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外学前教育简史:古罗马时期成果

中外学前教育简史:古罗马时期成果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共和时期是古罗马正式确立奴隶制并逐渐发展繁荣的时期,其间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古罗马的教育深受古希腊教育的影响,因此其学前教育明显带有古希腊学前教育的特征。古罗马有早婚习俗,女孩14岁即可嫁人并生育后代。据史书记载,在古罗马,祖父母等长辈也可承担幼儿教养的义务。古罗马人一方面保持了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另一方面在古希腊学前教育的影响下,日益重视学前儿童的读书、写字等文化教育。

中外学前教育简史:古罗马时期成果

在西方教育史上,罗马的教育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古罗马在吸收古希腊文明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国情需要做出一些重要的调整和补充,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古希腊文明正是通过古罗马的继承和发展才得以对后世欧洲产生巨大影响的。

古罗马是古希腊之后的又一个典型的西方奴隶制国家,它最初为意大利中部台伯河畔的一个小城邦,由于战争得利而迅速扩张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古罗马的历史一般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期(前753—前509)、共和时期(前509—前30)和帝国时期(前30—476)。王政时期的古罗马正处在从农村公社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其间的教育发展情况难觅历史资料,因此对古罗马的学前教育情况的研究一般从有史记载的共和时期开始。共和时期是古罗马正式确立奴隶制并逐渐发展繁荣的时期,其间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帝国时期的古罗马由共和时期的繁荣逐渐走向衰败,其间的教育也因此具有了相应的特点。由于古罗马的教育深受古希腊教育的影响,因此其学前教育明显带有古希腊学前教育的特征。

(一)王政时期(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学前教育

王政时期是地中海亚平宁半岛中部的一些拉丁原始氏族部落建立罗马城、实行王政的时代,也是早期古罗马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

王政时期学校尚未出现,家庭教育是主要的教育形式。父亲在家庭中有着绝对权威,甚至有权决定子女的生死。在儿童的早期教育中,母亲扮演了重要角色。

7岁以后,女孩继续跟随母亲学习家务,男孩则跟随父亲学习耕作技术、骑马、角力、游泳及使用武器等。家庭教育的中心是道德教育,当然也有简单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罗马公民,忠于国家,为以后的实际生活做准备。

(二)共和时期(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的学前教育

1.共和早期的学前教育

共和早期,古罗马以农业作为城邦经济基础,与邻邦的战争频繁。因此,这一时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农夫和军人。家庭是抚养和教育幼儿的主要场所,古罗马以父权家长制著称。在公元前451年—公元前450年颁布的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的第四条“父权法”中规定:子女乃父母的私有财产,父亲对子女(包括除婚嫁外的成年儿女)有生杀予夺之权;尤其对残疾儿童,出生后应“立即灭绝”。孩子出生后,与雅典习俗一样,也要放到父亲脚下,由父亲决定是留养还是抛弃。母亲亦须顺从父亲的意志并承担抚育子女(7岁以前)的义务。与雅典上层社会家庭教育一般交由保姆或奴隶不同,即使在最显赫的古罗马家庭,母亲也以亲自抚养自己的孩子为荣。

男孩满7岁,父亲成为其真正的教师,男孩在跟随父亲外出工作或参加社会活动中受教育。有些男孩进入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女孩则继续留在家里跟随母亲学习纺织羊毛及做家务活。古罗马有早婚习俗,女孩14岁即可嫁人并生育后代。据史书记载,在古罗马,祖父母等长辈也可承担幼儿教养的义务。父母去世,幼儿教养的义务可由祖父母等来承担。(www.daowen.com)

幼儿教育内容上,古罗马家庭注重修行、礼貌及宗教色彩的知识,母亲教授孩子敬畏神明、孝敬父母、忠于国家、遵纪守法,教授过程常以格言、歌谣等游戏的形式呈现。加图为教子而编写的《道德格言》流传甚广,不仅当时家喻户晓,而且对中世纪乃至近代幼儿教育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2.共和后期的学前教育

共和后期,受古希腊教育影响,古罗马学前教育还增加了希腊语初步知识、简单字母书写等内容,为幼儿进一步学习做准备。在对古希腊文化和教育吸收和消化的过程中,古罗马的学前教育也有自己的特点。除父母须承担子女的教育任务外,每个家庭都要选出一位品行端正的长辈主管幼儿教育。在其指导下,孩子们的学习、工作、娱乐都得到适当的安排。

(三)帝国时期(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5世纪)的学前教育

随着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强盛帝国的建立,滚滚财富流入了罗马,经济达到空前繁荣。奴隶主贵族阶级开始向往东方的奢华,养成了崇尚文明和鄙视体力劳动的习惯。随着以上这些变化,家庭幼儿教育的性质、内容和方法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是由父母自己教育子女,而此时,贵族们忙于追求骄奢淫逸的生活,无暇照顾子女,家庭中便出现了乳母和希腊保姆及希腊教仆(系被俘的有文化知识的奴隶),他们共同照管孩子。

在对儿童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对不同阶级的儿童灌输不同的思想意识,奴隶主贵族的子弟从小就被培养成自命不凡、好逸恶劳、贪图享受、道德堕落的未来统治者,劳动群众的后代则被训练成麻木不仁的帝国顺民。这也可以说是双轨制教育模式的开端。

此外,统治阶级对人民残酷压迫,劳苦人民却无力反抗,便皈依宗教神灵,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公元1世纪,基督教在古罗马帝国的属地巴勒斯坦产生并迅速传播,为宣传教义广设教会学校,从此教会学校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其中涉及对儿童及幼儿的养育与教诲问题,因此对学前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早期基督教哲学家依据基督教教义及经典将新生婴儿视为有灵魂的人,应该加以保护,谴责杀婴行为。此观点有力地改变了以往杀婴或弃婴的陋习。公元318年,信奉基督教的古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曾发布文书,严禁父母杀婴。公元325年,基督教得到广泛传播。公元400年,古罗马尼森宗教会议决定了基督教会建立收养弃婴与幼儿与孤儿的机构——“乡村之家”,开创了历史上收养遗弃儿童的福利机构的先河。此后,遍及全球开设的弃婴堂、孤儿院等皆出于此。

总之,古罗马的学前教育是古希腊学前教育的继续。古罗马人一方面保持了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另一方面在古希腊学前教育的影响下,日益重视学前儿童的读书、写字等文化教育。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古罗马学前教育带有浓厚的拉丁文化色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