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互助,也是企业发现并弥补短板的过程。个体都会存在缺点,而精细化配合的集体是可以没有漏洞的。
在企业运作中,每个部门每一个链条都很重要,任何一个环节的薄弱都可能会影响整体的质量。
华为法人财报管理部税务CA、账务五级专家王勇峰在获得金牌个人奖时说:“工作中的痛点就是优化点,我向公司提交的效益就是抓住短板。”
2003年王勇峰初入华为,在“深圳共享中心”工作,每天的日常工作就是处理国内、驻外办事处的费用报销。
当时的华为还没有SSE,业务人员在NOTES中填写报销电子数据,主管审批后,会计手工录入到ERP先付款,办事处再定期把报销单寄到深圳,会计进行检查和匹配。对有问题的报销,要记员工备用金,其中免不了与员工“交锋”。
由于每天要重复着录单、审单和与一线“交锋”,员工们对于简单枯燥的工作相当厌烦,经常导致错误的发生,一些员工甚至萌发了很深的挫败感,怀疑自己的文凭与能力。
王勇峰在发生了几次失误后,发现很多员工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该如何优化工作呢?”王勇峰经过思考,决定利用自己在IT方面的特长,开发一个简单易操作的Excel宏。
新工具的出现实现了报销单的IT工具录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部门效率,部门之后的工作也很少出现失误。在多次与员工谈心后,大家的工作热情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企业要取得效益,就必须依靠一线主管发现问题、解决短板。一线主管作为前端的负责人,要能够整合队员的优势,同时针对每个成员的个人问题予以帮助,特别是一些共性问题更要尽快地解决。
同时,作为一线的指挥官,班长们更要能够因地制宜地下达命令,理智地分析团队整体的薄弱处,避免出现“全军覆没”的情况。(www.daowen.com)
任正非在埃及代表处讲话中曾经发表过对《莫斯科保卫战》的观后感,要求管理者一定要走对路,抓住自身短板,不要在指挥上出现问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苏联的短板过于明显,曾在早期苏德战场的西线上全面溃败。
在苏德战争初期,斯大林同志有些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意见,不仅没有做好战略准备,还“清洗”了八百万红军和苏共的干部,从而使苏联红军的机制不成熟,教条主义横行,中层不做决策、做不了决策。
当希特勒以闪电战出击苏联的时候,苏军僵化教条的执行,使得部队毫无应对之策,在西线全线溃败,被德军合围。据统计,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共死亡3500万人,其中2500万是军人,很多人应该就是在早期西线溃败的时候牺牲的。
当敌人兵临城下,对方坦克的履带都已经压到哨兵鼻子的时候,部队没有战争准备,甚至很多苏联红军的中层将领不决策、不敢做决策,一定要等到领袖斯大林的命令才能指挥作战。
莫斯科保卫战最后还是胜利了,除了朱可夫元帅的指挥策略和战士们顽强作战的因素外,奇迹般的天时减少了苏军的伤亡,甚至左右了战场的走势。1941—1942年的莫斯科冬季就算以苏联人的标准来看都异常严寒。
希特勒的部队向来以擅长闪电战著称,德军的“台风”计划正好打在苏联作战机制不完善、决策迟缓的要害上。数百万铁骨铮铮的军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从个人到集体,坚持不断前行、不断进取的道路,也正是其不断完善自身的历程。一线主管要抓住方方面面的短板,既是为企业取得效益的必经之路,又是避免被对手抓住要害的必要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