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张学良:爱国抗日的青年将军

张学良:爱国抗日的青年将军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学良多次劝蒋介石联共抗日,并请缨抗战,均被拒绝。此时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爱国热情一浪高过一浪,犹如一团团烈火包围着热血沸腾的张学良。东北军和东北人士绝大多数都衷心赞同张学良将军联共抗日的主张。是日晚,张、杨两将军亦将宴请住在西安的蒋系军政大员,乃决定张与于学忠前往,杨虎城以待客为名在家留守。蒋估计可能是临潼驻军受“共匪”煽动,发动部分兵变,不是张学良的计划。

张学良:爱国抗日的青年将军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生于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奉天(今辽宁)海城人。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1919年3月,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一期炮科,毕业后历任奉军营、团、旅、师、军、军团长、空军司令等职。1928年6月,其父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由奉系元老推为首领,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12月,不顾日本和亲日派的阻挠,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等职。1930年10月,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使日军很快侵占东三省。1933年3月,热河省(今并入辽宁、河北、内蒙古)沦陷后,蒋介石、张学良受到全国舆论谴责,张学良代蒋介石受过辞职。

1934年2月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1935年3月,任武昌行营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此时,日本侵华日亟,南京国民党政府一再妥协,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简称“八一宣言”),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张学良面对既不能抗日复土,而“围剿”红军又屡遭失败的严峻现实,逐渐对蒋“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有所觉悟,经中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帮助,开始相信联共抗日是唯一出路。

1936年4月,与周恩来在肤施(今陕西延安)会谈,提出联蒋抗日,为中共中央所采纳,达成了与红军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10月,毛泽东、周恩来致书张学良,请其向蒋介石转达互派代表谈判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张学良多次劝蒋介石联共抗日,并请缨抗战,均被拒绝。

1936年12月9日,时值“一二·九运动”一周年之际,西安1万名大学生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队伍行至灞桥时,等在那里的反动派早已架起阴森的机枪。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学良亲自驾车赶来了,站在队伍最前列的东北大学学生含泪高喊:“我们愿意为救国而流血,我们愿意为救国而牺牲,死在救国路上是光荣的!我们前进吧!”面对群情激昂的学生,张学良感到周身的热血在沸腾,他挥泪发誓:“你们的爱国热忱我是佩服的,我张学良也不愿当亡国奴,也要抗日!……我的最后一滴血,是流在抗日战场上的!”他向学生们保证代表大家向蒋介石请愿,三天之内以事实来答复大家的要求。

此时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爱国热情一浪高过一浪,犹如一团团烈火包围着热血沸腾的张学良。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终于发生了,张学良和杨虎城用兵谏的办法,规劝蒋介石放弃“剿共”的内战立场,实行联共抗日的政策。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他对学生许下的诺言,回答了学生的请愿要求。

曾任张学良机要秘书的李荫春,追忆事变的情景,动情动魄:

在接近事变的几天,我们这些在张学良将军身边工作的人,都知道张将军多次对蒋竭诚劝告,蒋不但不听,反而对张斥责谩骂,还要把东北军和17路军调离西北,空气是紧张的。

东北军和东北人士绝大多数都衷心赞同张学良将军联共抗日的主张。但在对待蒋介石问题上,有些人持慎重态度。就连后来直接参加行动的应德田、孙铭九等在参与密议时,也考虑到扣蒋的风险,请他慎重。但张学良决心已下,大家也只能是唯命是从了。

12月12日凌晨,我在家中听到几声枪声,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正要到总部去,张学良将军已派来汽车接我。听司机谈,始知副司令今晨派兵冲进华清池,已捉到老蒋。

这真是天大的变化!我心中又兴奋又紧张。坐上汽车直奔新城大楼。街上行人稀少,沿途见有不少17路军的岗哨。到了新城大楼,听说蒋介石已被送到这里。我在楼下客厅见到张学良将军,他虽然一夜未眠,但精神焕发,毫无倦容。

原来,12月11日早,张、杨两将军得知蒋已准备专车,恐他离开临潼,兵谏计划落空,即当机立断,决定提前行动。上午,张学良以白凤翔师长和刘桂五团长将赴热河敌后发动游击战争,前来“辞行请训”为由,带领即将执行捉蒋任务的白、刘二人谒见蒋介石,仔细察看了华清池内蒋住处的环境、路径及蒋的侍卫武装配置情况。

但这天下午,住在西安西京招待所的陈诚匆忙到临潼去见蒋介石。他觉察到西安情况有些异常,力劝蒋介石暂避一下。蒋认为中央军威力强大,近在咫尺,张、杨在西安并无重兵,断不敢有何异谋。陈诚仍劝蒋介石要小心。于是,蒋介石决定当晚7时请张、杨吃饭,如果一个不来,就证明有问题,再作准备。张学良将军接到蒋介石的侍从室打来请客电话,不知蒋的意图,不免疑虑,就与杨虎城将军和于学忠军长等密商。

是日晚,张、杨两将军亦将宴请住在西安的蒋系军政大员,乃决定张与于学忠前往,杨虎城以待客为名在家留守。

蒋介石晚上与张学良见面第一句话就问:“虎城为何未来?”

张学良答:“我俩今天做东,请帖已经发出,无法改期,他留在家中待客,要我向委员长致歉,他说明天来看您。”一场险些被识破的谋划应付了过去。

张学良将军席散回城,进家已晚上10点,随后,开始了紧张的部署。任命董英斌为总部代理参谋长,坐镇总部指挥;任命直属105师长刘多荃为临潼行动总指挥;任命105师二旅旅长唐君尧带领一个团包围华清池,不许一个漏网;任命骑兵师师长白凤翔带领孙铭九以及卫队营冲入华清池,活捉蒋介石。

12月12日凌晨3时,卫队营乘军用卡车两辆驰赴临潼。5时,到达华清池,不料,遇到蒋介石的侍卫队的顽强抵抗。(www.daowen.com)

白凤翔、孙铭九攻入二门,闯进蒋介石所住后间五间厅时,蒋已逃之夭夭。但衣帽放在床边,假牙、皮包放在桌上,被窝犹有余温,汽车也停在库中。蒋不会逃出很远,但在附近遍寻无着,大家非常着急。

后据被捉的蒋介石的贴身侍从说:“原来蒋介石在睡梦中被枪声惊醒,以为是红军夜袭,仓皇逃出,适有侍卫官竺培基、施文彪跑来报告:叛军已冲进前院二号桥,促蒋快逃。正行间,又有侍卫队区队长派传令兵来报告:叛军已入二道门,侍卫队正凭借假山极力抵挡,刚才给后山哨兵所通电话,那边未发现叛军,请蒋逃往后山。”

蒋介石问:“叛军是什么样子?”答称:“是戴皮帽子的东北军。”蒋估计可能是临潼驻军受“共匪”煽动,发动部分兵变,不是张学良的计划。如果是整个东北军叛变,行辕必已被四面包围。在后院又遇侍从蒋孝镇。他们想从华清池后门逃走,门锁无法开,蒋就命侍卫用叠罗汉方法,由蒋孝镇扶他从上墙逃出墙外,因墙垣是顺山势建造,内低外高,蒋逾墙落入深沟,摔伤腰部,侍卫等扶掖前行,至半山腰他就走不动了。

这时,张学良已加派部队搜山,枪声四起,手电乱射,两侍卫官被击毙,侍从蒋孝镇被活捉。蒋介石勉强爬入一草木荫蔽的山洞内,终被发现。他只穿一条白色睡裤和一件古铜色绸袍,鞋子失去一只,脚也被石头碰破,在深冬早晨的朔风中冻得索索发抖。因他腰脊摔伤,不能行走,就由东北军卫队营王协一连长把他背下山来,坐上张学良将军的汽车驰往新城大楼。

在这次捉蒋的行动中,蒋介石的侍卫及宪兵被消灭,侍从室主任钱大钧负轻伤,秘书肖乃华中弹死亡。蒋的侍卫组长企图逃往车站,被截回,宪兵团长蒋孝先被枪毙。

张学良将军从接到刘多荃初次电话报告蒋下落不明到找到蒋,中间经两三个小时之久。张学良将军深恐蒋身遭不测,绕室彷徨,焦躁万分。他对杨虎城和部下将领说:“我们找到委员长,我一定劝他抗日,只要他抗日,我仍拥护他为领袖;如果找不到他,发生意外,将贻害大局,我张学良即成为千古罪人。我再割下自己的头,请虎城兄送到南京请罪!绝不能因要求停止内战反而扩大内战!”

赤诚之言,肝胆照人,充分显示了他大公无私、光明磊落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东北大学西安分校的同学们,得知“西安事变”消息之后,奔走相告,兴奋万分。东大的师生们为能有这样一位以民族大义为重,又能与学生心连心的好校长而骄傲和自豪。

“西安事变”发生不久,张学良就公开表示:“我们据全国人民的要求,发动这次事件,我们内心纯洁,完全是为国家着想,不是为个人利害打算。希望委员长能联合全国抗日力量,坚决抗日,以争民族生存,则学良和全国人民于愿足矣。”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在送蒋介石回南京之前,张学良对赵一荻说:“若是真有不测,那我也是为抗日,为中国不亡,别说牢狱,就是刀枪相加,我也死而无悔。”

在送蒋介石上飞机时,他坚决表示:“学良主意已定,为了抗日,我万死不辞。”

张学良为中华民族献出的是一颗燃烧的赤子之心,哪怕将自己焚毁,也要遗爱于华夏的明天。

果然不出所料,后来蒋介石背信弃义,一回到南京,便把张学良软禁起来,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囚禁岁月。

在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中共曾提出释放张学良,没有成功。后国民党撤往台湾,蒋介石将张学良转至台湾继续软禁。

1988年,蒋经国逝世后,张学良逐渐获得人身自由。1993年4月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5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理事长。1995年离台,侨 居美国。2001年10月15日 下 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

张学良逝世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向张学良的亲属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了张学良先生的历史功绩,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表示深切哀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