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亚里士多德学前教育思想实践详解

亚里士多德学前教育思想实践详解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亚里士多德认为,训练儿童的身体应该成为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前提。音乐教育是亚里士多德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亚里士多德依据灵魂学说安排教育的程序及任务。亚里士多德的胎教思想受益于柏拉图的影响和个人的经验,对此问题能提出类似优生优育、胎儿保健和计划生育的见解是难能可贵的。从出生到5岁这一阶段,亚里士多德反对儿童进行课业学习或劳作,而应有充足的活动,以免肢体不灵。

亚里士多德学前教育思想实践详解

(一)教育是国家的头等大事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把教育当作实现其政治目的的最重要的手段。还认为国家政治的优劣不仅取决于组成城邦的阶级及政体的形式,而且取决于城邦居民是否具有美德。对个人和集体而言,人生的终极目的是相同的,即追求幸福生活和至善。优良的城邦,应该人人都是善人。而人之善,则有赖于教育去实现。因此,教育理应成为国家的重要事业,由奴隶主国家统一管理,决不能让私人插手,并要求把教育作为国家公共要务,专门制定有关法律,明确规定一定年龄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给予的教育。他曾多次劝告国家的执政者,一定要经常过问教育问题,因为掌管好教育,就可以“维护这个政体的实力”,使公民的生活适合于政府的形式。忽视教育就会危害政体。亚里士多德意识到要使教育得到确实的发展,就必须把教育纳入国家法制轨道,强调教育应由法律规定。这也是西方教育史上“教育立法”思想的开端。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依据法律办教育,通过教育宣传国家的各种法律制度,培养人们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增强整个社会法律意识,国家就易于治理,政令通畅,公民就能安居乐业了。

(二)体、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体、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其灵魂学说基础之上的。他把人的灵魂分为植物的、动物的和理性的三部分。其中植物的灵魂最低级,主要表现在满足身体的生长和发育的需要;动物的灵魂表现为人的情感和欲望;理性的灵魂最高级,主要表现为人的思维、推理等方面。与其灵魂学说相适应,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体、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认为,训练儿童的身体应该成为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前提。在他看来,教育练习的目的在于使人健康有力和勇敢,进而养成体育竞技的习惯,从而能够参加各种体育竞技活动。在德育方面,亚里士多德强调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习惯,德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逐渐养成中庸、适度、公正、节制和勇敢的美好德行。在智育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阅读、书写乃至绘画的目的都是将来的实际效用。音乐教育是亚里士多德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在他看来,音乐不仅是实施美育的最有效手段,他还担负着智育的部分职能,而且是实施德育不可缺少的内容。音乐具有教育、净化心灵和供理智享受等功能。

(三)年龄分期与教育程序

亚里士多德十分重视对青少年身心自然发展特点的研究,首次提出了按儿童年龄划分受教育的阶段,并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实施不同的教育任务。他认为,人是由躯体和灵魂两大部分组成的,如同形式和质料一样密不可分地存在着。按人的成长过程,先是躯体的发展,然后是灵魂的发展。而灵魂又是以非理性灵魂和理性灵魂的顺序来发展的。他还认为,合理的教育,就应遵循人和自然行程,首先给予身体的养育,确保其有健壮的体魄;接着是给予情感的训练,培养其良好的思想意识;然后是给予理智的教育,促进思维、理解能力的发展。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所坚持的“效法自然”的一条教育原则。据此,他把一个人受教育的年龄按每七年为一自然阶段划分为三个时期,即从出生到7岁为第一个时期,7~14岁(青春期)为第二个时期,14~21岁为第三个时期。亚里士多德按照他的这一年龄分期和相应教育的总设想,对第一个时期即幼儿教育做了深入而具体的论述,成为他全部教育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亚里士多德依据灵魂学说安排教育的程序及任务。人有肉体部分和灵魂部分,后者又分为非理性和理性两个部分。顺应这三个部分,就应由体育、德育和智育。亚里士多德把发展人的理性放在最高位置,但应首先重视体育,其次才是培养灵魂的本能。

(四)学前儿童的保育和教育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第一个时期——幼儿教育又可以分为儿童出生前的胎教、出生到5岁的婴幼儿教育和5~7岁的儿童教育三个阶段。(www.daowen.com)

1.胎儿阶段的教育

亚里士多德主张的胎教主要体现在优生优育孕妇保健两方面。

与柏拉图一样,亚里士多德主张优生优育。他说:“父母具有何种体格对其子女最为有利,是我们讨论儿童教育时将充分考虑的问题。”经他长期考察、研究的结果显示,介于运动家和虚弱者之间的体格为好。在《政治学》一书中,他明确提出:“儿童的生育,而以介于二者之间的最为适当”,因为“运动家的体格不一定比虚弱的人更适于一个公民的生活或健康”。

亚里士多德从生物学、解剖学、医学的观点出发,对孕妇的保健问题提出了比较详尽的建议。他说:“孕妇应自己保重,她们应当从事运动,要有富于营养的食物。”“每日步行到神庙礼拜生育之神。”另外,孕妇在心理上应能保持安定和平静。这是因为新生儿的天性多得之于其母,有如植物得之于土壤一样。即使如此,还有一个父母生育时期的最佳选择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太年老的人和太年轻的人所生的儿童身心都有缺陷。那么,这一限度应当是智力旺盛之年。但当夫妇拥有的孩子过多时,可以在胎儿未有感觉与生命之前堕胎。亚里士多德的胎教思想受益于柏拉图的影响和个人的经验,对此问题能提出类似优生优育、胎儿保健和计划生育的见解是难能可贵的。当然也存在武断与不妥之处,如他认为结婚年龄女性为18岁,男性为37岁;而智力旺盛之年均在50岁左右,显然是不科学的。

2.婴幼儿阶段的教育

婴幼儿阶段的教育应顺其自然,以孩子的身体发育为主。但同柏拉图一样,亚里士多德也主张对新生儿进行严格检验,国家要制定一种法律,规定只允许健壮的婴儿得以抚养,而不许养活畸形、残疾儿童。幼儿出生以后的抚养方法好坏对其体力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对此,亚里士多德要求人们给他们良好的营养和适当的锻炼。他强调婴儿的食物以及含乳成分最多的为最好,而乙醇的含量则越少越好。婴幼儿的体育活动也很必要,成人可以协助他们做一些适合婴幼儿所能掌握的动作进行运动,但应注意保护他们的脆弱之体,要借助于器械使其身体正直。此外,他认为是儿童在幼年习于寒冷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法,有助于健康并使他们坚强。

从出生到5岁这一阶段,亚里士多德反对儿童进行课业学习或劳作,而应有充足的活动,以免肢体不灵。他认为这可以用许多方法获得,游戏就是这些方法中的一种,但游戏不应是鄙俗的、易使人疲倦的或毫无生气的。至于儿童啼哭则不必禁止,因为啼哭时能扩张肺部,有助于躯体的发育。5岁前儿童听故事是件喜闻乐见的事,但故事内容应由负责教育工作的官员做出精心的选择。不管是游戏还是讲故事,最好是为将来事业做准备,其中大部分应为对他们以后要认真从事的事业的模仿。

3.儿童阶段的教育

按亚里士多德的意见,儿童5~7岁阶段的教育应以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主要任务。他认为,这一时期的家庭环境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所以要特别防止造成对儿童的不良影响。他强调,因为在7岁以前儿童必须住在家里,所以在幼年也可能从他们所听的、所见的沾染到不良习气。“没有一种事比取缔不洁语言更应注意,因为可耻的语言轻易出之于口,即导致可耻的行为。”同样,也不要让儿童看到不好的图画或戏剧。凡能引致邪念和恶毒性情的各种表演都应加以慎防,勿令其耳濡目染。那么,良好的习惯怎样培养呢?亚里士多德认为,应从决定儿童道德品质的天性、习惯和理性三个因素入手,其中习惯是最重要的。良好习惯的形成就是在日常言行活动中,让他们最先遇到美好的东西,经常接触好人好事,并让他们身体力行,反复练习。久而久之,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就自然形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