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育学校的改革
1905年,法国教育部长对母育学校过于强调传授知识的倾向提出批评,指责母育学校小学化,认为对2~4岁幼儿进行阅读和书写教学并非母育学校的中心目的。1908年,法国教育部长再次强调母育学校的目的是对学前儿童加以照料,满足其体、德、智发展的要求;母育学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学校,对于有流落街头的危险和家庭处境不良的孤独的幼儿来说,母育学校是保护儿童的避难所,要鼓励无人照料的儿童到母育学校来,并给予平等热情的接待和照顾。这一时期,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已形成制度,公立母育学校由国家和地方自治团体开办并支付经费,实行免费制度。私立幼儿园的监督由教育部母育学校女视学官负责,多数私立幼儿班则由小学监督学官监督。母育学校的教师与小学教师一样都由初级师范学校培养。1949年,法国公立母育学校有3 653所,私立母育学校有217所;公立幼儿班有4 385个,私立幼儿班有397个。
2.母育学校的智育化倾向
法国从1957年开始把儿童入学年龄提前至5岁9个月。该决定得到初等教育视学官和学校当局的赞成,但对于提前入学是否有利于幼儿成长和人才选拔尚存在争议。1969年,法国政府对母育学校学习计划和教育方法进行改革,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幼儿全面发展。改革后的学前教育采取与小学相同的“三段分期教育法”。20世纪60年代末,法国在初等教育阶段全面推行合科教育以代替传统的分科教学。与小学跨学科课程相类似,母育学校课程分为三大类:一是基础知识课,上午进行,每周15课时;二是各种启蒙教育课,下午进行,每周6课时;三是体育课,下午进行,每周6课时。新课程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把各科目有机联系起来,使儿童统一、协调和整体地认识世界。这一新计划是当时重视智育的世界风潮的反映。基础知识课占去一半以上课时,4岁以下儿童教育的重点是读、写、算,为进入小学做准备。(www.daowen.com)
3.母育学校的发展
1986年,法国国民教育部发布《对母育学校的方向指导》,指出母育学校以教育为主,有别于以照看为主要职责的其他幼儿机构,其总目标在于使儿童的各种可能性得以发展,以便使其形成自己的人格,并为其提供在学校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最佳机会。其具体目标是:(1)使儿童受学校教育,以作为家庭教育的补充。(2)使儿童社会化,教会儿童与他人交往。(3)通过不同活动方式促进儿童的学习和练习。母育学校的活动可分为体育活动、交流、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活动,艺术与审美活动,科学技术活动等。教学活动分班进行。小班的教学以帮助儿童适应集体生活为中心,注重发展儿童的感觉和运动能力,训练其口头表达能力。中班的教学形式仍是游戏和玩耍,但渗入较多为学习文化知识做准备的内容。大班的教学注重培养儿童学习基础科学知识的正确态度,进行读、写、算基础训练,为进入小学做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