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一帮一”形式,可以是固定的“导师制”,也可以是自发的。“一帮一”“一对红”,任正非也十分赞同这种辅导方式。其不仅可以将优秀的经验传承下来,而且也可以快速提高新人的水平,同时又能提升团队的管理水平。
在《华为人》中,曾刊登了这样一则小故事。
某汽车制造商的生产车间里制作的一个汽车QCC(零件)圈总是不合格,一位老员工经过反复查看,发现零件总会出现毛刺的问题。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用锉刀把问题零件的毛刺全部锉掉。这样,生产的零件就完成了100%的合格。然而,当他离开这家汽车公司后,同样的一批零件却出现了大批次的不合格。原因是这位老员工既没有将自己发现的问题上报,也没有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其他人。
这个故事在华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通过这件事情,无论是华为员工还是华为管理者都意识到: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技能掌握不到位的新人需要一个“导师”。
2015年,刘莉莉(化名)以80%的超高得票率当选终端制造部生产准备部五车间“成长之星”。大家对她的评价是:个子不高,腼腆爱笑,眼神中透着股坚毅的力量。刘莉莉是车间里包装预配岗位的一名普通女工,也是华为松山湖南方工厂里仅有的2%的女“全技员”之一。(www.daowen.com)
刘莉莉2014年5月加入生产车间,在导师的引导下负责手机彩盒预配业务。起初工作总是出错,后来向导师寻求帮助,导师把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她,就是一次性把事情做对。导师说这是指导手册里面学不到的“武功秘籍”。在刚开始工作时,要追求操作的正确性,切不可追求速度,确保每一个步骤做到位,然后逐渐加快操作速度。在导师的指引下,刘莉莉还向零缺陷员工学习,观察他们的作业方法;业余时间多学习违规操作的案例,从错误中成长。在导师的帮助下,她掌握了独门绝技,作业质量和效率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
导师对新员工的核心性帮助主要体现在工作水平的提高上。在刚刚接手某项工作的时候,员工尚处于初期的磨合阶段,这一时期要求导师能够迅速地带领员工渡过磨合期,顺利展开工作任务。
在具体的指导中,导师首先要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与技巧传承给新人;其次,鼓励员工参与集体活动,帮助员工融入团队;最后,与新人充分讨论工作任务的处理方法,提供成熟的指导建议,并鼓励员工提出好的建议。总之,导师要全方位地帮助新人快速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