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新编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成果

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新编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成果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文将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阐述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幼儿语法发展大致呈现以下发展特点:1.句型从简单句向复合句发展幼儿最初的句子结构是不完整的,大多发生在2 岁之前,主要是单词句和双词句。大约2 岁以后,句子的结构越来越分明了,复合句逐渐出现。幼儿使用复合句大致有几个特点:一是数量少,比例小。学前初期,复合句在10%以内,随着年龄的增长复合句的比例也在增长,但5~6岁时,仍然在50%以下。

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新编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成果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由词汇和语法两部分构成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传统语言学将语音、词汇和语法称作“语言三要素”。词汇是语言里词和词的等价物的总汇,它标示着一定的事物,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及组词成句规则的总和,是语言的“间架”,它的语法规则反映着人类思维的逻辑规律;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词汇和语法的存在和表现形式。下文将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阐述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一)幼儿语音发展的特点

语言的交际功能要借助语音才能实现。幼儿期是掌握语音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幼儿语音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幼儿语音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3~4 岁幼儿的发音中,相比较而言,韵母发音的正确率较高,声母的发音正确率则稍低。该时期,幼儿言语器官尚未得到充分发展,他们还不能协调地使用发音器官,即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或者不能掌握某些发音方法,以致发音不清楚、不准确。在发某些声母时,幼儿常常把握不好,并出现相互替换的情况。如翘舌音zh、ch、sh常被替换成舌尖前音z、c、s或舌面音j、q、x,如“汽车”说成“汽切”,“这个”说成“介个”,“老师”说成“老西”“老司”等。4 岁以后,幼儿发音的正确率有明显提高。

4~5 岁幼儿的发音器官已发育完善,能正确发大多数的音。如果能够坚持练习并进行反复的语言实践,基本能够掌握全部的语音了。只是对某些相似的音发音仍有困难,需要反复练习加以区分,如n、l 等。

5~6 岁幼儿能做到发音正确、咬字清楚,并能区分四声音调。一般来讲,6 岁左右的幼儿经过训练都能做到口齿清楚、正确发音,如果某些幼儿仍然存在发音不清的状况,应引起成人的注意。另外,6岁左右的幼儿对语音的意识开始形成了。他们开始能自觉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模仿正确的发音,纠正错误的发音。语音意识的形成使幼儿学习语言变得自觉主动,对于幼儿语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幼儿词汇发展的特点

词是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词汇是否丰富,使用是否恰当,都直接影响语言表达能力。幼儿词汇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口语词汇的掌握而体现的。3~6 岁幼儿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词义理解渐深等方面。

1.词汇数量迅速增加

幼儿期是掌握词汇最迅速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词汇数量几乎以每年增长一倍的速度扩充,具有直线上升的趋势。相关研究表明,3岁幼儿的词汇可达800~1 000个,4岁可达1 600~2 000个,5岁增至2 200~3 000 个,6 岁则达到3 000~4 000 个。

2.词类范围日益扩大

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是指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副词等;虚词是指意义比较抽象,不能单独作为句子成分的词,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幼儿一般先掌握实词,然后掌握虚词。

3~4 岁左右的幼儿所掌握的词汇,大多以名词和动词为主。那些代表具体事物的名词和具体动作的动词是幼儿生活中常常经历和感知到的,因此较易掌握;对于形容词的运用也有了初步发展,但只能掌握例如大、小、冷、热、长、短、胖、瘦等的词语,运用上也往往不够准确,常常用大、小来代替其他表示比较的形容词;还很难把握数词和量词,直到5 岁以后才能熟练掌握。6 岁时,幼儿所掌握的词类已经相当丰富。

幼儿词类的扩大还表现在词汇内容的变化上。幼儿一般最初掌握的是与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活动直接相关的词,之后会逐渐积累一些与日常生活距离稍远的词汇,甚至开始掌握与社会现象相关的词。

3.词义理解渐深

词汇量不断增加、词类不断扩大的同时,幼儿所掌握的每个词本身的含义也逐渐确切和加深了。

首先能理解的是词的具体意义,以后才能比较深刻地理解词义,但仍难理解词的隐喻和转义。如听到成人说“那个人长得很困难”,孩子会说“我去帮助他”。大班幼儿开始能理解一些不太隐晦的喻义。

再者,对于同一个词,幼儿对其含义的理解水平是不同的。最初掌握词时,对它的理解往往不准确,以后逐渐确切和加深。比如一个1 岁左右的婴儿把圆形物称为“鸡蛋”,之后可能也会把天上圆圆的月亮和爸爸手中的乒乓球,以及桌上的橘子统称为“鸡蛋”。这说明,最初幼儿对词的理解是笼统的、不确切的,常用一个词来代表多个对象。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会慢慢区分出事物的差别,从而加深对词的理解。

4.开始有一定的构词能力(www.daowen.com)

随着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可以把已经掌握的词拆开,与其他已经熟悉的词重新组合成新词。如可以把“秋天”的“秋”组成秋叶、秋风、秋季、秋雨等词,又可以把“秋天”的“天”组成春天、夏天、冬天、晴天、天空等词。

3~6 岁幼儿在词汇的学习上,虽然取得了多方面的发展,各类词都有一定的掌握量,对词语的理解上也渐渐深刻,但词汇量还是比较贫乏的,且词的概括性低,理解和使用上也常常发生错误,因此还须加强词汇教育

(三)幼儿语法发展的特点

掌握大量词汇以后,还必须将这些词汇按一定的语法规则合乎逻辑地组织起来,才能准确表达语言的含义,达到交际目的。幼儿语法系统的发展,由于所学语言的不同和幼儿学习语言的主客观条件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但是都有一个基本相同的发展过程和特点。幼儿语法发展大致呈现以下发展特点:

1.句型从简单句向复合句发展

幼儿最初的句子结构是不完整的,大多发生在2 岁之前,主要是单词句和双词句。婴儿一开始只能说一些连主谓语也不分的单词句,句子结构混沌不分。例如“狗狗”“猫猫”。以后,单词句逐渐分化为只有主谓结构和动宾结构的双词句,如“妈妈抱”“坐车车”等。大约2 岁以后,句子的结构越来越分明了,复合句逐渐出现。复合句的数量和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幼儿使用复合句大致有几个特点:一是数量少,比例小。学前初期,复合句在10%以内,随着年龄的增长复合句的比例也在增长,但5~6岁时,仍然在50%以下。二是结构较为松散,大多是简单句意义上的组合,往往省略关联词。三是由于幼儿思维水平的限制,在句型中,联合复句出现较早,偏正复句出现较晚。

2.句式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也是这个时期幼儿语法发展的特点之一。幼儿最初掌握的是陈述句,在学前阶段,陈述句占60%~70%,是幼儿的基本句型;非陈述句中,疑问句产生较早,疑问句的难易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所占比例不高于15%;祈使句和感叹句一般都在10%以内。

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幼儿最初的简单句是没有修饰语的,之后会慢慢出现具有修饰语的句子。据朱曼殊等人的研究,2 岁幼儿运用的修饰句仅占20%左右;3~3岁半是复杂修饰语句的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3岁半幼儿已达50%以上;3~3岁半时,幼儿会使用如“大灰狼”“小白兔”等修饰语;4 岁以后,有修饰的句子开始占优势,如“熊猫有两只黑色的眼睛”;到6岁时上升至91.3%。

4.句子结构逐步严谨且灵活

严格地说,最早出现的单词句和双词句还不是真正的句子,只是一个简单的词语链。幼儿最初的句子不仅简单,而且不完整,漏缺句子成分或句子成分排列不当等现象经常出现。例如,有的3 岁幼儿把“你用筷子吃饭,我用小勺吃”说成“你吃筷子,我吃勺子”;把“老师,我要出去”说成“老师出去”。随着年龄的增长,句子日趋完整和严谨。

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和词汇的贫乏,幼儿最初说出的语句中只有能表明事情的核心词汇,因此显得内容单调、形式呆板。渐渐地,能稍微加上一些修饰语,使句子的成分变得复杂起来,表现的内容也逐渐丰富、富有感染力了。幼儿句法结构的发展在4~4 岁半之间较为明显,5 岁时逐渐完善,6 岁时水平显著提高。

5.从情境性语言到连贯性语言

幼儿在3 岁左右时虽然能用词语组成简单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此时他们的讲话多是断断续续,往往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并伴随很多手势和表情来完成。幼儿这种需要听话人边听边猜的情境才能懂得的语言,叫情境性语言。

幼儿在4~5 岁时,连贯性语言得到发展。连贯性语言是指句子完整、前后连贯、表述明确,使听者不必考虑当时情境就能领会幼儿意思的语言。此时幼儿虽能正确运用简单的句子来表述自己的意思或者简单的见闻,也能独立地讲故事,但由于幼儿对关联词语或某些词义不太熟悉,在表述中仍然存在时断时续、用词不当或逻辑混乱的现象。

6 岁左右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他们的知识经验较为丰富,也掌握了较复杂的语言形式,能用多种复句有感情地描述自己的见闻,不仅可以概括故事或图片的主要意思,还能就他人的发言进行评价或补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