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艺术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感知美和表现美的情趣。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中最集中、最典型、最概括的表现形式,用艺术培养幼儿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色彩鲜艳的图画、悦耳动听的歌曲、活泼愉快的舞蹈、妙趣横生的表演、变幻奇特的动画片等,都能唤起幼儿的美感。幼儿艺术教育以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特点的直观、感性的方式直接感染幼儿,使幼儿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与快乐,使幼儿逐渐形成欣赏美、热爱美的心理倾向。
审美能力是指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理解力。审美能力决定了主体审美活动能否开展及开展的程度。审美感知力主要是指对色彩、音响、形体等艺术形式因素敏锐的识别力。审美想象力是指主体在感受艺术形式的同时,在自身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融入联想、想象,感受艺术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情节。审美理解力是指理解艺术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幼儿在听音乐的时候,不仅感知到音乐的音高、节奏等音乐形式要素的变化,还能积极感受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例如:老师组织幼儿倾听用小提琴演奏的《摇篮曲》时,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感受音乐旋律特点的同时,使之感受到音乐的优美和宁静,体验作品所唤起的如诗如梦般的美好感觉,进而产生许多联想:周围很宁静,小宝贝要睡觉了,妈妈在轻轻地唱着歌;窗外有月光,有花香,风儿在轻轻地吹;夜深了,天空中的星星在眨着眼睛;等等。
(二)艺术教育促进幼儿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的发展(www.daowen.com)
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作是指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审美心理意象,利用艺术的形式语言、艺术的工具和材料将它们重新组合,创作出对其个人来说是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的能力。加德纳先生在他的《艺术与人的发展》中指出,“在幼儿那里,差不多每一个孩子到了四至七岁时,在有合适环境的鼓励下,都是极富创造性的”。这就说明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造是自发性的,也就是说,幼儿生来具有艺术潜能,自由哼唱和涂鸦活动几乎发生在每一个适龄幼儿的身上。在游戏中,幼儿常常会自发地用唱歌或舞蹈来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情感的表达。就幼儿的艺术作品而言,他们可以表现出许多打破成人有关艺术创作的条条框框,出现一些在成人看来既可笑又非常可爱的形象。这种超常规的、独特的形象,体现出幼儿大胆的想象和创造力,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而艺术本身自由和不受客观规律限制的特点,为幼儿的表现与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优秀的老师往往能提供自由、宽松和充满创造气氛的环境;肯定和接纳幼儿独特的表现方式;给予幼儿情感支持,尊重并分享幼儿的创造;适当地向幼儿提供一些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思路,传授一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
(三)艺术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艺术教育对于幼儿发展来说除有其本体的审美作用和表现作用,还有衍生的作用,这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活动使幼儿获得其他领域发展所需的态度、能力与知识技能,从而获得多方面的发展。艺术教育可以让幼儿在其他领域活动中利用绘画、歌唱、舞蹈、戏剧等艺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该领域的探索及其对探索结果的理解。例如:艺术活动中幼儿的右脑的音乐和图形感知、空间知觉等方面的机能得到发展,同时左脑的语言学习、分析等能力也得到发展,进而使幼儿的大脑协同运作能力得以最优发挥;艺术能让人放松和愉悦,人在愉快时,血液中可以产生有利于健康的物质,起到调整体内的平衡状态的作用,促进身体健康;随着音乐作品的节奏来做运动,能让幼儿对体育锻炼更有兴趣;在语言讲述时,运用图画的方式,可以更直观地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情感表现;在艺术作品的欣赏中,幼儿能更直观地获得有关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的知识;艺术活动还能够给幼儿提供大量的人际交往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促进幼儿与他人以及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理解、交往与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