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园长领导力实施路径及优质幼儿园建设研究

园长领导力实施路径及优质幼儿园建设研究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园长应发挥文化领导力,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全方位地将文化建设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持之以恒,不懈努力,使之成为一种生机勃勃、催人不断奋发向上的组织精神。在园所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制度,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园长尊重教职工的权利,依靠群众力量和智慧,进行幼儿园的管理。园长还需建构园本研修,以增强制度文化建设民主化的动力。

园长领导力实施路径及优质幼儿园建设研究

幼儿园文化建设不是由口号、标语堆砌起来的,它是融入幼儿园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具体的实践中,园长应发挥文化领导力,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全方位地将文化建设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持之以恒,不懈努力,使之成为一种生机勃勃、催人不断奋发向上的组织精神。

(一)以物质文化为基础,创生幼儿园文化建设

1.充分利用资源,创建园所物质文化

充分利用资源,创建园所物质文化,园长需要将文化理念有效地融入幼儿园物质文化的创设中去。幼儿园物质文化建设应以“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文化浓厚、恬静雅致”为目标,遵循“设计科学规划合理、经济实用、整洁舒适”的原则,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物质文化环境的建设应反映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不以成人的眼光去创设幼儿园的文化环境,以适宜幼儿活动为前提。例如幼儿园的绿化要以不妨碍幼儿的活动、不剥夺幼儿的活动空间、能满足幼儿奔跑、追逐,能为幼儿遮阳作为建设标准。

2.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物质环境

园长根据幼儿园规模,进行环境空间的合理配比和规划。合理利用活动环境和空间,科学设置不同区域,有效投放材料,以保障幼儿在规划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中进行游戏与发展。园长在改善物质设施的同时,也应让其体现一定的文化功能。园长根据本园所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文化发展理念,合理规划园内建筑布局,以物质环境呼应甚至是实现教育目标。总之,园长要结合幼儿园办园理念,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物质环境创设,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文化氛围。

3.服务双主体,彰显幼儿、教师主体性

幼儿园文化建设是全员参与,共同建构的过程。幼儿通过行动来思考,依靠感官来学习。因此,幼儿园的物质文化环境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相适宜。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创设物质文化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玩、教具,满足幼儿的需求和兴趣。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使幼儿能更为直接和感性地理解和接受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的各项规则,从而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实现养成教育的内化,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15]

在满足幼儿主体的同时,也应关注教师的主体性。幼儿园物质文化环境对教师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园长应为教师建立办公室和休息室等,增加教师工作环境的舒适度,提升教师工作的幸福指数,提高教师工作的动力。

(二)以精神文化为主导,塑造幼儿园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的构建,对幼儿园全体成员能够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一方面是对全体师幼的情操、意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产生一种强大的心理制约力量,使全体师幼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群体规范,进而有助于园所品质的提升。[16]

1.提升文化强园信念,实现园所精神文化的塑造与积淀

幼儿园精神文化建设需要秉持新的教育观念。对新的事物需要持新的观念,幼儿园文化建设亦是如此。[17]幼儿园精神文化对全园教职工起凝聚与激励的作用,是幼儿园文化建设发展的内驱力和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之所在,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信念之上,是创建适宜、和谐的园所文化的动力。树立文化强园理念,塑造与积淀园所精神文化,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激发组织成员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增强教职工对幼儿园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及集体责任感,激发组织成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2.推动文化的整合性,促进园所文化与时代发展的连结

精神文化建设是将教职工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零散行为通过园所精神文化凝聚的重新组合,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精神文化整体。园长可通过多种方式,推动教师整合园所文化特色与现代教育理念。此外,还应整合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及周边社区和家长的优质资源。园长积极推动整合性,增强园所文化与时代发展整合,充分体现时代性、新颖性,带领园所吸纳新理论、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方法。

3.弘扬文化的创新性,平衡园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关系

园所的精神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地更新创造,改进现有文化。园长应运用已有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打造特色团队,建立创新性园所文化。园长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引导教师朝创新性目标发展。园长还应注重打造团队精神,使教师团队形成对共同行为的价值认同,形成尊重和信任的精神文化氛围。园长必须考虑园所的现状和未来,考虑社会发展的形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幼儿园文化发展规划和策略,引领幼儿园全体员工讨论与分析,尝试用发展的眼光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弘扬创新性,建立学习型组织,打造团队精神。[18]

(三)以制度文化为抓手,保障幼儿园文化建设(www.daowen.com)

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渐进而非突变的过程,因此,任何一种文化都很难在短期内建设或消逝。而制度是刚性而可控的,可以借助程序化体制与具体操作实现对群体行为的约束、调控和规范。[19]幼儿园文化是否与现行的社会制度文化相一致,是我们对幼儿园先进文化评价的重要标准。[20]

1.坚持制度的民主性,保证制度文化的合法性与权威

在幼儿园制度建立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制度的合法性,即园所内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及措施是经过某项制度相关利益群体的民主讨论而确立的,这样才能使大家自觉认同、接受并服从。园长在幼儿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应坚持民主性原则。在园所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制度,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园长尊重教职工的权利,依靠群众力量和智慧,进行幼儿园的管理。园长的首要任务是帮助教职工明确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完善“以人为本”制度管理是制度民主化的核心。园长还需建构园本研修,以增强制度文化建设民主化的动力。只有某项制度规范符合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与需要时,才能够有效地转化为自觉的行为。除此之外,还应增强制度规约的权威,加大制度执行的力度,幼儿园文化建设才能有所规约与保障。

2.提高制度的组织性,转变管理观念进而健全管理制度

目前园所制度文化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园所存在制度笼统且滞后情况。关于师幼的评价制度相对笼统,多为描述性语言,缺乏量化评价,方向性和指导性不强;过程评价较少,结果性评价较多。其次,园所制度的执行力有待加强,园长作为园所管理者碍于情面,疏于管理;教师则强调主观理由,难于管理。形成了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局面,不利于园所文化的建设。最后,园长盲目复制先进制度,疏于结合本园实际。园长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需要将园内各类制度、过程性考核等制度文化落实。园长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和转变管理观念,更有效、更有创造性地建立健全的幼儿园各项管理制度。

3.重视制度的实效性,提高教职工工作的效能、效率、效果

幼儿园制度文化是幼儿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师发展的保障,是幼儿园特有的规章制度、管理条例以及各种社团和组织机构及其职责范围等,起着激励、规范、凝聚人心的作用,对保障幼儿园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园制度文化的实效性是园长在管理过程中的实际效果。[21]园长应针对幼儿园情况,分配各部门、各人员具体负责的工作,采取明确岗位、清楚规定、精准做事的精细化管理。注重细节化环节,务实管理,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的效能、效率和效果。

(四)以行为文化为途径,发展幼儿园文化建设

1.改善管理方式,提升领导的文化效能

幼儿园的文化建设离不开行为文化建设,园长通过团队合作,推进团队变革,施行分项努力,促成文化更新,形成领导文化,进而达到改善管理方式的目的。第一,通过团队合作,提升领导能力。团队主要指承担园所各领域管理的园长、中层领导、教师负责人(学年组长、教研组长)、基层教师和园内教辅人员组成的为幼儿服务的人员组成。在幼儿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团队合作提升园长领导力,让领导文化建设落在实处。超越常见的上传下达和互通互报的方式,形成新的合作机制,团队成员实现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沟通,并在园所不同发展阶段形成持续推进格局,让领导行为更具系统、深刻的文化内涵。开发、利用团队合作的创新机制,整体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引领园所的文化发展。第二,推进团队变革,建设领导团队。在领导团队建设中,园长根据团队领导成员对各项工作的策划、实施、反思和改进。在推进园所团队变革中,园长应注重学习研究,利用观察分析,在思考实践中,关注总结提升,考察团队的运作状态,改进领导方式,推进园所变革,建设更高品质的领导团队。第三,施行分项努力,促成文化更新。在自主更新领导文化的路径上,需要转化为具体行动。在园所整体策划向下施行分项管理,更新办园理念,向更科学的教育观念靠拢。园所文化建设的更新和发展,提供了园所团队成员专业智慧的发展和生长空间,为提升园所品质和文化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行动路径。

2.改进工作方式,革新教师的文化素质

教师文化是园所的教师共同遵循并得到内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教师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教师间的交往行为时刻影响幼儿园文化的发展。第一,通过合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通过教师团队的合作与创新,整体性地提升教师群体的专业素质。探索与改进教育活动的空间,落实教师文化主体地位,自主更新教师文化。第二,通过教研活动建设教师团队。园长通过引领教师在工作计划、教案、笔记、案例和理论研究等文本资料方面,以及教学活动和研讨活动中,帮助教师自觉思考和反思,改进教师的工作方式。第三,通过教研活动搭建进步阶梯。园长适当地增加教师间交流机会,慎用评比,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教师的成绩。教师间及时地沟通交往,有利于建立同事情谊,互帮互助,为幼儿园和幼儿的发展,携手并进。园长还应策划教研活动,搭建教师逐步前进的阶梯。

3.开展自主活动,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

幼儿是发展的主体。幼儿成为发展主体的标志是自觉而主动地开展活动。教师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还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园长应调节师幼间的关系,帮助教师掌握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接纳幼儿不同的个性特征,敏锐地发现幼儿的不同需求与变化。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表达不同观点,给孩子和教师交流的机会,实现师幼间的平衡。园长运用新的教育思想,引领幼儿开展高质量的群体互动,实现幼儿文化的主动发展。同时,还应建立活动规范,以确保幼儿的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4.协调平等互动,引领家园的文化氛围

园长在家园互动中起引领作用,遵循平等相处、互动合作的原则。对于不同社会背景和文化的家庭,一视同仁,不因经济收入和职业差别而区别对待。家园间换位思考,互相理解。在满足家长需求的同时,建立共同目标,一致行动,合力合作,在教育目的、教育过程和教育手段上协调统一。园长应协调平等互动,健全家园合作模式。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发挥家长的教育机制,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园长以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引导和教育家长,提高家长对幼教工作的认识和育儿水平,力求发挥家园文化的有效性。园长可以通过家长学校、调查问卷、座谈会、幼儿园民管会等多种形式与途径,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文化重构的目的、意义、办园理念、办园特色等,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有效运用家长的聪明才智。家长们不仅对幼儿园文化建设提出意见,而且使家长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