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的特点
1.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
这种“内在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蒙台梭利认为,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生命力量是按照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现,并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既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和泥。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地观察儿童、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个性,在儿童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实现智力的、精神的和身体的、个性的自然发展。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是建立在较少(或尽量减少)干预儿童主动(或自发性)活动的基础上的。她的培养目标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人类的潜能”的发展,使儿童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工作,并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时代潮流,保持社会文明和科学进步,成为促进人类和平的强有力的新一代。
蒙台梭利在《有吸引力的心理》(1949)中系统地阐述了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进程,揭示了身体活动与心理活动、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与联系。她指出,儿童的“心理胚胎”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在它的周围环境中汲取营养,犹如“生理胚胎”在母体的胚胎内一样,两者不同的是:儿童的生理器官在母体内已开始形成;“心理胚胎”则是婴儿出生时才开始发育的,这时儿童的大脑空无所有,但它有一种积极的、能动的、从周围环境中吸取各种事物的印象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设置一种适合儿童内在需要和兴趣的、能够诱发儿童自发学习和自动作业的环境。
2.儿童是发展着的个体,儿童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儿童由于内在生命力的驱使或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一种自发性活动,从而不断地与环境交互作用而获得经验、积累经验,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前一个阶段的充分发展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后一个阶段的发展是以前各个阶段充分发展的积累和延续。这种发展随着儿童生命岁月的增长,从无意识逐步进行到有意识,从自发活动进行到自由选择性活动;但是,儿童的无意识(或下意识)的自发活动在发展进程中始终存在着,只是生命的本能冲动在逐步减少,而心理的内在需要在逐步增加。蒙台梭利强调儿童早期的环境经验对于以后阶段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儿童发展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对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敏感期及其呈现和延续的时间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她认为儿童各种敏感期的出现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延续性,儿童就是通过经历一个又一个敏感期不断得到发展的。
1.语言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认为语言的敏感期是从出生后2个月开始到8岁,其中1~3岁是语言敏感期的高峰时期。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先是对人的声音感兴趣,在感受声音的基础上,对词最后是对复杂的语法结构产生兴趣。也就是说,在这一敏感期内,孩子都经历咿呀学语、说出单词以及将两个以上单词组成句子的阶段,后来进步到模仿更复杂的句子结构的阶段,最后学习和掌握复杂的语法形式和谈话技巧。
2.感觉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认为,感觉的敏感期是从出生到6岁,其中在2~2.5岁达到高峰。她指出,孩子在2岁时对细微的物体,如对成人注意不到的小东西发生兴趣,并给予极大的注意。这种对细节的关心不仅使儿童有选择地注意周围的环境,而且引发了幼儿的有关活动,从而使幼儿的感觉更加敏锐。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感觉的敏感期内可以毫不费力地学习几何形体,辨别颜色、方向、声音以及字母的形体等,而这些均可以为以后更高层次的智力发展奠定基础。
3.秩序的敏感期
秩序的敏感期是蒙台梭利最先发现并论述的现象。蒙台梭利认为,在儿童的发展中,秩序的敏感期在儿童人格的形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最早出现于儿童2岁左右,大约持续2年,3岁左右表现最为明显。“环境中的所有物体是否放在平常习惯放置的地方?”“一天的各种活动是否按照自己已经熟悉和习惯的顺序进行?”这些问题对于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他们最大的喜悦是将物品整齐地放回原来的位置。
4.运动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认为,运动的敏感期处于出生到4岁之间。在这段时间中,儿童喜欢活动而且其动作逐渐完美,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如果儿童能在这一时期完全熟练某一动作,不仅对身体、精神的正常发展有所帮助,甚至对儿童的人格形成也有影响。反之,如果这一时期儿童缺乏运动,就会对运动缺乏自信,性格上缺乏协调性和精神上出现不满足。
蒙台梭利指出,在这一段时间,儿童开始喜欢爬,然后是学习行走;到1.5~3岁时,他们又喜欢经常地抓握东西,如打开、关上、放进、拿出、搭好、推倒等;到4岁左右,儿童又喜欢闭着眼睛靠手触摸来辨认物体,并用手和身体做各种较为复杂的动作。
5.工作的敏感期
在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工作”。简而言之,蒙台梭利所谓的“工作”就是指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必须通过自己的“工作”才能使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工作”的敏感期是3岁到六七岁,在这一段时间,儿童像一个“工作狂”一样以令人惊讶的热情投入“工作”。蒙台梭利不仅仅把“工作”的敏感期看作一个独立的敏感期,更认为“工作”是各种敏感期的主要特征,是儿童得到各种发展的基础。蒙台梭利关于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的思想是她儿童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她儿童观中颇具特色的部分。在她之前,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等人也都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进行过论述,但只有蒙台梭利从敏感期的角度展开论述了儿童早期教育的意义,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关于敏感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体系,为早期教育有效地适应儿童的特点、发挥儿童的主动精神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三)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此外,根据对儿童认真的观察和研究,蒙台梭利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幼儿阶段(0~6岁)。这一阶段是儿童为适应环境而自我变化并转换形象的时期。根据儿童是否有意识地适应环境,这一阶段可以分为无意识地适应环境的时期(0~3岁)和有意识地吸收环境的时期(3~6岁)。
0~3岁是儿童身心各种能力发展的奠基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在无意识之中通过旺盛的“吸收性心理”的作用,大量感受和吸收周围的环境,获得大量的关于周围环境的印象和心理各方面的进步。幼儿出生后的几周,由于身体活动尚未旺盛,因而最初获得的仅是感觉的使用。在获得感觉的使用以后,幼儿便开始使用感觉。
3~6岁是儿童在前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上各种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的时期。蒙台梭利认为,自然在儿童3岁时画了一条分界线,儿童满3岁以后,便开始有意识地吸收环境,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从这时开始,儿童有了成为一生回忆的记忆。蒙台梭利认为,这一时期是儿童在前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上各种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的时期,她认为这一时期的儿童不像前一时期那样仅仅依靠感觉,更主要的是依靠手的活动有意识地吸收环境。他们有意识地用双手不停地做事,触摸和把握各种东西,有选择地模仿成人的动作,并通过这些活动一步一步地发展自己的心理,直至获得较为完整、系统的心理发展,使各种心理现象初步形成体系。同时,蒙台梭利认为这一时期儿童的学习欲望十分强烈,她认为儿童在3岁时会有书写的爆发,在这之后的一段日子里,儿童对读、写、算和动物学、植物学以及地理、历史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学习愿望,他们为了明了许多问题而不断地提出问题让成人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回事?”是这个时期的孩子经常提出的问题。另外,蒙台梭利把这一时期说成是性格形成的时期,认为儿童在各种能力均得到发展并初步形成系统的基础上,稳定的性格特征在这一时期就开始出现了。
第二阶段是儿童阶段(6~12岁)。蒙台梭利认为这一阶段是儿童在安宁幸福的心态下开始有意识地学习的阶段,是儿童增长学识和艺术才能的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有三个:一是要求离开过去那种狭小的生活圈子,二是开始具备抽象思维能力,三是产生道德意识和社会感。因此,蒙台梭利要求扩大他们的生活范围,而对他们的教育从早期的感觉练习转向抽象的智力活动,并用道德标准和社会规范来要求他们。
第三阶段是青春阶段(12~18岁)。蒙台梭利认为这一阶段是儿童社交关系的敏感时期。在这一阶段,儿童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社会“团体的一员”,并开始具备自尊心、自信心。因此,蒙台梭利主张在个体发展的青春期,必须重视对他们进行社会性训练,帮助他们学习适应社会,成为合格的社会一员。
(四)感觉教育
感觉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她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蒙台梭利基于对感觉的极大重视,使感觉教育在她所提出的运动、感觉、语言和智力操练这一程序教学结构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1.感觉教育的内容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包括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训练。触觉训练在于帮助幼儿辨别物体是光滑还是粗糙,辨别物体的冷热,辨别物体的轻重和大小、厚薄、长短及形体。视觉训练则在于训练幼儿鉴别形状、颜色、大小、高低、长短及不同的几何形体。听觉训练主要使幼儿习惯于辨别和比较声音的差别,使他们在听声训练过程中培养起初步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嗅觉和味觉训练注重提高幼儿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蒙台梭利希望通过这种感觉训练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增进和发展他们的一般感受能力,完成诸如阅读和书写等复杂的动作。
2.感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她认为,感觉教育的实施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应当根据幼儿在敏感期的特点,把肌肉练习作为感觉训练的基础,把对各种感觉的发展作为教育的重点;同时,应当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具有连贯性的步骤和方法,使感觉教育同读、写、算等教学活动联系起来,使之达到由简到繁的过渡。(www.daowen.com)
蒙台梭利认为,感觉教育应当遵循自我教育的原则,提倡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进行学习,使幼儿在感觉训练中通过自己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去进行自由选择、独立操作、自我校正,去努力把握自己和环境。所以,在她所设计的教具中设有专门的“错误检验”系统,使儿童在操作过程中能根据教具的暗示进行“自我教育”。同时,她还通过限制感觉教育指导者的活动去增强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蒙台梭利进行感觉教育主要采取了提供教具的方法,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编排教具材料的顺序,并使每种教具分别训练幼儿的一种特殊的感觉,通过有针对性的、分步骤的反复练习,增强幼儿对物体的特殊性能的感觉能力,去识别接触到的、变换着的物体,去增进各种感知能力。
(五)自由和纪律教育
蒙台梭利还谈到自由与纪律的关系问题。她说:“自由与纪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离的部分——就像一枚铜币的两面一样。”她认为,自由不是放纵,纪律应该是一种主动的纪律,不是强迫形成的。她指出,当儿童在自由活动中专心于某一件事、某一种活动时,当他专注于表现自己的个性时,他就是在形成自己的良好纪律。因此,自由活动不仅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形成良好纪律的重要方式。她认为,儿童一旦从活动中获得乐趣,便会专注自己的活动,儿童之间就没有了争吵,良好的纪律就体现出来了。由此可见,活动之所以能促进纪律的形成,根本上是由活动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她主张通过自由活动的方式让儿童自觉地形成纪律。她明确地指出,纪律必须通过自由而来。
蒙台梭利批评传统教育理论把纪律仅仅看作“维持教育和教学的外部秩序的手段”,从而制定出一整套威胁、监视、惩罚、命令和禁止的方法,以压制儿童天生的“野蛮的顽皮性”。蒙台梭利指出,“我们并不认为当一个人像哑巴一样默不作声,或像瘫痪病人那样不能活动时才是守纪律。他只不过是一个失去了个性的人,而不是一个守纪律的人。有独立自主的精神的人,无论何时何地,当他意识到需要遵从某些生活准则的时候,他能够节制自己的行为”。她说:“活动、活动、活动,我请你把这个思想当作关键和指南:作为关键,它给你揭示了儿童发展的秘密;作为指南,它给你指出应该遵循的道路。”自发活动和自由活动不仅为人们揭示了儿童生命潜力和自然发展的规律,也为人们指出了培养儿童良好纪律的自由之路。
(六)教师观
在传统的幼儿学校,教师是主体,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儿童是客体,处于被动地位。蒙台梭利学校则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儿童全神贯注地从事各自的“工作”,独立操作、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员。
首先,幼儿教师应是一位观察者,应以科学家的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和研究儿童,揭示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但教育科学的观察研究不同于一般科学,它的对象不是物,而是人,是富于情感和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特别是活泼好动的儿童,其目的是激发儿童的生命活力,培养和发展其个性,使之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独立自主的人。蒙台梭利强调必须在自然条件下,在儿童的自由活动中去观察研究“自由儿童”及其表现,而不是在“实验室”或在特殊控制下的儿童。她指出,人是社会的产物,教师不仅要观察研究儿童本身及其表现,而且要了解家庭和周围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她着重指出,如果要使对儿童观察研究获得的结果准确、可靠,结论合乎科学,最重要的是必须与儿童保持亲切友好的合作。因此,教师要关心儿童,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经常与儿童在一起生活和工作。蒙台梭利在国立特殊儿童学校或在罗马圣洛伦佐“儿童之家”都整天和儿童在一起。
教师的观察研究及其成果是设计、安排及不断改进与更新教具材料和正确地进行指导的基础和依据,也是激励和促进教师更加热爱儿童、热爱幼儿教育事业,不断改进提高、日臻完善的动力。这是一种经常性的极其复杂的艰巨的工作,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耐心、毅力和科学家的求实与献身精神。
其次,幼儿教师必须是一位明察秋毫、反应敏锐、冷静沉着、精明能干、有教育艺术才能的、儿童活动的自觉指导者。教师对儿童学习的指导,首先是准备好环境,把教室布置得美观、大方、整洁,一切陈设(包括教具)秩序井然,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再次,教师应积极指导儿童运用教具材料独立操作。教师的指导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如果儿童开始接触教具但还不会使用时,先鼓励其使用,教师可以做一次示范性操作;如果儿童已试用过某些较复杂的教具材料,但还不理解教具的内在结构及相互联系,使用起来碰到困难,这时教师可做适当解释,但必须简单、明了、准确。在儿童各自独立操作过程中,教师可坐在教室里全体儿童都能看得见的地方,也可以在教室里巡回走动等待儿童召唤,以便及时对他们进行帮助、指导、暗示和启发诱导。蒙台梭利特别指出,教师的指导要把握时机,恰如其分,避免直接纠正,以免抑制和代替儿童独立思考。
最后,教师应注意保持教室的纪律和秩序,制止不良行为。
(七)课程组织结构
蒙台梭利的课程组织结构是按照领域进行的。蒙台梭利为3~6岁儿童设计的学习环境分为4个基本领域:实际生活领域、感觉领域、语言领域和数学领域。此外,音乐、运动和戏剧等也被包括在蒙台梭利课程中。
1.实际生活领域
实际生活训练通常被认为是蒙台梭利课程中的必要内容。儿童若在参与生活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技能,形成一些意愿,则有助于他们在其他活动中专注学习。通过经历熟悉的、类似家庭生活的体验,如打扫、做针线活、整理花园,儿童开始学会把精力集中在一个活动上,并且学会按顺序从头至尾地做一件事,学会为实现特定的目标协调自己的肌肉运动,接受一项任务后确定并组织工作的步骤,通过自我指导的活动获得独立性。例如,像切胡萝卜这样的活动,虽然直接目标是削、切、煮,但潜在的间接目标是培养独立性、秩序感、专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集体生活能力和树立自尊心。
在实际生活中,儿童可从事一些适合其年龄和生理特点的活动,具体活动包括自理(如刷牙、穿衣服、系各种扣子或带子、清洁鼻子、梳头),看护教室环境(如摆放花、擦桌子、整理花园),锻炼生活技能(如做针线活、准备食物),进行精细的肌肉运动(如倒水),参加集体生活(如摆桌子、说“请”或“谢谢”)等。
由于没有标准化的实际生活活动,所以在这一领域中教师们创造的活动最多。不同的蒙台梭利教室的实际生活活动存在很大差异,因为每个教师都根据本班的需要、兴趣和文化结构设计活动。随着儿童的成熟,实际生活领域包括了更复杂的活动。
2.感觉领域
从出生之日开始,儿童就处于刺激丰富的环境中。儿童用感官无意识地接收各种经验,并纳入有吸收力的心灵中。根据蒙台梭利的观点,儿童满2岁后可借助为他们精心准备好的具体材料检验事物,同时开始具有秩序感,能对经验进行分类。感觉材料的设计本身就是出于这个目的。这些材料最初是蒙台梭利自己设计的。
感觉材料包括一系列操作材料,具有美感,而且设计简单,便于儿童记忆和分类。感官经验能改进并迅速增强儿童的感觉,为进一步的智力发展奠定感觉上的基础。
蒙台梭利设计的感觉材料涉及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每套材料训练一种感觉,突出一个具体的概念或感觉。例如,长柱子突出长度,彩色写字板突出颜色,触摸式写字板突出结实光滑的质地,声筒突出音量,嗅罐突出特别的气味。
每套材料都是由简单到复杂。操作感觉材料时,最初要鼓励儿童按教师示范的方法比较或度量事物,但之后因激励儿童尝试各种可能的方法,发现不同的东西,或将活动推广到其他环境中。
3.语言领域
在蒙台梭利教室,所有的环境设计都要考虑儿童语言的发展。例如,需要交际的社会环境和孩子之间的自由交谈,在课堂上由教师提供的准确的专门术语,歌曲、诗歌和小组间谈话,图书馆里值得一看的精品图书,为促进语言和文学水平发展而制作的专门的教学材料。蒙台梭利课堂为语言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料,这些使得儿童最终掌握了书面语言的结构。
蒙台梭利还认为,儿童可以在操作自己的木质字母或用手触摸贴在石板上的用砂纸剪成的字母的轮廓等活动中,发展写字的机械运动能力。通过把这些运动与视觉、触觉、动觉和听觉(在儿童摆弄字母时,教师读出字母的发音)相联系,儿童可逐渐在头脑中形成字母的概念,并记住每一个字母,这些都是因为在吸收语言和通过触觉来探索物体的敏感期,儿童的视觉和触觉印象间发生了联系。有了这些符号及它们发音的记忆储备,儿童开始通过“书写”(用声音拼写)词汇和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图,起初是用一盒子木质字母(可移动的字母)来书写,后来他们就用铅笔或其他的书写工具来写这些单词了。蒙台梭利是想让儿童在关键的敏感期里熟悉书写语言的工具,这样,到了后来,儿童“爆发”式的书写语言就成为自发的过程,而不是辛辛苦苦地学习书写规则和机械练习的结果。
4.数学领域
数学思考能力起源于许多在学习数学之前就经历过但看起来与数学毫不相干的活动。蒙台梭利认为,秩序、精确、注意细节和顺序感来源于生活,而感觉材料为她所说的“数学头脑”奠定了基础,在获得数学能力之前的这些活动为儿童准备好了获得数学能力所需要的准确性和逻辑秩序。例如,一对一的概念就可以包含在穿衣之中(一个纽扣对一个扣眼),包含在开锁之中(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包含在所有的匹配活动中。
数学上的顺序开始于对熟悉的感觉经验的逻辑延伸。先前,儿童根据红色小棍的长度将它们排列起来,而现在,他们被引导着按照红色和蓝色把小棍分成两堆,并数一数每堆有多少根小棍。儿童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把这些小棍摆好,再把每一堆小棍的数目数清楚。然后,让儿童用视觉与触觉来感知数字符号(砂纸数字),再让儿童回到小棍活动中,把数字符号与小棍的数量对应起来。蒙台梭利所有的数学材料都是逐渐地从具体的熟悉的物体转变为抽象的不熟悉的符号,每一次都要解决一个困难的问题;数学材料是抽象概念或数学化抽象概念的物体表示。
蒙台梭利的数学材料分为四种类型:一是0~10的数字,二是线性数数材料(系统地由小到大数出连串的数),三是小数系统(用经典的金色小球表示数字中不同位置值的意义),四是算术运算(加、减等)。蒙台梭利鼓励孩子运用新的和富有想象力的方法,使用所学的概念把问题想明白。这种在解决问题时理解和使用概念的能力应当是所有教育的目的,而不应只是数学教育的目的。
5.艺术表现力
蒙台梭利指出,环境中的审美质量和总体平衡对年幼儿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她喜欢用间接的环境布置法来对年幼儿童实施美育。她感到,在儿童成长的早期环境中,用优美的、精心挑选的艺术作品来布置环境十分重要。通过教室里的教学材料和通过自然界而获得的广泛而丰富的感觉经验,会为儿童以后爆发出创造性和自我表达提供丰富的素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