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是在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中不断进行社会性发展的,由于幼儿自身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社会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不同等因素影响,其社会学习呈现出一定的特点,这也决定了幼儿社会教育的特点。
(一)潜移默化性
社会性的很多方面是幼儿在生活过程中随机、无意习得的。幼儿的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渗透着社会教育的内容,如在家庭中,家庭成员的关系和活动,与亲戚朋友的交往;在社区中,公共场所的活动、社会事件;在幼儿园中,与同伴、老师的交往、游戏、一日生活等,都渗透着社会知识、人际交往的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规范要求。
幼儿社会学习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无意性,所以,《纲要》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对于教师来说,除了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外,幼儿的日常生活、自由活动、意外突发事件以及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等都可能蕴含很多社会教育的契机,老师要重视各种情况下、各种活动中的随机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为幼儿的社会学习创造适宜的环境;教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注意利用其他领域中蕴含的社会教育契机。
(二)长期性
社会性的发展是一个终身的历程,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社会群体中充当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并按社会对各种角色的要求行事来适应这个社会,因此,这就需要每个人不断地进行社会学习。幼儿处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其身心发展不成熟,自我意识、各种行为正在形成中,缺乏稳定性,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已形成的良好观念和行为可能反复。(www.daowen.com)
幼儿社会学习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所以,社会领域教育具有长期性、细致性的特点。对于老师来说,任何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行为都可能影响幼儿的一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要长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教育,使之渗透到幼儿的学习、游戏、生活等活动中;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耐心、细心地正面引导幼儿在社会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三)实践性和正面性
幼儿的社会学习是一种不断内化的过程,而这种内化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实现。特别是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对幼儿来说是抽象的,幼儿需要在实践中自己亲身体验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同时,幼儿社会学习带有很大的情绪性,在良好的情绪状态和情感氛围下,幼儿就很容易产生认同和共鸣,并能够积极地模仿和产生亲社会行为。
幼儿社会学习具有实践性和情感驱动性,所以,社会领域教育具有实践性、正面性的特点。对于老师来说,要利用和创造各种情境,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幼儿参与其中。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积极的方式对幼儿提要求;创设积极的环境,树立榜样;允许幼儿犯错,以鼓励表扬为主;为幼儿创造实践的机会;教育幼儿正确具体的行为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