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目标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纲要》中科学领域目标第四条提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指南》中科学领域“数学认知”提出三条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结合《纲要》《指南》关于数学教育目标的精神,将幼儿数学教育总目标具体化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和问题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参加数学活动和游戏
该目标指向幼儿对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兴趣、好奇心、求知欲是幼儿学习的内部动力。幼儿阶段的数学教育首先是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愿望,使幼儿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在生活中是有用的,愿意学习数学。这是幼儿终身学习的动力。
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该目标是关于幼儿数学知识的目标。指明了幼儿应获得的数学知识的性质以及幼儿怎样获得数学知识。
幼儿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包括数、量、形状、时间、空间等几方面。目标中所用“感受”“体验”“感知”等词汇,指明幼儿所学的数学知识,应该是在具体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初步数学概念。例如,《指南》中对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提出的要求是:“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如合并和拿取)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 以内的加减运算”,这些要求都体现了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应建立在幼儿的操作体验的基础上。
3.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该目标是关于数学能力的目标,提出要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表达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在事先并不知道具体方法的情况下,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尝试和探索,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的数学经验得到扩展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
交流表达的能力是指能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这实际上是幼儿将其在操作、探索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外化和具体化,加深幼儿对数学现象、数量关系的感受和体验,并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建构数学知识。(www.daowen.com)
4.会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材料,能按规则进行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该目标是技能方面的目标。在数学学习中,幼儿只有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学会正确使用操作材料,才能获得对数学关系的感知和认识。在数学教育中应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静心学习、细心学习、认真学习、善于思考”等。还要培养幼儿能按规则进行活动、能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能与别人合作进行游戏等习惯。在教育实践中,要全面贯彻总目标的精神,不能有所偏废。
(二)幼儿数学教育的年龄段目标
幼儿数学教育的年龄段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化,反映了对不同年龄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表2-19-1 目标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表2-19-2 目标2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表2-19-3 目标3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三)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是指在进行一次数学教育活动前制定的目标,通过分析具体教育活动内容及幼儿的特点,将数学教育总目标落实在每个教育活动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