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的选取
1.选取的方式
观察类教育活动内容的选取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从幼儿园科学领域的课程中选取。二是从偶发性的幼儿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中选取。例如下雨前幼儿在室外观察到的蚂蚁搬家,雨后观察到的蚯蚓、彩虹;教室里出现的不速之客毛毛虫;初冬的早晨,突然起了大雾等都可以作为活动的内容。三是教师结合当地资源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入手,选定活动内容。
2.注意事项
在选取观察内容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内容应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即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认知发展的不同水平,选择合适内容。例如小班幼儿以观察个别物体和现象为主,下学期可以开始尝试进行简单的比较性观察,学习运用各种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和简单现象,以获取感性经验。中班以比较观察为主,培养幼儿比较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方法。长期观察由于时间比较长、要求比较高,常常需要进行记录、操作等活动,所以在大班开展此类活动比较多。
(2)观察内容要考虑合适的季节和时间。在观察动植物时,要在合适的季节和时间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特别是要选取一些生物节律比较明显的动植物、自然现象作为观察对象。例如“动物的冬眠”科学活动应选择在冬天,“认识荷花”的活动应选择在夏天等。
(二)目标的制定
观察类科学活动涉及的主要教学目标有:
●对物体和现象的观察能力;
●对观察结果的表达技能;
●对有关观察对象的科学认识。
观察类科学活动更为具体的目标可参照表2-18-1[1]思路制定。
表2-18-1 观察类科学活动目标
续 表
(三)材料的准备
活动材料是开展观察类科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活动目标的关键。观察类科学活动材料的准备需根据观察对象、观察目的来综合考虑,在准备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尽可能提供实物
观察类活动的材料准备应提供实物,提供实物是幼儿观察活动成功的前提,可以使幼儿的观察得到最真实的效果。在无法提供实物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图片、视频、挂图、照片等。例如,小班科学活动“小鸡和小鸭”,农村幼儿园一定要提供实物,而城市幼儿园准备小鸡和小鸭确实有困难的,可以提供相关图片、视频等。
2.提供的材料应具有典型性
在准备材料时,还必须考虑其准备的典型特征,通过观察鲜明特征,能直观感受到突出事例,就能使幼儿的脑中形成表象,从而获得科学经验。例如,鱼的品种很多,像金鱼、锦鲤、热带鱼等,有的鱼的外形特征、颜色与生活中常见的已相去甚远。让幼儿观察时,特别是在进行集体科学教育活动时,就应该提供具有一般典型特征的鱼,像鲤鱼、鲫鱼等。幼儿掌握了一般特征后,再让幼儿了解鱼还有许多种类,可以让幼儿观赏多种不同的鱼。
3.要考虑材料的数量
材料的准备避免两类误区,一是材料准备不丰富,不能满足探索需要。例如中班在“好玩的石头”中,由于教师提供给幼儿的材料仅有鹅卵石,每人不足两个,这样单调的材料,不能让幼儿体验到石头的丰富多彩与好玩。二是材料过多,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例如在中班活动“哪些东西吸水”中,教师准备了十多种需要探索的材料呈现在幼儿面前,使中班幼儿无法在活动中一一尝试,造成幼儿只沉浸在简单的玩水的快乐中,忽略了要探索的主题。
4.材料的准备应尽量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充分发挥幼儿、家长的积极性
“家庭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要尽可能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家园共同寻找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如大班科学活动“哪块岩石是我的”,在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星期天到公园游玩时,帮助幼儿寻找、收集不同的岩石。(www.daowen.com)
(四)过程的设计
1.个别物体观察活动设计
活动过程是整个活动的核心部分,一般个别物体的观察活动的设计思路是:出示观察对象→幼儿自由观察→表达交流→教师引导观察→表达交流→经验拓展→活动结束→活动延伸。
(1)活动开始(活动导入)
导入活动时,教师可以设置游戏情景或问题情境,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和热情;也可以用简短的语言直接引出观察对象,明确观察的目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观察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导入主题,使幼儿集中精力,为后来的观察做好准备。
例如,在大班科学活动“不一样的指纹”中,教师引导幼儿观看黑猫警长通过犯罪嫌疑人,留在犯罪现场的指纹破案的视频短片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黑猫警长是如何破案的?指纹真的这么神奇吗?你想了解自己的指纹吗?”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在小班科学活动“小鸡和小鸭”中,教师开门见山:“今天我们班来了位小客人。我们把它请出来好吗?它是谁呢?”直接引出观察对象。
(2)活动进行
活动进行是整个观察活动的重点,是实现观察类活动目标的主要部分。教师要有目的、有次序地引导幼儿对观察对象进行探究、发现。
①先让幼儿自由观察。幼儿观察的特点,往往是先注意色彩鲜艳和能动会响的物体,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自由无序地观察,然后再机智地引导他们有序地观察。这样多次相似而不同的观察对象,按照同一观察顺序进行训练,幼儿会有意识地按照一定观察顺序对物体或现象进行观察,逐渐掌握观察方法。
②引导幼儿按一定顺序,多角度、全面有序地观察。在幼儿自由观察、交流表达之后,教师应根据观察对象的外部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从外到里等按顺序有层次地仔细观察。
例如,观察植物可从根—茎—叶—花—果实;也可以果实—花—叶—茎—根;观察动物可从头—身—尾—四肢;观察水果可从外—里;观察岩石可以从显著特征到不明显特征,从整体到局部。观察顺序不是机械的、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但不能杂乱无章地观察。
③善于运用提问,引导幼儿的观察逐步深入进行。对于幼儿来讲,他们的观察往往是由对周围环境的好奇或偶然的兴趣而引起的,带有极大的无意性。如何使幼儿无意、自发的感知转化为有目的的观察,有赖于教师在活动中适时、积极的提问与参与,用提问引发观察逐步深入进行。
所设计的问题应能创造一种激发幼儿全力投入观察的环境,真正起到启发作用,并且所提问题要与幼儿的感知、思考、回忆、已有经验相联系,并与表达、交流形成观察的全过程。
④鼓励幼儿善于运用语言表达、交流观察之后的发现。在观察活动中要给幼儿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要急于求成,越俎代庖。在观察过程中,要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尊重幼儿科学合理的或不符合常规的每一个发现。
⑤经验拓展。在前面的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交流、整理等,获得了对观察对象基本特征的经验认识,为了让幼儿形成更为完整的、丰富的经验,教师可以补充一些有关观察对象其他方面的、幼儿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信息。例如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泥鳅”中,在幼儿已观察了解了泥鳅的外部特征后,还可以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泥鳅身上的鳍有什么作用,它喜欢吃什么,它喜欢生活的环境等。
(3)活动结束
活动结束时,可由教师在幼儿表达、交流信息的基础上做出小结,巩固加深幼儿获得的印象。还可以采用做游戏及画出所观察的动植物,或朗诵儿歌、诗歌及猜谜语,或以唱歌、跳舞等方式结束。
(4)活动延伸
延伸是指目标的进一步延展,活动扩展到集中教学活动之外进行的。
例如,观察活动“我的岩石”,其活动延伸为:科学区角活动玩游戏,找出和自己岩石相似的一块,并和自己的同伴相比较,说说你的岩石和同伴的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及哪些地方不同。
2.比较性观察活动设计
比较性观察的设计思路一般是先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整观察其中的一个物体,然后对事物各个相应部分按顺序比较观察另一个物体。在比较观察时,一般是先从事物的不同点开始进行,然后再比较事物的相同点。因为事物的不同点易被观察到,而事物的相同点却是要经过比较、概括才能找到。
应围绕活动目标,引导幼儿比较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要纠缠于一些非本质的细枝末节的特征。
3.长期系统性观察活动设计
长期系统性观察可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也可以在其他时间,如晨间活动、散步、户外活动时进行。此类活动的设计要注意培养幼儿逐渐习惯于从发展的、相互联系的角度看待事物和现象,培养幼儿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