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教育是主要研究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教育原理、方法与途径的学科。要想真正了解幼儿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必须掌握社会化、社会性和个性这三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一)社会化
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实现的。个体出生后只是一个“自然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个体通过活动与周围的社会生活条件发生关系,在这互动过程中,个体逐渐懂得什么是正确的,是被社会所提倡和鼓励的;什么是错误的,是被社会所禁止和反对的,形成适应于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即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习社会角色与道德规范,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不断发展并逐渐达到这种要求的过程。
(二)社会性
社会性是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即个体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人在社会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全部社会特征的总和,是与个体的生物性相对而言。狭义的社会性可以理解为个体在其生物性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适应社会环境、与人交往、竞争和合作,以及影响他人和团体的心理特征与行为方式。例如,幼儿交往能力、遵守规则、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等。幼儿社会性的形成和发展是逐步习得的,是一个终身的历程。总的来说,幼儿期是社会性发展的上升时期,学前期更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www.daowen.com)
(三)个性
个性主要是指在生物基础上受社会条件制约而形成的独特又稳定的、具有调控能力的、具有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幼儿个性发展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自我调控、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三个系统,是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幼儿社会化过程中,幼儿的个性和社会性逐步发展起来,社会性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而个性是个体生物因素和社会化的综合结果。所以,两者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显著的联系,个性朝着与他人区别的独特性发展,而社会性则朝着与社会群体相适应的共性方向发展。幼儿在社会化中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但他的表现如果违背社会的规范价值观,就会被看成社会性发展缺陷或发展不足。二者只有协同发展,才能有益于幼儿健康成长,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