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全员改善意识,一方面能够推动“小改进,大奖励”在员工心中落地生根;另一方面能够形成一种改进文化,持久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使组织保持活力和竞争力。
日本东京大学的石川馨提出的质量圈,便是由员工参与质量改进的典范。无论是20世纪还是21世纪,质量圈在日本得到了全面的普及,参与的工人达数百万之众。丰田公司发现其售后保证损失50%是由120个大问题和4000个小问题导致的,对此,丰田公司将前者交给工程解决,后者则交给质量圈去解决。
丰田公司的员工每年会向公司提出大约300万条建议,平均每名员工贡献60条,其中约有85%的建议被管理层采纳。
对于丰田公司而言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这些建议不仅改善了问题,还提高了组织的效率,更重要的是提案改善成为一种良性循环,不断为其企业提供诊断,并不断进行改善,使组织的绩效得到提高。
全员改进既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使平时许多无法注意到的问题得以改进。改善无时无刻不在,只要用心观察和体会,总会发现改善点。(www.daowen.com)
华为代表团曾到诺基亚公司交接平台的试制基地进行参观。在参观过程中,他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细节:该基地厂房的各块之间有门相通,且门一般都是关着的。在离门约2米处都有一根从顶棚上垂下来的绳子。当需要打开门的时候,就拉一下绳子。华为的员工有点疑惑不解,在他们看来,这根绳子应该被放在门边的墙壁上,挂在离门2米处,显得既不美观,也没有实用价值。后来,当一名诺基亚员工推着车子经过时,华为的这位员工才明白这根绳子的真正用意:当员工推着车子到门前的时候,绳子正好伸手可及。如果将绳子安放在门边的墙上,那么推车子的人必须走到墙边去拉绳子,然后才能回来推车子,这样就多浪费了很多时间。
仅仅是这样一处小细节,也充分体现了试制基地不断改进的精神和意识。而华为在随后的发展史中,像这种人人充当主人翁的自我完善精神,在华为的运营中早已随处可见。
除华为外,很多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也很早就注重在内部树立全员改善意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阿曼德·劳是通用电气公司旗下马萨诸塞州的飞机发动机工厂服务部负责人。在一次“work-out”会议上,他接到了来自员工的108项建议,其中有100项被采纳。其中的一份设备护罩图被质量改进小组竞标获得,而所需要的改进费用比外部报价低了80000万美元。
事实上,造成企业损失的原因往往正是那些毫不起眼的小问题,而要找到这些细小的“病根”,单单只依靠干部和个别员工是不够的。只有在团队内部树立全员改善的意识,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改善意识和行为,才能最大程度挖掘出管理潜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