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分类活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分类活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类活动,能促进幼儿对整体(集)和部分(子集)关系的认识,这正是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的基础。分类过程即幼儿思维积极活动的过程。此种分类形式能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促使幼儿思维“去中心化”。图2-19-1分类学具2.对幼儿的分类活动进行指导分类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材料,明确分类标准。对于中、大班的幼儿,可以让他们自己确定分类标准。此外,也可以让幼儿说一说分成了几类,每一类有几个。

分类活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一)什么是分类

分类指的是把物体分成各具共同属性的几组,分后的每一组物体用数学的概念来说就是一个集合。

(二)分类在幼儿数学学习中的意义

分类不仅是科学方法之一,在幼儿数学学习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1.分类促使幼儿感知集合并逐步形成具体物体的集合概念

分类的过程即幼儿感知集合的过程。在分类时,幼儿将一个个物体加以区分和归并,促进其对集合中每个元素的感知。当幼儿把具有共同属性的物体归并在一起时,就对这一具体物体的集合有所感知。

2.分类对发展幼儿的计数能力,形成数概念有促进作用

分类是计数的基础,要确定某类物体的数量,须先将这类物体与其他物体区分开来。如让幼儿在一组积木中拿出4 块红积木,在其会计数的前提下,要先把红积木看成一类,然后从中数出4 块。分类活动,能促进幼儿对整体(集)和部分(子集)关系的认识,这正是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的基础。

3.分类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分类活动需要幼儿先辨认(观察、比较),找出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个过程是分析的过程),然后把具有相同特点的物体归并在一起(这个过程是综合的过程)。分类过程即幼儿思维积极活动的过程。

(三)分类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表2-19-4 分类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上述内容中涉及的分类形式有以下几类。

1.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分类(www.daowen.com)

这是幼儿最先掌握的一种分类形式。其内容由易到难顺序如下:名称、颜色、形状、大小、长短、高矮、粗细、数量、用途、功能等。

2.按物体的两个特征(二维)分类

即同时依据事物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例如,在一组图形卡片中,将红色大图形放在一起。此种分类形式能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促使幼儿思维“去中心化”。

3.多角度分类

指对一组物体可以多种标准进行分类,一个物体可以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也可称为多重分类。多角度分类有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幼儿获得一组物体整体不变,部分有多种组合的认识,是幼儿学习数的组成、图形关系的感性基础。

4.层级分类

指在蕴含多种不同特征的物体中,按照逻辑的思考确定不同的特征,有序、分层进行逐级分类。幼儿在操作层面体验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建构类包含的逻辑观念。

(四)分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根据分类活动内容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

常用的分类材料有小的实物、卡片、自然物等。另外,可提供便于幼儿摆放材料,体现分类结果的分类学具,如分类盒、分类板、标记卡等(见图2-19-1)。

图2-19-1 分类学具

2.对幼儿的分类活动进行指导

分类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材料,明确分类标准。年龄小的幼儿可由教师提出分类标准,如教师说:“请小朋友把红色的圆片放在一起,把绿色的圆片放在一起。”对于中、大班的幼儿,可以让他们自己确定分类标准。如教师说:“这些东西有什么不同,可以怎么分?”

分类时,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加强个别指导。分类后,组织幼儿交流讨论分类结果。教师要提出:“你是怎样分的?”“三角形多,还是图形多?”诸如此类的问题,促使幼儿用语言表述分类结果。此外,也可以让幼儿说一说分成了几类,每一类有几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