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身体保健和生活自理教育是健康教育的组成部分,内容非常具体。因此,它可以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正式教育活动进行,也可以借助灵活、分散的日常生活来进行。在组织身体保健和生活自理教育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做到“及时补强”
“补强”是美国的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森提出的。他认为,“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多伯森认为,如果让补强发挥最大的效用,就应该在令人满意的结果出现后的时间内及时奖励或表扬,如果时间拖得太久,补强的作用就会淡化、减弱或消失。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幼儿出现满意的行为时,成人应作出及时的鼓励或表扬,这种奖励或表扬可以是物质的小红花、小贴画,也可以是精神的微笑、亲抚,我们把它叫作“补强”。如当孩子第一次把衣服扣子扣对了,教师应马上给予肯定和赞许。但是要注意,教师要做到要客观公正,不能无中生有地肯定或赞许,或者幼儿的行为根本不值得教师去表扬,但教师表扬了,会让幼儿感到教师的虚假,同时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迷惑。
(二)注重长期坚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身体保健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是螺旋式的反复实践认识的过程。幼儿已形成的健康行为可能反复出现,教师要理解这一现象源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从而在安排教育内容时,同一类内容重复安排多次,当然这种内容的组织不是简单重复,而是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
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认识孩子身体保健、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养成的特点及其在孩子一生发展中的作用;明确目标,为孩子提供多种多样的生活用品、玩具、图书等,让孩子学习使用。创设一个适宜幼儿习惯养成的物质环境,同时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精神环境。(www.daowen.com)
(三)注重随机教育
身体保健和生活自理教育是对幼儿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这些内容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是生活教育,仅靠专门的集体教育活动是不够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长期渗透和进行,日常生活中加强行为练习。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环节几乎都可用来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常常比传统意义上的“上课”来得及时。例如,幼儿一入园,第一件事情或许就是“怎样在幼儿园上厕所”,教师就可以在幼儿参观熟悉新环境时适时地进行这方面的行为指导,而不必等到幼儿正式上课时才进行。其二,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是集体教育活动的延伸,有利于巩固幼儿的健康行为。
(四)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依靠和利用家庭资源、家长的力量,可以巩固、练习幼儿正在养成的某种行为,也可以弥补、完善幼儿园的不足。所以,幼儿教育必须得到家庭的积极配合,家长理应成为幼儿教育的指导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