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禄培尔幼儿园的引进
1851年,德国流亡政治家哈勒斯·伦克(Johannes Ronge)及夫人将福禄培尔幼儿园引进英国。幼儿园初期以在伦敦居住的德国人的子女为招生对象,用德语进行教学。从1854年开始,幼儿园开始招收英国儿童并改用英语教学,其目的是有意识地在英国人中推广福禄培尔学前教育思想。同年,伦克夫人在伦敦教育博览会上发表关于福禄培尔幼儿园的演讲并获得巨大反响。从此,英国幼儿学校开始受到福禄培尔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
1861年,伦克夫妇返回德国。同年,英国公布的《修订教育法》开始推行“计件付酬制度”,即以初等学校读、写、算学力测验成绩的优劣决定国库补助额。该政策导致父母、教师和儿童对智力测验热衷不已,英国幼儿学校发展和福禄培尔教育思想传播进入停滞状态。1870年,《初等教育法》颁布,学力测验作为指挥棒的影响逐渐淡化,福禄培尔学前教育思想再次得到发展。1873年和1874年,在曼彻斯特和伦敦相继成立的福禄培尔协会,使幼儿园运动在英国获得了较快发展。伦敦福禄培尔协会后来成为全国福禄培尔联盟的组长,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福禄培尔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相对系统、科学,以发展儿童智育、德育为主要目的,兼具保育和教育功能,迎合了中上阶层为子女提供良好教育的需求。
福禄培尔幼儿园的引入,使英国学前教育呈现双轨并存的局面:一轨是以工人阶级和贫困阶层子女为对象的幼儿学校,另一轨是以中上阶层子女为对象的幼儿园。学前教育两种制度并存,满足了不同社会背景家庭子女的需要,但也反映出教育上的不平等。此外,福禄培尔幼儿园思想逐渐渗透到英国本土幼儿学校,使得幼儿学校逐渐增加了游戏时间,减少了读、写、算训练。(www.daowen.com)
2.学前教育的复苏
1870年,英国国会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也称《福斯特法案》),标志着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该法案第七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各学区有权实施5~12岁儿童的强迫教育。”从 5 岁开始进行义务初等教育的制度由此确立,幼儿学校也被正式纳入初等教育系统。该法案保障了5岁以上儿童入学,但由于政府允许当时已进入幼儿学校的5岁以下儿童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大量5岁以下儿童进入幼儿学校,这不仅使学校面临经费困难,也不利于儿童成长。《初等教育法》的颁布加剧了英国幼儿学校的小学化倾向,也给世人留下了学前教育事实上没有得到认可的印象。19世纪70年代后,受福禄培尔运动的影响,英国政府在政策层面进一步加强了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在学前教育中,除读、写,算等传统的学力考试科目外,增加了实物、自然及与日常生活有关的课业,采用幼儿园的“恩物”和作业,注意手和眼的正确训练。英国政府后续对幼儿教师的资格也做了说明。由此可见,英国学前公共教育经历了自下而上发展路线,政府有关贫民幼儿的救济和保育政策也是被动出现的产物。但随着幼儿保育和教育政策对社会的积极影响越来越明显,政府也增强了对学前教育的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