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舞台布光原理-舞台灯光工程设计与应用

舞台布光原理-舞台灯光工程设计与应用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光是一种均匀照亮的漫射光,可以根据演出需要均匀照亮整个舞台,消除画面中的阴影死角,避免局部演出灯光布光不足。位于靠近台口的观众厅两侧上部,一般为多层布置,其位置应不妨碍观众通行且不遮挡边座观众视线。第二道台外侧光。根据表演活动的范围或舞台是否向观众厅延伸等因素,确定增设后续台口外侧光。耳光装在舞台大幕外左右两侧靠近台口的位置,分别称为左、右耳光。

舞台布光原理-舞台灯光工程设计与应用

要想做好专业舞台灯光的配置,首先要了解舞台灯具的常用光位。这是正确配置舞台灯光的一个重要环节。

1.正面光(面光)

正面光中与台口距离最近的称为第一道面光,以此类推为第二道面光、第三道面光等。

面光是从舞台正面投射到台前表演前区的光线,照亮演员面部的灯光。供人物造型或构成舞台上景物的立体效果,如图1-6和图1-7所示。

面光是一种均匀照亮的漫射光,可以根据演出需要均匀照亮整个舞台,消除画面中的阴影死角,避免局部演出灯光布光不足。但是,如果没有其他光位相应配合,会使画面没有亮度层次和立体感。

(1)第一道正面光(一面光)。设在观众厅上部,灯具的光轴延伸到台口线时与舞台面的夹角应为45°±5°;调整灯具仰角后,其光束应能在距舞台台面高1.8m处覆盖至主舞台总深度的1/3。

(2)第二道正面光(二面光)。设在观众厅上部,位于第一道面光之后,灯具的光轴延伸至乐池升降台前沿线(无升降乐池的舞台为台唇边沿)时与台面的夹角应为45°±5°;调整灯具仰角后,其光束应能在距舞台台面高1.8m处覆盖至台口线以内,并与第一道面光衔接。

根据表演活动的范围或舞台是否向观众厅延伸等因素,确定设置后续面光;也可在位于二层或三层楼座前沿设置挑台面光。

(3)配用灯具。可调焦距和光圈的多用途聚光灯、成像灯和少量回光灯。

978-7-111-48214-7-Chapter01-10.jpg

图1-6 镜框式舞台的面光投射图

978-7-111-48214-7-Chapter01-11.jpg

图1-7 岛式舞台的面光投射图

2.台外侧光(耳光)

台外侧光投射主舞台表演前区,光束应能水平覆盖舞台深度1/3处台口宽的3/5以上。其最高灯位应不低于建筑台口。

(1)第一道台外侧光。位于靠近台口的观众厅两侧上部,一般为多层布置,其位置应不妨碍观众通行且不遮挡边座观众视线。

灯具光轴经台框边沿延伸至表演区的水平投影与舞台中轴线所形成的水平夹角应不大于45°。

(2)第二道台外侧光。第二道台外侧光的投射范围应与第一道台外侧光衔接。

根据表演活动的范围或舞台是否向观众厅延伸等因素,确定增设后续台口外侧光。也可以设立位于二层或三层观众厅两侧楼座(包厢或叠落式挑台)前沿的挑台侧光。

耳光作为台外侧光的常用灯位,是舞台前斜侧方向的造型光,形成前侧面的照明效果,用于加强舞台布景、道具和人物的立体感。耳光也是面光的辅助光,可从一侧或两侧对舞台色彩气氛进行渲染;如果耳光与暗部的光比配合适当,可取得丰润、有力的造型作用,是舞台必不可少的光线。尤其是还可作为舞蹈的追光,光束随演员流动。

耳光装在舞台大幕外左右两侧靠近台口的位置,分别称为左、右耳光。光线从侧面左、右两侧45°交叉投向舞台表演区中心,并能照射到舞台的各部分,如图1-8所示。

耳光分为上下数层,由台口向观众席的顺序为,第一道耳光、第二道耳光、第三道耳光等。两排以上光色相同的耳光同时投射时,位置高的灯光通常以投射远光区为主,位置低的灯光通常以投射近光区为主。

978-7-111-48214-7-Chapter01-12.jpg

图1-8 耳光投射图

(3)选用器材。长焦、中焦成像灯,长焦、中焦聚光灯,回光灯,换色器,造型片等。

3.台框、台唇、乐池区域的灯位

(1)台口侧光及台口顶光。设于建筑台框及邻近区域,应能覆盖建筑台口的整个区域,并能与乐池区灯位及面光和台内灯位的布光相衔接。

(2)乐池区顶光。位于建筑台口外乐池上部,应能覆盖乐池升降台表演区及观众厅内的表演区。

(3)乐池区侧光。位于乐池两侧上部,应能从侧上方对乐池区域照明,其最低灯位应不低于建筑台口。

(4)台口脚光。位于主舞台台唇前沿地面专设的灯位。

脚光是一种特殊的造型光(例如可制造阴森、恐怖气氛或形态丑陋的人物造型),安装在大幕外台唇位置的条灯。

光线以低角度近距离从台面向上投射到演员面部或投射到闭幕后的大幕下部,可用色光改变大幕的颜色,弥补演员面光过陡、消除鼻下阴影或为演员增强艺术造型。脚光投射如图1-9所示。

(5)选用灯具。条形泛光灯或低角度聚光灯。灯具功率为60~100W/盏。

4.台内顶部灯位

台内顶部灯位分为主舞台顶光和后舞台顶光,根据舞台深度可设置多道顶光,覆盖整个舞台空间。主要有吊杆安装和渡桥安装等形式。

978-7-111-48214-7-Chapter01-13.jpg

图1-9 脚光投射图

(1)顶光。顶光是装在大幕后面舞台顶部的聚光灯具,主要投射到舞台中部、后部表演区。自上向下投射的光线,给景物和整个舞台均匀照明,并能减弱或消除其他光位造成的杂乱影子。

沿台口檐幕向台后的顺序依次为一顶光、二顶光、三顶光等。顶光一般装在可升降的灯光渡桥及灯光专用吊杆上。通常在舞台上空每隔3m左右设置一道灯光专用吊杆,灯具吊挂在吊杆下边。电源从舞台顶棚下垂,吊杆上部设有容纳电缆收放的线筐。顶光投射如图1-10所示。

978-7-111-48214-7-Chapter01-14.jpg(www.daowen.com)

图1-10 顶光投射图

选用器材:中焦、短焦成像变焦灯,泛光灯,平凸透镜聚光灯,螺纹聚光灯,电影聚光灯,电影回光灯,筒灯,效果灯,换色器和造型片等。

灯具排列和投射方法:第一道顶光与面光相衔接照明主演区,衔接时注意人物的高度,可在第一道顶光位置作为定点光及安置特效灯光,并选择部分灯具加强表演区支点的照明。第二道及第三道顶光可向舞台后部直接投射,也可垂直向下投射,还可作为逆光向前投射。注意前后相临顶光的照明衔接,使舞台表演区获得较均匀的色彩和亮度。

(2)逆光。与观众视线对着的光线为逆光。用来画出人物、景物的轮廓,增强立体感和透明感,也可作为特定光源。投到演员头部和双肩的逆光,可使演员从背景中突显出来,创造光环般的效果。

逆光光位:正逆光、侧逆光、顶逆光等。

投射方位:后方、侧后方、顶后方及较低后方。

要求:较高的投射照度。

(3)天排光。天排光是专门为天幕布景照明的光线。安装在舞台吊杆上或天幕光桥上,距天幕前2~6m,可安装为一排、二排,排内还可分为上下层,如图1-11所示。

要求布光均匀,没有光斑,照明功率大、光色变换多(4~6色)、投光角度大、色别回路多。

978-7-111-48214-7-Chapter01-15.jpg

图1-11 天排光投射图

选用器材:大功率天幕散光灯、换色器或条形组合灯具。

现代剧院的天幕表现形式,从传统的手绘、计算机打印逐步发展到运用大功率正投投影、背投投影和LED大屏幕。

5.台内侧光

台内侧光位于主舞台两侧,根据舞台的深度及演区的设置进行配置,应能从侧面投射演区,主要有天桥安装、吊杆安装和吊笼安装等形式。

(1)柱光。又称台口内侧光、内耳光、梯子光,位于台框大幕后两侧的柱式灯架上,是从台口内侧投向表演区的光线,用来弥补面光、耳光不足,在人物和景物的两侧照明,增强立体感和轮廓感。

按顺序向里称为一道柱光、二道柱光,可更换色片或作追光使用。灯具的排列及投射方法与耳光基本相同。柱光投射如图1-12所示。

选用器材:灯的投射距离较近、功率较小,一般用聚光灯,也可用少量柔光灯、换色器和造型片等。

(2)侧光,又称桥光。灯具安装在舞台两侧天桥上,光线自高处两侧投射到舞台表演区,分为左侧光和右侧光。按天桥上由低向高安装的顺序称为一道侧光、二道侧光、三道侧光等,如图1-13所示。

这种光位能起到突出物体的表面结构,加强景物的层次感或人物阴暗各半的立体形态效果。来自单侧或双侧的造型光,可以强调突出景物的侧面轮廓,适合表现浮雕、人像等具有体积感的效果。单侧光可表现阴阳对比较强的效果,双侧光可表现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人物造型效果。

选用器材:中焦、短焦成像变焦灯,回光灯,平凸透镜聚光灯和换色器、造型片等。

6.舞台台面上的灯位

(1)流动灯位。按演出需要临时安放,通常采用流动灯架安装。通常是指位于舞台两侧边幕区和其他因灯位比较特殊只能采用流动安装的灯具,主要用来补充舞台两侧光线的不足或作为特殊角度布光或摄像等特定照明用途的光线。图1-14所示为舞台两侧边幕区流动光投射图。

978-7-111-48214-7-Chapter01-16.jpg

图1-12 柱光投射图

978-7-111-48214-7-Chapter01-17.jpg

图1-13 侧光投射图

(2)背景灯位。位于天幕前、后的舞台面上,向天幕或背景投光。

(3)地排光。设在距天幕前1~2m舞台面上(或在台面地沟内)抑射天幕的成排泛光灯具。如天幕为塑料布,也可将灯具放在天幕后的地面上打逆光。用于呈现白天、黄昏、黑夜、早晨、日出、日落等地平线,变换云彩和四季景色效果。与天排灯配合使用,使色彩变化更为丰富。地排光投射如图1-15所示。

978-7-111-48214-7-Chapter01-18.jpg

图1-14 舞台两侧边幕区流动光投射图

7.追光

追光主要用于跟踪演员的个性化表演或突出演员或主持人形象,对特写光斑实现远距离跟踪移动,引导和集中观众的注意力。

光位通常设在高位演区和观众区,是舞台艺术的特写之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追光投射如图1-16所示。

追光室应设在楼座观众厅的后部,左右各1台。

978-7-111-48214-7-Chapter01-19.jpg

图1-15 地排光投射图

978-7-111-48214-7-Chapter01-20.jpg

图1-16 追光投射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