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王守仁学前教育思想的评价

王守仁学前教育思想的评价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守仁始终把“明人伦”作为儿童教育的终极目标,其实质是对“德”的追求,这一思想在当今就是对儿童完美人格的追求。王守仁的儿童教育理论和见解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今天的教育实践仍有借鉴价值,值得后人珍视。拓展阅读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从中国的古代教育史来看,中国是一个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国家。

王守仁学前教育思想的评价

王守仁反对“小大人”式的传统儿童教育方法和粗暴的体罚等教育方式,要求顺应儿童的性情,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施教,具有自然主义教育倾向,难能可贵。

王守仁处在明代中叶,当时政治腐败,教育上独尊程朱理学,用科举考试禁锢人们的思想,他对当时的教育状况甚为不满,希望通过教育来光复学术,转变风气和立政治民。因此,他非常重视良知被蒙蔽最少的儿童。王守仁始终把“明人伦”作为儿童教育的终极目标,其实质是对“德”的追求,这一思想在当今就是对儿童完美人格的追求。“人伦”的内涵在今天已有很大变化,但他的思想仍能给我们一些启示:道德始终是贯穿一切的精神力量。关注儿童的精神世界,关注他们“德”的教育,构建儿童完美的人格仍是今天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王守仁通过对儿童“德”的教育与其生活实践相结合,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化结合起来,凝聚三者的力量共同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德行品格和完满的人格,从而大大提高了德育的教育效果,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的儿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顺导性情,在安排学生的功课和教学过程中注意儿童年龄和心理特征,保持儿童“乐嬉游而惮拘检”的天性,注重儿童的个性差异,“随人分限所及”,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这也正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另外,他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还涉及对儿童身体的锻炼,注意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当时非常先进。王守仁的儿童教育理论和见解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今天的教育实践仍有借鉴价值,值得后人珍视。

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论述是其整个教育思想的精华,在当时不仅对反对传统教育方面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儿童教育的规律,“与近代进步的教育学说每多一致”。尤其是他的“自然教育论”的提出,比西方最早表达自然教育思想的卢梭(《爱弥儿》1762)早了200多年,实属难能可贵。

拓展阅读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从中国的古代教育史来看,中国是一个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国家。例如,先秦时期的典籍《周易》中就提到“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智也。物质不可不养”的早期教育思想。又如,汉代贾谊的早期教育思想,以及宋朝朱熹、明代的王守仁等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幼儿教育等。当然,这也形成了我国古代极具价值的儿童教育思想,为现在的学前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那么,古代儿童教育到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下面主要从四个层次来阐述。(www.daowen.com)

首先,古代学前教育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三字经》里的“人之初,性本善”就告诉我们儿童最初的本性是善良的。因此,我们要“蒙养弗端,长益浮糜。”我们要给予幼儿及时的、正确的教育,给他们打好基础,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抵御不良诱惑。倘若未给予其正确的教育,今后必会害人害己。因此,学前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十分重要,我们要重视。

其次,儿童教育要从幼儿的自身特点出发。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儿童的自身特点也各有不同,我们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发展学前教育。古人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他们强调要“顺其自然,寓礼于教”,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要“宽严相济,诱禁结合”,要“知行并进,培养习惯”,等等。这些教育原则无一不是从儿童自身的特点出发,它符合儿童发展的要求。

再次,儿童教育要全面和谐发展。幼儿教育不仅要让身体健康发展,而且还要将德、智、体、美等与其结合全面发展。儿童教育全面发展有一个很重要的关系:身体健康居于首位,但“蒙养以正”,儿童教育“惟以成德为事”,因而德是根本,然而道德教育要以认知为起点,即“以力学为先”,力学则“以读书为本”,所以智育不可缺,自古以来就有“礼乐相济”“美善相乐”的思想,故美德更能增强德育效果。因此,只有将德、智、体、美和谐结合,才能使儿童全面发展。

最后,儿童教育形式要多样化。在现在社会里,学前教育有五大领域:社会、科学、艺术、健康、语言。它要求幼儿教育要围绕这五大领域展开。在古代,主要的教育形式大体上有“读书”“习礼”“歌诗”和“考德”,虽然涉及不广泛、不全面,但也初步形成了儿童教育形式。因此,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去教育幼儿。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取其精华,剔除糟粕,让现代的教育系统更完善、更有效。

通过本章内容可知,贾谊从培养统治者的角度,对胎教等思想进行宣传,使我国的胎教理论得以延续。颜之推根据耳闻目睹的现实,为了家族荣耀的延续,探讨了家庭教育中的原则和方法。朱熹基于“蒙以养正”的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将儿童教育视为人生教育的基础,并强调“学事”是该阶段教育的主要内容。王守仁从“心即理”的人性理论出发,强调儿童教育过程应体现一种自然教育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