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俄罗斯的文化和教育事业受到巨大的冲击。1992年7月,俄罗斯出台了教育领域的根本大法——《俄罗斯联邦教育法》(简称《教育法》)。1996年1月,经过修改的《教育法》生效。此外,还有《关于俄罗斯联邦国家教育管理体制的决议》《俄罗斯联邦教育发展国家纲要(草案)》,以及关于各级各类教育的法令和条例等,为俄罗斯教育改革提供了相关依据。2004年,俄罗斯总统普京颁令取消教育部,新建“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改革后的俄罗斯教育朝着经济化、非国有化、民主化、人道化、非意识形态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根据《学前教育构想》和《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俄罗斯学前教育也进行了艰难的改革。
(一)学前教育性质和目标的改革
1.学前教育性质和目标的变化
苏联学前教育机构有两大职能,即社会生活职能和教育职能;学前教育被视为公益和福利事业,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从学前教育的目标来看,学前教育机构则更多关注对儿童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忽视儿童的个性发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学前教育的性质和目标有所改变。俄罗斯《教育法》的颁布使学前教育受市场经济调节,教育必须满足家长的多层次的需要,并使儿童发展适应未来社会。这种状况使俄罗斯学前教育的福利性质发生了改变,不再是社会公益事业,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幼儿园。《教育法》指出,“教育的目的是造就独立的、自由的、有文化的、有道德的人”。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保证儿童免受一切生理和心理的伤害;满足儿童情绪交往的需求;保证儿童创造性才能和兴趣的发展;对儿童发展中的缺陷矫治予以帮助;保证儿童与个人特点相适应的发展权利;保证儿童的充分发展与家庭相互作用;促进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使其做好入小学准备。”
2.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教育法》,俄联邦教育部学前教育司于1994—1995年制定了《学前教育标准(草案)》,对学前教育大纲进行宏观指导,提出改革学前儿童教育目标、教学模式和改善儿童发展环境的要求。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大纲的目标是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发展其能力和创造性想象,发展儿童的交往能力。幼儿园应能保护和加强儿童的身心健康、情绪的安定,为儿童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创设条件;向儿童介绍人类共同的价值;与家庭相互作用,以保证儿童的充分发展。
(2)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大纲应规定儿童生活的三种组织形式:作为专门的教学组织形式的作业;非严格规定的活动;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为儿童提供自由时间。大纲应体现儿童单独活动和共同活动的最优组合。大纲的编排应考虑学前儿童特殊的活动形式,如游戏、建筑、美工、音乐、戏剧表演活动等。
(3)大纲应考虑到实施个别对待儿童、照顾不同儿童群体的可能性;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
可见,俄罗斯的学前教育主要有以下两个变化:
(1)学前教育机构可在国家标准大纲的指导下结合本地、本机构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大纲,改变了以往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和统一上课的局面,教育内容变得丰富灵活又富有特色。
(2)教学内容增设了舞蹈、外语、多样化艺术创造、计算机、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苏联学前教育重视以分科教学方式传授,趋向小学化,忽视儿童个性和创造性。俄罗斯学前教育改革则强调人道化、个性化和优化发展环境。
(二)学前教育体制和师资培训的改革
1.学前教育体制的改革
俄罗斯政府致力建构适应并促进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教育体制和办学制度。新的《教育法》提出教育管理的民主性、社会性和自主性原则,改变了国家对教育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僵化模式,把权力层层下放,赋予地方更多的自主权;充分考虑和尊重民族、地区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在保证俄罗斯教育政策的统一性的前提下,调动地方积极性,管理模式从微观向宏观,由直接向间接,由行政命令向依靠经济、政策、法律和市场调节等方式发展,把学前教育办理权交给教育机构,使其成为法人。根据上述精神,学前教育机构可具体制定发展目标。俄罗斯改变了苏联学前教育机构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使家长、社会团体和企业等可以参加幼儿园教育委员会的工作,与学前教育机构一起制订教育计划,选择教育内容,共同实施管理,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www.daowen.com)
2.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的改革
市场经济要求改变以往苏联师范制度单一、缺乏灵活性和竞争性的状况。1992年俄罗斯科学部高等教育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在俄罗斯联邦建立多层次高等教育的决议》,要求建立多层次师范教育体系,包括中等师范学校、师范专科学校、师范学院和师范大学四个层次和类型。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学前教育师资,课程分为普通教育科目、专门科目、教育科目和实习科目四大类。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史、教学法和实习等教育科学类的课程占有重要位置。其他课程包括外语、生理学、解剖学、儿童文学、儿童语言发展方法、儿童身体训练、儿童音乐活动、学前教育学和各科教学法等必修课和选修课。教师培训学院的学前教育系主要负责培养学前教育机构的领导者、高年级教师和中等师范学校教师。这些未来专家将作为教师和家长的顾问并直接和儿童接触。新课程包括第一年的教育理论课,如解剖学、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体育和语言发展等,第二年的教育儿童的各种方法,还有15%的选修课,如韵律、合唱和木偶戏。另外,学院的学生要在幼儿园和中等师范学校实习两次,还要在地方教育机关积累作为视察官员的经验。
(三)学前教育机构的多元化发展
1.学前教育机构类型的发展
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1990年,苏联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学前教育构想》,要求根据当代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改革学前教育体系,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使学前教育机构呈现多元化态势。1992年,俄罗斯联邦颁布《教育法》,要求对教育机构定期进行评估鉴定和资格认证。1994—1995年俄联邦教育部学前教育司研制《学前教育标准(草案)》,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活动场地、空间结构、设备材料等做出严格规定。俄罗斯幼教机构大多数由政府组建,少数由企事业单位兴办。其主要类型有四种:托儿所(招收1~3岁儿童)、幼儿园(招收4~6岁儿童)、托儿所—幼儿园联合体和家庭托儿所(祖母在家照看孩子)。企事业单位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的设施比政府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的设施要优越得多。各种私立幼儿园的教育方式相差不大。一般私立幼儿园都承诺对幼儿进行全面培养,但一些注重发展数学和技术能力,另一些注重教授外语。
2.学前教育机构管理模式的发展
俄罗斯的学前教育机构开始实行新的收费制度。早从苏联解体前的1990年开始,所有的托儿所、托儿所—幼儿园和幼儿园均采用收费制,俄罗斯政府也沿用了这一制度,并对收费标准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而对于那些总收入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下的家庭,则给予免除其费用的照顾。此外,对于那些有四个以上孩子的家庭,每个孩子只需交付一般费用的50%。开设特殊课程(如计算机、外语、高尔夫球、国外旅游、散打和骑马等)的幼儿园收费高达1 000美元,并要交纳1 000美元入学赞助费,而苏联时期由国家提供财政资助,家长一般只需负担20%的费用。
3.学前教育机构教学形式的发展
俄罗斯学前教育机构不再以上课作为其基本的教学形式,而是以教育人道化为宗旨,利用游戏及合作教育等发展儿童的积极性,促使儿童的个性充分发展。一日活动主要有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特殊活动、交往活动和自由活动五个方面构成,比苏联时期注重儿童体育。个性定向型相互作用的教育模式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教师注意挖掘儿童自身的潜力和积极性,鼓励儿童创造性地对待自己所完成的活动。同时,教师以故事、情境游戏、角色游戏和儿童的即兴表演的方法进行教学,努力创造儿童情绪得以充分满足的环境,从而克服僵化的“填鸭式”教学。
(四)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思考
1.苏联时期的经验与教训
在苏联时期曾有两次试图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尝试: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把有组织的作业教学引入幼儿园;第二次是将幼儿园6~7岁预备班作为零点班在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改革中正式纳入小学学制,并探讨了如何将小学语文和数学教学的有关内容下放。这两次幼小衔接的探讨都把重点放在使学前教育适应小学的要求和变化上,结果强化了教学—训导型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贬低了学前教育自身的教育价值。
2.俄罗斯的反思与实践
20世纪90年代,随着俄罗斯教育机构和教育大纲的多元化发展,幼小衔接的问题被重新提出。新的幼小衔接的特点在于:提出加强幼小教育衔接的双边措施,即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努力,统一规划两个阶段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反对以牺牲学前利益来换取入学后学习上短暂收益的做法,以成人与儿童及儿童同伴之间的对话交往来代替幼儿园作业课,取消幼儿园有严格规定的教学;丰富幼儿园的教养内容,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即儿童身体、智力、个性发展的“一般准备”和儿童阅读、计算初步技能等“专门准备”;挖掘儿童专门的活动类型,如有规律的游戏、各种儿童艺术创造活动等在入学准备方面的潜力。在解决幼小衔接问题上,俄罗斯努力纠正苏联时期幼儿园的教学扩大化倾向,重视学前教育价值,寻找更科学、更有效地促进儿童一般发展的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但是,上述措施的有效性还有待教育实践的进一步验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