德素养等。第二,理论素养,评估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知识、基础的科学人文知识等。第三,能力素养,包括组织能力、环境创设能力、观察幼儿能力、沟通能力、科研能力、幼师必需的技能技巧、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教育监控能力等。第四,心理素养,包括健康的心态、稳定的情绪等。园长应以新入职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基础,对其进行评估与检验。通过对其职业发展进行基本信息搜集、日常观察、考核、筛选及客观分析,在此基础上设定园所教师发展预期目标和任务,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具体职业发展规划。一方面,帮助新入职教师迅速理清自己的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引导其有的放矢地不断努力。另一方面,又能为园所展开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提供依据。
其次,园长需针对不同类型教师的发展现状与能力基础,在静态决策与动态调整中制定符合教师发展实际的个性职业规划。每个教师的基本素质、成长环境,秉性个性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职业规划的制定需要根据实际制定切合教师发展的职业规划,园长需要提高对教师职业发展规律和成长前景的把握及研判能力。既要认清本园不同教师的不同发展长处,更要剖析每个人的不足之处,扬长避短方能成效显著。园长需要为园所教师制定导向性框架,在起到主体引领的作用下,为教师发展个性规划提供量化指标,即教学成果、教学研究、教学竞技获奖等,让教师在基本框架的指导下选择自身关注的问题,在明确教师发展诉求后结合园所教师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个人目标追求、强弱分析及未来发展进行描述性规划,提供翔实的行动计划支持。另外,影响教师发展规划的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比如内生型教师,其具有自主发展的意识但是缺乏外部条件的支持;外推型教师其自身条件有限,在环境影响及园所支持下后劲十足,园长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师为其发展提供理想的、专业的、具有针对性的规划与指导。如,为内生型教师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增加外推型教师内在发展动力,提供强大的发展后劲等,促使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清晰及细致,避免教师产生顺其自然发展的盲目性。
2.明确规划方向,加强目标的合理性
园长为促进园所教师的专业成长,应明确将触发园所教师内职业生涯素养,作为个体职业规划的发展方向。制定教师职业规划的目标要能够充分挖掘园所教师的自我潜能、促进教师追求卓越教学、提升教师科研水平与教育教学能力。
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为园所教师明确正确的规划方向。园所教师职业规划应该以能够实现教师个人价值,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积极性作为发展目标。园长应将促进教师内在发展动力作为职业规划的关键与目标,在为园所教师制定发展规划时应侧重于以提高教师知识技能、情感态度、道德素养等,并设计渐进性引导规划方案,寻找教师内在发展的契合点,并逐步完善。另外,可以综合园所自身实际发展现状、社会需求、教师个人发展愿景,根据幼儿园岗位需求的不同,可以将园所教师职业发展目标划分为管理型、教学实践性、教学研究型等类型,根据不同的目标制定翔实的职业规划方案。管理型的职业发展目标倾向于园所教师担任管理者角色,承担管理事务,服务于幼儿园办学管理的实际需要。教学实践型的职业规划目标侧重于幼儿园教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职业追求。教学研究型的职业规划目标突出职业院校教师对于教学实践问题、幼儿发展研究,致力于通过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倾向。教学研究型职业发展目标也是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建设优质幼儿园的现实需要。园长可以根据对园所教师的优势分析和教师自身的兴趣爱好为其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目标,加强目标的合理性。
3.树立正确理念,提升规划的指导性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从当代教师专业素养基本要求的角度出发,认为教育理念为教师专业行为提供了理性支点,并将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与非专业人员区别开来。园长应帮助幼儿教师制定正确的职业规划,转变某些教师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将教育教学当作谋生手段的观念,促使教师逐步树立将教学工作当作不断追求自身完善载体的职业理念。引导教师自觉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以热爱孩子、热爱教育事业,对工作倾注自己的全部爱心和责任为职业理念,在得到孩子喜欢和同行们的认可后,逐步明晰和确立个人专业发展目标,不断改进教学实践,主动追求专业化成长。
园长应意识到不同生涯周期的教师具有不同的职业规划与发展,制定教师职业规划应详细到每个阶段与领域,并以此为核心提供精确的指导,寻求资源供给和要素配置。园所教师在幼儿园大致会经历职业成长、成熟、停滞和超越四个时期,帮助教师在每个阶段做好职业规划,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与时间管理习惯,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与教学反思,树立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园长需要根据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特征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以促进教师职业的全面发展。在新入职教师的适应与成长期,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需要努力适应就业环境,在制定职业规划时应进而开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帮助其正确地完成自身定位,了解初任教师的现实职业诉求,根据个人情况对其职业生涯做一个初期的规划。后续以参与培训、提升专业水平为基础,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为目标,并尽可能地为他们的工作生活创造好的环境,增强其归属感。在能力建构阶段与成熟期,园所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各方面工作能力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在进行职业规划时要注重制定适宜目标,以形成自我的教学风格为发展目标。在职业倦怠与停滞期,教师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开始丧失工作热情,园长在辅助此阶段教师制定职业规划时,要以激励与提高为主,职业规划上要明确教育科学研究目标,借助新的突破点逾越职业发展的停滞期。超越期已经成为专家型教师,在这个退出阶段园长需以荣誉及价值实现为目标,明确园所教师的职业规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