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伯父家训:府试前十,院试进佾生

大伯父家训:府试前十,院试进佾生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伯父于十七岁出考,府试取前十名,院试取进佾生。大伯父书法赵体,文多古风,读之令后辈生敬。大伯父致余兄弟之家训,起自戊子变政,终于逝世之年——总数约三百封,短者数千字,长者万余字。当时人人骂康梁,大伯父所言,尚算不得过分。明知大事不好,于廿三清早,携内表弟叔姪与两家人,空手亦出西便门。“丽儿”系大伯父之长子,名寿耆。

大伯父家训:府试前十,院试进佾生

引 言

先大伯父,讳兆祎,字费伯,号小帆,生于清道光二十二年(壬寅),卒于民国十三年(甲子)。幼时身弱,十四五岁即患肺病;后来得享高寿(八十三岁),想是自知保养之故。

大伯父于十七岁出考,府试取前十名,院试取进佾生。十八岁由监生遵筹包饷例报捐主事。自二十九岁起至四十一岁止,除在部中“当差”外,曾五次应顺天乡试,每次荐卷,惜不得售。大伯父书法赵体,文多古风,读之令后辈生敬。其生平事迹,因本刊篇幅有限,不能尽述。兹选择家训中有关国家,家庭,及本人之至要者,分(甲)掌故,(乙)训语,(丙)自述三份,节录于此[1]。将来纸价稍退,当再刊印全文。

大伯父致余兄弟之家训,起自戊子变政,终于逝世之年——总数约三百封,短者数千字,长者万余字。现存者不过百封,因余等东搬西迁,继以闸北之变,丧失大半,甚可惜也。

掌 故

(一)……四月廿八日,皇上召见康有为后,言听计从,力主变法;而康有为系粤东人,不过一工部主事,性本狂妄,功名心又热,结党数十人,以讲学为名,梁启超其大弟子也。在上海立保国会,被诱入会者,已有数百人。来京后,交结言官,干谒当轴,皆其同乡张荫桓(户部侍郎)为之引荐。今春会试,于公车云集之时,其初开堂讲学,即在南海会馆,计听讲者有三百数十人。许应骙(广东人,礼部尚书 )恐其闹事,当即驱逐。二次开讲,移在嵩云草堂,听讲之人,尚二百有余,又被潘庆澜(监察御史)劾逐。讵意康有为正各处辞行之时,而徐致靖(翰林院侍读学士)已荐章早上矣。召对之下,竟敢蛊惑君心,由是私进内廷,汲引同党,诡计百出,逆谋渐成。所最可恨者,兵围颐和园,劫制皇太后,与改国号,易夷服,于八月初八日与十三日次第举行,已有定议矣。若非事机暗泄,皇太后回銮亲政,则此日之京城,其被祸之酷,可不言而喻。现除正法者六人,发新疆者二人,永远监禁者一人,内监刑毙者四人外,而首逆康有为,从逆梁启超,俱尚在逃,潜匿外洋;虽庇匪有人,勾捕不易,而一身作孽,株累多人,想天网必不令终漏也。前此裁衙门,裁官缺,以及废八股,设立大小学堂,皆非朝廷本意。今诸事复旧,考试仍用四书文,均已明奉谕旨。从此当各理旧业,以图进取。……

(越案:此信记戊戌变法,可谓简而赅矣。当时人人骂康梁,大伯父所言,尚算不得过分。)

(二)……皇上患病已久,渐成弱症,且虚不受补,用药甚难。究其得病之由,康逆(名有为,广东人)实为祸首。然康逆之获罪于朝廷,尤有甚焉者;现虽身处香港,逍遥事外,恐处决之六人,死而有知,亦必有索命之一日也。皇太后亲政后,事事悉遵祖制,不重西学。京师之大学堂,因房舍未齐,尚无开设的信。至外省之中小学堂,现人心已涣,已皆视为不急之务。……

(越案:此暗言光绪之被禁受苦也。)

(三)……五月十五拳匪在永定门外同甘军擒杀日本书记生,人心惊惶。十九烧顺治门内老天主堂,与各处教堂;又烧老德记药房,遂延烧观音寺街,煤市街,珠宝街,杨梅竹斜街,西河沿……由前门西桥头至西荷包巷,上及前门城楼,穿城烧太升桥饭馆。城内精华之所,尽付灰烬。有识者携眷回籍,连日不断。余为朱古薇力劝,于二十二日送眷至顺义县属之羊房村,投奔康儿乳母家暂住 ,计离城六十余里。廿五日兵勇与拳匪攻打东江米巷与西什库。拳匪于城之内外,搜杀教民。

拳匪头扎布巾,身扎布肚兜,腿缠宽布带,计分红黄黑三色。黄为乾,红为坎,茹素;黑为老团,养济颠师;饮酒食肉。此黑团人不多,城中亦不多见。该匪游行市街,一手或执刀,或执枪,一手伸五指空举,见人作和尚问讯状。又有红灯照,系十余岁闺女,手中不持兵器,持扇子一把。余并未亲见。自廿五以后,兵连祸结,遂成不可收拾之局。

六月间各衙门办事人少,奉旨清查。余于十六日回京,枪炮之声,日夜不绝。寓中亦飞落枪子,幸未伤人。

七月十三李鉴帅出京后,信息日坏。十七日内城不启。城东居民,纷纷西来,争出西便门,兵勇进家,强拿车马。十九日回兵至前门大街,人人以为救兵至京。当夜城内火光已起,枪炮之声,较往日尤甚。二十,二十一,居民逃者,日夜不断。余启后园小窗,见城上旌旗虚插,已无守兵;城北火烟甚大。明知大事不好,于廿三清早,携内表弟叔姪与两家人,空手亦出西便门。沿城至德胜门,至小关,已遇洋兵;至黄寺,又遇洋兵;将身边搜检一过,并不伤人。回望安定门以西 ,在后门一带,火烟数处。难民慌不择路,不知凡几;乱兵土匪,随处皆有。余冒险而进,于日落时至羊房村。上赖祖宗福荫,竟无意外之虞;何幸如之!丽儿于五月底回家。其妻与女,于六月下浣回家。至七月廿二,丽儿自愿看家,不肯同行。廿三日美国兵进家,尚不翻动箱笼。厥后换德国驻扎;每次进门,内处细查,无物不动。因无金银钟表,及珍贵之物,以枪对丽儿胸前,令其交出,而丽儿推说是看房人,实不知情。计前后共进十七次;除木器外,凡稍值钱之物,大半为随来之人窃去;虽非一空如洗,然亦相去不远。末一次洋人进家,承其美意,令丽儿制旗一面,由洋人亲书洋字一行,钉挂大门以外。从此洋人过门,亦不进来。此又蒙祖宗默佑之力也。

九月廿八余与内表弟回京。进门之后 ,所见所闻,无不伤心。幸而人口保全,实属万幸。皇太后皇上,已西幸长安。各国和议,毫无消息。顺治门外,北自城根起,至菜市口北,西自西便门起,至海岱门西,皆属德国地面。居民上街,常被拿去,令做苦活。街上情形,甚为萧索。寓之东西街邻,有搬而未回者,有又搬往别国地界者。夜间虽无小贼,然地甚荒门凉,有草木皆兵之苦。

(越案:“东江米巷”,想即后来之“东交民巷”。“丽儿”系大伯父之长子,名寿耆。)

(四)……京城联兵,已陆续撤退,中华已接手办事。迩来距城三四十里,土匪蜂起。调到之山东营勇,为数无多,不敷防剿。……两宫回銮,已展期八月廿四。但愿届期启行,早日到京,庶几人心可以大定,诸事亦有归宿。……

(越案:大兵之后,必有土匪——此定理也。)

(五)……都门近状,自两宫回銮后,一切渐复旧观。新正前半月,若琉璃厂甸,若白云观,车马喧闹,游人如蚁,较昔年尤甚。今日者民国肇造,五旗共和——汴梁袁公入任大总统,改正朔,剪发辫,易服色,命令已公布矣。而民智未开,沿用旧习,不独直隶一省为然也。至经济困难,较前清尤甚。大借款久未议决,库房如说,而言利之子,注意国民债、印花税,盐□加价;甚则欲调查房地契据,弃旧易新,分等收税。若果次第施行,则民间之担负愈重。况生齿益繁,孰无家室之累?对兹苛政,恐有铤而走险之一日,尚何望秩序之安宁,幸福之同享耶?……

(越案:观此信,知大伯颇不赞成当时之民国。但彼所说,何尝不确?)

训 语(www.daowen.com)

(一)……吾侄兄弟,今岁在何处附学。前禀文理虽欠明顺,且有白字,而字体端整,余心甚喜。日后可常作信寄京。好在家信不拘文理,只要说得明白。无论家事与城中近事,俱可写入信中,以作面谈。……

(越案:此信及下面七信,皆在戊戌以前。“兄弟”指家兄与越而言。)

(二)……来禀白字虽多,而所说事情,尚属明白,亦为可造之才。兹将原禀略行批示,收阅可也。读书人要求文理通顺,四书中小注,即是文章,熟读深悉,日久自能领会。如讲写信,则于尺牍中,挑一部浅近易晓者,细看细思。若四六句之尺牍 ,其中典故甚多,且不必买看。今年业师既已从定,可于工课完时,请其将读过之书,每日细讲一章或两章,先难后易。果然日日如是,则数月之后必另有一番进境也。……

(越案:要“文理通顺”,非“熟读深思”不可。大伯父确明教导后辈之道。)

(三)……作文与写信,名虽异而实同。汝由读书不多,读书时亦不肯用心,故一经动笔,即有格格不妥之病。为今之计,须择浅而易晓之书,随时翻看,即闲书中如《三国演义》《水浒》《荡寇志》《聊斋》,皆能开人心思,教人用笔。此等况味,有不能言传之苦。至于算学书,门径极多,且有藉人指示这处,非投师不可;即英法两国之语言文字,亦当今急务,有志者宜兼习也。……

(越案:此信开家兄习算学之门,开越习英语之门。同时家兄与越——尤其是越——大看小说。)

(四)……彦侄改习英文,正应为之事。余询之他人,与考之书籍,凡习英文者,先贵辨音,次学拼法。好在有字即有音,有音即成语言。各国同此字母,熟习之即可类推。所难者,动物植物,及一切物件之名目,种类繁多,名称不一,必须逐一记明。至于文理,并不深奥,实易解悟,不如华文之难。……

(越案:余于习英语之时,并不全抛国文,“兼”习而非“改”习也。音、字、名三层,今日视之,似为浅显,但在当日,则为奇论。“彦”即越,越谱名“之彦”。)

(五)……彦侄既改习英文,断不可偏重语言一边。然识字与拼字法,实为读洋文要诀,缘西国字母本于罗马,西人口音各国虽有不同,而字母则止有此数。若学者得其门径,止要将字母之本音辨正,则拼法已定,而各国之语言文字不难全行通晓矣。……

(越案:此亦当时之奇论。)

(六)……院考约在何时?读书人以读书为主;功名之得失,不必问也。彦侄寄来之信,文理已通;从此用功,亦必有成。弟从兄读,不特执经问难,两人各有进益;而一室言笑,手足之情,愈见亲密。聪侄既看注疏,即不可间断。然读时文之外,须带读古文,盖以时文中好句调,皆从古文□□出来也。……彦侄写字,不甚得法,现在已临欧否?欧帖赵帖,俱易摹仿,且可救彦之弊。写字不能悬腕,终不能作大字。执笔止用三指,要空要活动,笔尖落纸,要直要庄,不宜平软。作字八法,不可不讲究也。

(越案:“聪”系家兄之乳名。家兄谱名“之栋”,字“由厪”。余从小不知习字,所以至今书法恶劣,到处吃亏。)

(七)……阅《申报》知文宗按临湖郡。吾侄院试正忙,余远处都门,日盼喜信。昨日接来禀,得悉侄已蒙文宗取中,以三十名入泮,欣喜之至!此次场作,却无大疵,胜于县府试文多矣。……以余兄弟辈论,雅材、静斋、小云皆由佾生而取进。余于戊午已得佾生,因次岁即分部供职,故不得身列胶庠。迄今思之,觉得吃亏颇不小也!……

(越案:此贺家兄入泮之信也,雅材、静斋、小云系老房与老二房三位伯父之字也。)

(八)……侄此次场作,文笔条畅,学业大有进步,可喜之至!至补禀一节,余意似当赶办,不可失此机会。此次需费稍多,力有不济,则余以骨肉至亲,无袖手之理;届时应接济若干,自必极力玉成也。但愿侄于课徒之暇,多读书,多阅报章,多拟闱题,随文期自课。倘邀祖宗默佑,一战成功,则区区一廪生,不补亦不足惜。至于应读之新书,实属太多。目下上海各局所印售者,报纸上俱有之。如亲友中有购得者,可于借阅时,将紧要事实,分类手录一册,以备检查(此系极便易之事),否则选其极新者购置数部。凡政治法律、外交与工农商业制造,天算舆地,声光化电,及练兵警备等西法,皆当逐要录存。内惟声光化电,试官亦未尝考究,故试题每不及此,尚可置为缓图。中学之讲史事者,汉唐与元各朝,本朝则东北一带题目最多。经学则周官、礼记、尚书、左传列子则管墨等书。若荀子、若吕氏春秋、若孙子,亦皆试官所重视之书。故目下考试,实非易事;而去岁一科,其唾手而得者,又不知凡几。此又视各人之命运如何也。科目一途,他日必废,且为期亦不甚远;有心人当及早着鞭也。……

(越案:此家兄于入泮之次年,过岁考后所得者也。信中所开各科书目,皆为乡场——考举人——之用。)

原载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十六日、一九四五年六月二十日《文史》第一期、第二期

【注释】

[1]编按:“自述”部分,后因故未能刊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