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对教与学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方法等进行选择与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幼儿园,经常以领域为单位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如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设计方案的内容一般主要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及活动延伸的设计。
(一)活动名称的设计
活动名称的设计要突出活动内容的特点,反映活动目标,在取名称时尽量符合幼儿化、童趣性,直接切入主题,这样幼儿才感兴趣。同时,活动名称的前面或后面要附上班次。如“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小班)”“学做小客人(中班)”等。
(二)活动目标的设计
设计活动目标时应注意的具体内容在第二章第一节详细讲述,这里不再赘述。
(三)活动准备的设计
活动准备可以从教师准备和幼儿准备两方面来看,教师准备可以分为物质的准备(各种教具、玩具等)、环境创设的准备(座位的摆放、环境布置、情景表演、角色扮演等)。幼儿的准备可以分为知识经验的准备(事先参观、事先学习等)、物质准备(要求幼儿从家中带的一些材料、自己动手制作的材料等)、心理准备(如教师想让幼儿形成勇敢的品质,首先要让他们介绍一些害怕的体验,并事先让他们能坦然面对以往自己害怕的经验,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
概括起来,活动准备的撰写一般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经验的准备。教师准确地找到新的“经验点”以及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是活动成功的关键所在。而要找准新的经验点,要求教师在进行新的教育教学活动前必须了解幼儿先期已经掌握哪些与本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具备了哪些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并了解幼儿经验准备情况,并做好相关的经验准备。如小班语言活动“猜猜我是谁”,该活动的目标之一是“安静倾听,熟悉同伴的声音,学用普通话回答问题”,活动之前教师要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互相了解、熟悉同伴的名字。
二是活动材料的投放。幼儿园的活动材料,更多的应该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安全的废旧材料,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而且节省了教师制作教具的时间,还节约了幼儿园的物质资源。此外,材料数量要充足,能满足和支持幼儿的操作、探究活动。
三是学习情境的创设。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幼儿的年龄和生活经验,并借鉴一些常见的生活事件,思考并创设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可亲身体验的、科学而有效的模拟生活的教育情景,让幼儿与情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起连接教学与生活的桥梁。如小班“区分上下方位”的教学活动,可以用橱柜、床、桌子等布置成“娃娃家”,让幼儿结合“娃娃家”的物品摆放,区分并说出“娃娃躺在床铺的上面”“电话放在橱柜的上面”“鞋子放在床铺的下面”“电视放在桌子的上面”等。
(四)活动过程的设计
活动目标确定后,教师在活动设计中要思考可以通过哪些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来达成目标。活动过程一般包括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1.开始部分
开始部分也叫导入,是引导幼儿活动的第一步,主要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刺激他们积极思维,使幼儿在轻松、自主、有趣、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常用导入方式如下:
(1)设疑导入。疑问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也可以谜语、儿歌的形式间接提出。大班常用这种形式,它有利于激发幼儿积极的思维和探究的欲望。如在科学活动“电动玩具”中,教师说:“这个玩具不会动了,到底怎么回事呢?”
(2)材料导入。教师出示图片、标本、实物等引起幼儿兴趣。如大班社会活动“中国丝绸”中,活动一开始,教师便让幼儿观察、感受丝绸的柔软和爽滑,从而进入主题活动。(www.daowen.com)
(3)文学作品导入。指利用故事、谜语、儿歌等形式导入。如语言活动“森林医生”中,教师通过说“有种鸟儿本领高,尖嘴会给树开刀,爪子紧抓大树干,叼出害虫一条条”,从而使幼儿进入活动中。
(4)情景表演导入。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或利用情境来进行模拟表演,把幼儿带入教育活动中。如大班综合活动“心情预报”,在活动开始时,教师为了引起幼儿兴趣,请愿意模仿的幼儿模仿电视里的天气预报,以此为切入点,进入“心情预报”的讨论。
(5)游戏导入。以游戏的形式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大班主题活动“小鬼当家”,在活动开始时,教师组织幼儿玩“小鬼当家”的角色游戏,幼儿自愿结合,佩戴胸卡标志,进行一系列家庭活动的角色模拟活动,如领工资、交水电费、超市购物等。
(6)前经验导入。利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幼儿熟悉的事例来进入活动,引发出新的教学内容。如教师在活动开始时说:“小朋友,我们上次唱过的‘小树叶’歌曲中,都唱了什么?”这种方法易于被幼儿接受,经常为老师采用。
(7)直接导入。教师运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告知幼儿活动内容或目标,使幼儿立即明确活动的任务。如,教师带来一本图画书,对幼儿说:“小朋友,今天咱们要读一读《逃家兔》的故事。咱们一起来看看小兔子是怎么回到家的。”
教师应根据活动目标、内容和幼儿的年龄,恰当设计导入部分,要求简短、有效、有针对性。
2.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主要是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感知学习和练习的过程,是实现目标的主要部分,承载着主要的教育内容。基本部分需要教师考虑以下几个问题:活动大体分为几个步骤;每个步骤采用何种教育方法,完成哪些内容;哪个步骤是重点或难点,应如何突破;每个步骤的时间分配;每个步骤如何进行,提什么问题,有什么要求,怎么做小结等。教师与幼儿应始终围绕活动目标进行,并最终能实现目标;注意活动的生成性,尊重幼儿的愿望,适当调整教育目标及教学环节。
3.结束部分
一个好的活动结束,不仅能对活动起到总结、提升的作用,还能给幼儿留下回味,激发幼儿继续学习、探索的欲望。下面,呈现几种活动结束的方式。
(1)自然结束。教师直接告知幼儿活动结束了,并带领幼儿收拾整理材料,引导幼儿自然过渡到下面的活动的方式。如,在美术、体育等活动中,教师说“今天我们就玩到这里,请小朋友收拾好工具(玩具),洗手休息……”,这是一种非常自然朴素的方式。
(2)总结评价式结束。教师用简洁、精练的语言,对活动的关键或核心问题进行总结或概述,也包括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3)后续延伸式结束。教师根据活动的重点最后再次设置疑问,激发幼儿继续学习的欲望。如谈话活动“我要上小学了”的最后,教师说“小学到底是什么样呢?你们想了解小学吗……”,为下次参观小学的活动做铺垫。
(五)活动延伸的设计
活动延伸指在教育活动后,教师继续设计一些与此相关的辅助活动,使教育内容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使幼儿受教育的时间能够持续,教育目标能够更好地实现。活动延伸的形式可以是家园共育、领域渗透、环境创设、区角活动、游戏等。
总之,一个好的教育活动方案设计既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教师教育观念的体现,更是教师综合能力的再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