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状元,即翁曾源,常熟人,清同治二年(公历一八六三年)癸亥钦定第一甲第一名(状元),咸封之曾孙,心存之孙,同书之子也。心存有子三人:长同书,次同爵,三同龢。翁氏一门,除咸封——因余手头无地方志——无可考查外,余皆高官厚爵者,而曾源之所遇尤异,惜多病短寿,默默无闻而终,不能以政绩或文学著称也。
曾源以监生而连赐举人,进士,受恩已重,而应廷试又为胪唱第一,科举时代之得意者,清代汉人恐无其匹矣。曾源于入翰林后,又遇更奇之事,余当述于篇末。兹先将其祖父(心存),父(同书)及叔父(同爵,同龢)之事略,言之如下,想亦考古者所欲闻也:
(一)翁心存,字二铭,号邃庵,道光进士,咸丰间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服官四十年,凡所规划,皆崇大体而不言利。卒谥文端。
(二)翁同书,心存长子,字祖庚,号药房,道光进士。咸丰间与洪杨军战于江北,复扬州,官至安徽巡抚。剿陕甘回,卒于军,谥文勤。同书孳孳学问,深通经学,有《厅轩杂记》。
当曾源应廷试为状元时,同书因剿寇失机,与江督何桂清(昆明人,字根云,咸丰进士)同论大辟,下刑部狱。都人清议,咸谓死不蔽辜。心存方再诏入阁,常以子罪不测,居辄戚戚。清廷沛恩,擢曾源以慰其心。《翁文恭(同龢)日记》云,“大人(即心存)奉懿旨在弘德殿授读。……三兄(即同书)为曾国藩所劾,有旨拿问。三兄谈笑自若,但言局外人不知其难耳。送入北监。”(同治元年二月二日)
未几,何桂清以失守苏常,擅杀索然无辜,伏法,而同书赦罪,后膺疆寄,恩宠不少替。
(三)翁同爵,心存次子,字玉甫,咸丰间由荫生官主事。同治间屡迁陕西布政使。击退甘肃回,官至湖北巡抚,光绪间兼署湖广总督,疏免湘鄂米厘,民甚德之。卒于官,有《皇朝兵制考》。
(四)翁同龢,心存三子,字叔平,晚号瓶庵居士,又号松禅。咸丰进士,穆宗,德宗两朝,皆值弘德殿(皇帝传膳办事处)为师傅,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光绪戊戌,以赞助德宗变法罢职。宣统初复原官,卒于家,谥文恭。(www.daowen.com)
同龢工书法,善绘事,诗文皆简重有度。其《翁文恭日记》为世所珍。
今继言曾源之轶事:
曾源体弱多病,二十余岁尚为“白衣人”而未考得秀才。但于二、三年间,由捐监,钦赐举人,进士,一跃而为状元(二十七岁),其扬眉吐气,决在(弹词中主角)方卿之上。《翁文恭日记》中云:“源侄得一甲第一。源侄近年为病所困。深虑不能成名。今得此庶足答先人未竟之志,稍伸吾兄不白之冤乎?”(同治二年四月廿四日)
但何以曾源入翰林后即称病出都耶?岂其天性旷达,不屑屈节奔竞乎?野史中载其轶事一则,称曾源仪貌秀艳,入翰林有旨召见。入则后一人坐便殿,谢恩毕,跪案侧。温旨问学业及文端(心存)起居,忽曰:“义山诗有‘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句,余嫌其未惬。如改为‘灵犀一点有心通’,则上句苦难妥洽,汝为余改之。”曾源胆怯,战栗不知对。后大笑,令内监引之出。曾源惧,佯狂出都,托心疾终。——此荒唐之谈也,余不之信。
曾源之殿试策,余家有之。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之春,余曾送入苏州文献展览会公开陈列,兹再影印半叶,以略见其真。
原载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十日《杂志》第十卷第三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