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期以来,法国传统教育学派和新教育学派在基本观点上针锋相对。传统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阿兰(Alain)和涂尔干(Durkheim)等人认为,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传播文化,学校应当脱离社会生活,学习过程是克服困难的过程,教学要有教师的参与。新教育思想则以弗莱内(Freinet)和库奇内(Cousinet)等人为主要代表,认为儿童是教育的中心,应尊重儿童个性,注重个人实际经验,提倡活动教学法。弗莱内的“活动教学法”和库奇内的“分组教学法”对母育学校的教学方法改革产生了一定影响。法国政府对上述两种观点采取折中态度,尽量采用有利于民族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教育内容;采用有利于发展儿童能力的新做法,不断增加科技教育比重,促进儿童个性发展。
比纳(Binet,1857—1911),法国心理学家,巴黎大学心理学教授,现代智力测量的创始人。1905年,他与西蒙(Simon)一起编写出版了《比纳-西蒙智力测验量表》,以3~13岁的儿童为对象,重视对儿童个性差异的研究。首先,该量表是新教育的产物,重视儿童个性差异,主张根据儿童思维方式的差异因人施教。其次,该量表满足了当时法国实施义务教育的需要。1904年,法国政府要求运用各种方法鉴别低能儿童,以便为其开设特殊学校或特别班,避免其不断留级带来麻烦。1905年,智力测验量表问世后受到普遍好评,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是不能明确简便地从年龄角度说明被试的智力超前或落后的程度。1908年,比纳和西蒙发表了被称为“年龄量表”的第二份量表。该量表按年龄分组进行测试,引入“智龄”这一智力测验的重要术语。1911年,他们再次修改量表,使其成为比较科学、系统的儿童智力发展的测验工具。他们的量表被迅速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上流传。(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