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特点

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特点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内容包括对自己的认知、对别人的认知及对社会环境和规范的认知三个方面。(一)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特点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幼儿社会化的转折点,也是个性最终形成的必要条件。幼儿期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3 岁幼儿其大脑皮质抑制机能尚未完善,兴奋过程占优势,因此,表现为活泼好动,自我控制力较差。幼儿对他人的认知,首先关注的是他人的外形特征和外部行为表现。对规则的认识是幼儿道德认知初步发展的体现。

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特点

社会认知是幼儿在参与社会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内容包括对自己的认知(即自我意识)、对别人的认知及对社会环境和规范的认知三个方面。

(一)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幼儿社会化的转折点,也是个性最终形成的必要条件。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指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形体等)、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从形式上看,自我是由知、情、意三方面统一构成的高级反映形式,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尊、自信)、自我监控(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

1.自我意识的产生

婴儿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的时期,在幼儿生活的第一年,他还没有把自己作为主体从周围世界的客体中区分出来,他们甚至还不知道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是属于自己的,所以啃自己脚还以为是其他玩具

大约到第一年末,幼儿开始能把自己的身体与其他物体区分开来,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例如,幼儿开始知道由于自己扔皮球,皮球就滚了;由于自己拉床单,小猫就给吓跑了。但是,这时的所谓自我意识,实质上,只能算是一种自我感觉,还不是明确的自我意识。

2 岁左右是幼儿自我意识形成的时期。此时的幼儿能把自己和“别人”明显地区分开来,能够在镜中识别自我,并能用词标志自己身体的各个主要部位,也知道了自己的名字。但最初幼儿提到自己时,就像称呼其他客体一样,如说“宝宝要抱”“贝贝吃糖”等,只是作为一种信号。当幼儿开始掌握和使用代名词“我”的时候可以说幼儿开始从把自己当作客体转变为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认识。

2.自我意识的发展

幼儿期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表现在对自己性别的认识,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的发展。

性别角色的发展。3 岁以后逐渐开始认识自己,并逐渐形成性别角色和社会角色意识。幼儿的性别稳定性一般3~4 岁的时候就出现了。这一年龄的幼儿能够认识到性别在人一生中是稳定不变的。5 岁左右形成比较明确的性别角色意识。幼儿一般要到六七岁才能获得性别一致性的认识。

自我控制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皮质的抑制机能逐渐完善起来,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渐平衡,自我控制能力逐渐增强。幼儿期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3 岁幼儿其大脑皮质抑制机能尚未完善,兴奋过程占优势,因此,表现为活泼好动,自我控制力较差。4 岁以后表现为能够尝试用语言调控自己行为并逐渐延长时间。五六岁时,能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行为,自我控制语言也逐渐从外部语言过渡到内部语言,能维持较长时间。(www.daowen.com)

自我评价的发展。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特性的判断。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趋势是:①从依赖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幼儿前期多数不能对自己做出独立的评价,往往只是简单重复成人的评价。例如,幼儿评价自己是好孩子,因为“老师说我是好孩子”“妈妈说我是好孩子”等。幼儿晚期,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②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根据调查材料,幼儿的自我评价基本上表现为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还不能深入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例如小朋友在回答他是好孩子的原因时说:“我不撒谎,上课坐得好,我不想欺负小朋友。”③从带有主观情绪性的自我评价到比较客观的自我评价。他们往往不是从具体事物出发进行评价,而是以情感体验作为评价的依据。如一幼儿认为自己和另一幼儿是最好的值日生,是因为“他值日就发给我带金边的碗,我值日也发给他带金边的碗”。④从笼统不分化的评价到比较具体细致的评价。有些幼儿的自我评价是比较简单、笼统和不分化的,如有的幼儿认为自己是“好值日生”,因为他一到幼儿园就拿抹布擦桌子,至于擦得干净不干净,往往并不在意。

(二)幼儿对他人认知的发展特点

幼儿对他人的认知,主要指对同伴以及其他与自己有较多交往的人的认知。

1.对他人外形的认知。幼儿对他人的认知,首先关注的是他人的外形特征和外部行为表现。2 岁以后,幼儿能逐步发现与他人在外形上的差异,如与他人的装束、发式、性别、高矮或能力的差异等。

2.对他人心理状态的认知。幼儿能通过行为特征与结果来理解他人内在情绪及推断他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如,幼儿看到同伴推开另一个幼儿,就会知道这个同伴不想与另一个幼儿玩。但对于他人的情感、动机与社会需要,幼儿的认识还很肤浅、粗略,有时甚至是视而不见的。

3.自我中心的态度。皮亚杰用“三山”实验证明幼儿正处于自我中心主义阶段,会以为别人都是和自己一样想法,如幼儿在玩捉迷藏时会害怕对方发现自己,总是捂紧自己的双眼。

(三)幼儿对社会环境和规范认知的发展特点

对社会环境、社会现象的认知,总的趋势是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扩展和深化,主要包括对家庭、幼儿园、社区机构、交通设施、国家民族、主要邻近国家、重大节日及重大社会事件等方面。

对规则的认识是幼儿道德认知初步发展的体现。服从是幼儿道德认知的第一个特点,幼儿认为规则是权威制定的,必须遵守,但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使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规则的真正目的,特别是小班幼儿,在游戏和行动中常常按照自己的规则进行,中班幼儿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并产生相应情感,所以中班幼儿常常“告状”。到了大班,幼儿开始能掌握一定的道德行为规则,开始能从社会意义上来判断道德行为,但仍然是具体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