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设计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设计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音乐欣赏活动设计的基本流程:选择与分析内容—确定活动目标与重难点—设计辅助材料— 设计活动过程—整理活动准备。下面具体呈现小、中、大班幼儿音乐欣赏的主要目标。大班幼儿音乐欣赏的主要目标●能够初步欣赏音乐和创造性地表现欣赏的感受,要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情趣和良好的习惯。(四)音乐欣赏活动辅助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受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音乐经验所限,幼儿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一般很难像成人那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设计的基本流程:选择与分析内容—确定活动目标与重难点—设计辅助材料— 设计活动过程—整理活动准备。

(一)音乐欣赏活动的内容

1.倾听周围环境的各种音响

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如风声、雨声、蛙鸣鸟啼声、泉水的叮咚声等。

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洗碗声、炒菜声、风扇声、钥匙晃动声、关门声、风吹窗帘声等。

人体发出的各种声音:如拍手、捻指、跺脚等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弄响自己的身体所发出的声音。

2.倾听音乐作品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音乐作品可以不受幼儿演唱和动作表达的局限,选材范围可以广泛一些,体裁形式也可以多样一些,有利于扩大幼儿的音乐视野,从较深、较广的范围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供幼儿欣赏的音乐作品有歌曲、器乐曲、戏曲等。

(二)音乐欣赏活动作品的选择与分析[1]

1.音乐欣赏作品的选择

为幼儿音乐欣赏活动选择音乐作品,总体上应具备审美性、教育性、适宜性、多样性。

审美性主要指音乐作品要有较强的艺术性,音乐形象鲜明,在听觉、视觉等方面都能给欣赏者以审美的享受。

教育性主要指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应积极向上,有助于陶冶与丰富幼儿的心灵,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愿望,熏陶幼儿健康的审美情趣。

适宜性主要指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形象与情感,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为幼儿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的形式应比较简单,结构单纯工整,篇幅较短。其中,为小年龄幼儿选择的音乐作品中歌曲的比例可适当增多,歌词简单明了,主题鲜明,如《打电话》《小燕子》等;乐曲的形象宜鲜明单一,篇幅短小,如《拍球》是描写拍球的节奏与快乐,《大象与小鸟》中的大象与小鸟的音乐形象对比十分鲜明。这些作品,小年龄的幼儿能很快感受、理解与表现。为中、大年龄的幼儿选择的音乐作品可适当增加器乐曲的比例,无标题音乐的比例也可适当增加,音乐的长度可适当增长,且音乐形象可以更加丰富。但是要贴近幼儿生活经验与理解水平,符合幼儿倾听、理解能力的发展水平,如《动物狂欢节》中的许多音乐,描绘了许多可爱、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很受中大年龄幼儿的欢迎。

多样性是指提供给幼儿欣赏的音乐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形式、风格应丰富多样,以扩大幼儿的音乐视野,丰富他们听音乐的经验。

2.音乐欣赏作品的分析

首先是对音乐本身的把握,包括音乐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在了解作品背景和充分倾听音乐的基础上,不仅要分析音乐的形式、表现手段,如乐曲中乐器音色特点、力度速度特点、节奏节拍特点、旋律的行进形态和曲式结构等,还要分析音乐的情感体验和所表现的内容。

其次是对作品内涵的教育价值的把握,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音乐素质,还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和幼儿观。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为幼儿选择适宜的音乐作品,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有效地将音乐作品的教育潜力转化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动力。

3.节选改编音乐的方法[2]

(1)节选片段:即选取作品中相对独立的片断。如: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第四乐章中的《欢乐颂》主题;海顿第94 交响乐第二乐章中的《惊愕》主题;约翰·施特劳斯《拉德斯基进行曲》ABA 结构中的A 部分;刘铁山等的《瑶族舞曲》中第一乐段的第一主题等。这些片段结构完整,有完满的结束感,形象鲜明生动,长度也比较适中,完全可以满足前述的选材条件。

(2)压缩结构:即删减作品中的某些部分,而保留另一些相对独立的部分。如聂耳的《金蛇狂舞》,原作品的结构是“引子-A-B-A-引子-A-B-A-B-A”,现将其中的重复部分删去,就构成了“引子-A-B-A”的新结构,实际上也就是将原曲压缩成了一个单纯的带有引子的单三部曲作品。再如奥尔特的《钟表店》,原作品的结构是“引子-A-B-A-过渡-C-A-尾声”。在为3~4 岁幼儿选择音乐时,可以只选其中的“引子-A-尾声”;在为4~5 岁幼儿选择音乐时,可以只选“引子-A-B-A-尾声”;在为5~6 岁幼儿选择音乐时,可以将C 段中的其他部分删除,仅保留其中的慢板部分,并以这个慢板部分代替原结构中的C 段音乐,构成一个新的“引子-A-B-A-C-A-尾声”结构的作品。这些作品经压缩以后,结构变得单纯而清晰,长度也变得较为适中,也就比较容易为学前儿童所接受了。

(三)确定音乐欣赏活动的主要目标

音乐欣赏活动的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①初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基本情绪、塑造的音乐形象和主要内容等;

②初步感受音高、音色、力度、节奏、旋律等多种音乐形式要素表现的意义;

③能够对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并能用自己喜欢的多种方式大胆、自由、富有个性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美的感受与体验;

④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能够在生活中喜欢并主动倾听音乐,不断积累音乐经验。

下面具体呈现小、中、大班幼儿音乐欣赏的主要目标。

(1)小班幼儿音乐欣赏的主要目标

●学会初步感受音乐,积累一定的音乐经验,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安静地倾听音乐。

●初步感知音乐特点鲜明的歌曲和乐曲,理解其基本的内容与情绪。

●倾听表现单一形象的乐曲,感知音色、力度、速度、节奏、旋律等音乐形式要素的作用。

●尝试展开简单的联想、想象,并能够用动作、语言等方式对音乐进行表现。

(2)中班幼儿音乐欣赏的主要目标

●养成安静、专心地倾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并能边听边想;能够感知和理解歌曲的内容、基本情绪,以及不同风格。

●能够感知两首差别明显的音乐形象的乐曲,或比较感知不同性质、不同风格的乐曲。

●听辨音色、力度、速度、节奏、旋律等多样化的音乐形式要素,并感知乐曲是如何运用这些形式要素进行表达表现的。

●尝试描绘音乐形象,并用动作、语言、绘画等多种方式进行表现。

(3)大班幼儿音乐欣赏的主要目标

●能够初步欣赏音乐和创造性地表现欣赏的感受,要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情趣和良好的习惯。

●能够理解、欣赏歌曲的内容和基本情绪与不同演出形式的艺术美

●能够通过比较来欣赏不同性质、不同风格的乐曲。

●能够感受比较复杂情节的乐曲,感受音乐形式要素是如何推进情节、表达情感的。

●能够想象音乐形象与情节的发展,并能够用舞蹈戏剧表演、文学美术等多种方式创造性地表现。

(四)音乐欣赏活动辅助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受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音乐经验所限,幼儿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一般很难像成人那样仅仅通过安静倾听的方式来获得对音乐的感性体验或理性思考。因此,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需要使用辅助材料,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音乐欣赏的辅助材料一般有动作材料、语言材料、视觉材料。

1.动作材料是指能符合音乐的性质,能反映音乐的节奏、旋律、结构、内容和情感等的身体动作,可以是节奏动作、模仿动作、舞蹈动作,甚至是滑稽动作等。在选择动作辅助材料时,需注意动作与音乐的性质要相符,但不必太强调具体动作的统一性;另外,动作必须简单,使幼儿比较容易表现。如在欣赏圣·桑的《水族馆》时,可以通过模仿动作— —小鱼游与快速逃跑的对比,帮助幼儿感受与表现音乐AB 两段情绪、形式要素的变化。

2.视觉材料是指形象具体地反映音乐的形象、内容、结构、节奏特点的可视材料,可以是图片、图谱、幻灯、视频或玩教具等。在选择视觉辅助材料时,需注意提供的视觉材料本身的线条、构图、造型、色彩、形象等必须与音乐的性质相吻合。如在欣赏贺绿汀作曲的《森吉德玛》音乐的A 段时,提供一幅色彩淡雅、安谧宁静而辽阔的草原风光图;而进入B 段音乐时,展现一幅色彩热烈、画面富有动感而热闹的牧原赛马图。

3.语言材料是指富有音乐所表达的意境的形象性的有声文学材料,可以是故事、散文诗歌或儿歌、童谣等。在选择语言辅助材料时,需注意语言材料应与音乐的情感基调相一致,同时应注意文学材料本身的审美性,并能为幼儿所熟悉、理解和喜爱。如欣赏舒曼的《梦幻曲》时,辅以冰波的童话《梨子小提琴》,有利于幼儿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意境,达到音乐与情感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

(五)音乐欣赏活动活动过程的设计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应遵循先感受再表现的原则。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与表现音乐,进入音乐美好的境界,音乐欣赏的设计模式应逐步多样化。每种模式各有优势,并有与其相适宜的音乐作品类型、幼儿的音乐水平和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也可交替使用。

1.“整体入手层层深入”模式

(1)导入,引出主题,萌发欣赏的愿望。

(2)初次整体欣赏音乐作品。形成个体对音乐作品情绪与内容的整体感性认识和初步印象,并进行交流。

(3)反复完整欣赏音乐作品。结合辅助材料反复地整体欣赏音乐作品,理解音乐形式要素。

(4)完整欣赏并表现音乐作品。在充分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后,采用肢体动作、音乐游戏、表演、舞蹈、乐器演奏等各种方式进行表现与表达。

该设计模式注重幼儿对音乐作品整体情绪、形象与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整体入手层层深入”模式适合结构比较紧密、变奏式的音乐作品。教师在使用该设计模式时应注意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由浅入深,从简单的语言入手到肢体动作、线条、色彩再到韵律动作、表演、游戏、美术创作、乐器演奏等。

案例1

音乐欣赏活动“野蜂飞舞”(大班)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野蜂飞舞》紧张、激烈的气氛,并借助语言、绘画、游戏进行表达。

2.了解绘画、语言、游戏等方法,能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3.感受“找带头人”游戏中,相互配合、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会玩“找带头人”的游戏及其他性质的游戏。

物质准备:音乐《野蜂飞舞》,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www.daowen.com)

1.欣赏并感受乐曲气氛,用语言表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师:请小朋友听一段音乐,听完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2.再一次欣赏乐曲,并用合适的线条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1)教师帮助幼儿提取有关线条的已有经验

(2)边听音乐,边迁移运用线条的经验,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3)教师请部分幼儿介绍自己所运用的线条及自己的想法。

3.了解音乐作品中动物的形象,并用野蜂飞舞的动作表现音乐。

(1)了解作品中的动物形象。

(2)创编野蜂的动作。

4.提取已有游戏经验,与音乐进行匹配,并随音乐做游戏

(1)回忆已有的游戏经验。请一名幼儿上台,带领大家做野蜂飞舞的动作。

(2)听音乐,用各种野蜂飞的动作玩“找带头人”的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反思:怎样找到带头人?带头人怎样不让别人找到自己?大家怎样掩护好带头人?

5.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中所用的学习方法,知道说一说、画一画、玩一玩这些方法都能表达我们对音乐的理解。

(设计者:南京市游府西街幼儿园邹俊)

2.“局部入手层层累加”模式

(1)导入,引出主题,萌发欣赏的愿望。

(2)从音乐作品中最具特色的片段入手,集中进行感知体验,形成初步的音乐形象。

(3)逐个累加,逐步扩展对音乐的感知体验。

(4)感知、体验整个音乐作品的完整形象和情绪。

(5)在完整欣赏音乐的同时,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局部入手层层累加”模式适合含有独立而鲜明的主题形象或乐句的音乐作品。

3.“整—分—整”模式

(1)导入,引出主题,萌发欣赏的愿望。

(2)完整欣赏音乐作品。先形成个体对音乐作品情绪内容的整体感性认识和初步印象,再借助教师提供的辅助材料初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形象与内容,并交流自己的感受。最后根据教师对音乐的介绍,形成对音乐情绪与内容的初步认识。

(3)分段欣赏音乐作品。充分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各个细节部分。在每段欣赏后,借助辅助材料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形式要素,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适当借助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与交流对作品的理解和想象。

(4)完整欣赏并表现音乐作品。再次完整欣赏音乐作品,并在教师的引导与支持下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动作、语言及图画等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

该设计模式既关注整体又注重细节,组织脉络清晰,教师容易调控幼儿学习的整个过程,幼儿也能从中获得音乐审美经验及相关音乐知识。“整—分—整”模式比较适合音乐作品结构层次清晰、各段落对比较为明显的音乐作品。

4.“一一匹配”模式

(1)导入,引出主题,萌发欣赏的愿望。

(2)结合教师出示的非音乐材料,感知、理解将要从音乐中感知和体验到的音乐形象、内容。

(3)倾听音乐,通过集体探索、讨论,将音乐和非音乐的材料一一相互匹配。

(4)尝试用表演、游戏等各种表现方式,完整表现音乐作品。

该设计模式中的非音乐材料可以是图片、动作、视频、教具、乐器、游戏等,因此这种模式比较直观生动。“一一匹配”模式适合于音乐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以及年龄较小的幼儿。

案例2

音乐欣赏活动“小水滴的仲夏夜”(大班)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音乐ABC 的结构,体验乐曲轻松欢快的旋律及有趣的情节。

2.根据音乐内容自由创编各种身体动作,进行表现。

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并能在活动中愉快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物质准备:音乐《小水滴的仲夏夜》,表现音乐内容的图片,flash 动画课件多媒体设备。

活动过程

1.律动入场。

师:“水珠宝宝们,看,天黑了,我们要睡觉了。”

2.情景导入主题。

师:“哎呀,天太热了,水珠宝宝们睡不着,他们要找一个凉快的地方,你们猜他们到哪里乘凉了?”

师:“小水珠们跑到冰箱里凉快了。他们跑到冰箱里后,开始觉得很舒服,可是忽然他们发现自己的身体变硬了,就赶快跑了出来。”

师:“它们觉得自己身体变硬了,有劲了,会跳了,跑出来会干什么呢?请你们来听一听。”

3.倾听与感受。

(1)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教师提问关于音乐的内容。

(2)幼儿看课件欣赏全曲,用语言表达音乐内容。

4.分段欣赏音乐,体验音乐细节。

(1)出示音乐情节图片,理解图片内容。

(2)分段欣赏音乐。

欣赏引子部分,选择相应图片。

欣赏A 段音乐,选择相应图片。

欣赏B 段音乐,选择相应图片。

欣赏C 段音乐,选择相应图片。

5.想象与表现,幼儿分组表演。

(1)幼儿自由分配角色进行表现。

(2)分享动作经验。

(3)幼儿选择相应的道具(纱巾、铃鼓等),完整游戏。

(4)以故事情境自然结束。

(设计者:河南省郑州市实验幼儿园张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