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石文化的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长久以来,以印章代表符证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习俗风尚,其在历史上也有着各具特点的名称,如印章、印记、条记、图书、关防、钤记等;另外还有符、牌、券等称呼的物品,其功能和作用也和印章相仿。在中国的传统中,印章因其本身的内容和功能的不同被分为两种类型:有征信作用和没有征信作用。有征信作用的印章是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当凭信工具;而不具征信作用的印章,通常称为闲章,这也是由于这类印章形制多样不拘一格,且涉及内容广泛而复杂。两类不同作用的印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创新,交相呼应,编织了中国印章艺术绚烂的发展史,更成为我国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皇帝亲亲之宝
清二十五宝之八,通高7.7cm,印面7.2×7.2cm,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之交泰殿内。白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展宗盟”之用。
在中国历史中,皇帝的宝玺作为印章艺术的一种,有着超然的历史地位。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皇帝的印章称为玺或宝,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森严,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受万民敬仰。在古代的典章制度中,不仅明确规定了皇帝的种种特权,而且皇帝使用的各种专用名称和文字,也被规定为神圣不可侵犯。普通的臣民所使用的印章只能称为印或者章,而皇帝的专有印章才能称为宝玺,代表着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历代王朝的传位和更替,是以帝王的宝玺传递和更换为标志的,中国历史上“传国玺”之说和历代帝王对“传国玺”的重视和争求,充分说明了中国人的这一观念。从秦六玺到清朝的二十五宝,中国皇帝宝玺制度,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到明、清两朝,宝玺制度更加系统和完备,从管理机构到制造数量,从玺文内容到材质纹饰,无不有严密的规定,特别是清代更是达到顶峰。故宫博物院收藏着数千方明清帝后的各种宝玺,既有皇帝的传国至宝,也有大量内容广泛、用途多样的各式闲章,是研究明、清两朝的典章制度史、思想史、文化史、哲学史、宗教史、宫廷史、印章艺术史、铭刻学的重要实物资料,对我国古书画文物的鉴定和古籍善本书目的鉴别,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对开拓文化艺术史的研究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www.daowen.com)
“玺”这个字很有意思,它上面是“尔”,下面是“玉”,古人造此字,意思是上天授尔宝玉为天下君,尔当宝之以执掌天下。在现今中国故宫博物院中存放着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珍宝无数,这其中有相当的一部分文物都是以新疆所产和田玉为原料所制成的传世珍品。而要说在这众多的珍宝之中,哪一件最能代表古代皇权,那就非宝玺莫属了。尤其是新疆和田玉所制作的宝玺都较为珍贵,清代乾隆帝曾说:“盖大子所重,以治宇宙,申经纶,莫重于国宝。”正因为宝玺作为国家的权力象征之物,更可作为统一天下的凭证,所以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将宝玺征信的作用、材质的名贵度和精美的雕刻技艺当作重中之重。
皇帝信宝
白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书篆书满文篆书。棉10.5厘米见方,通高6.5厘米,纽高5厘米。附系黄色绶带。“以征戎伍”之用。清宫旧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