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内容

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内容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及早施教,勿失时机颜之推的早期教育思想基于他对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及其重要作用的充分认识。颜之推强调早期教育,甚至认为如果条件允许可实行胎教。在颜之推看来,儿童早期心理与思维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颜之推以一种极为朴素的思维与表达方式对这种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最充分的阐发。对于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一书中有着广泛的阐述。

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内容

(一)及早施教,勿失时机

颜之推的早期教育思想基于他对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及其重要作用的充分认识。他认为,成人应该充分利用幼年这个良好的时机及早对儿童进行教育。早施教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并为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他说:“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笤罚。”他还借用孔子说过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以及谚语“教妇初来,教子婴孩”的说法来表明这一观点。颜之推强调早期教育,甚至认为如果条件允许可实行胎教。他提及古代圣王的胎教方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貌节之。”

在颜之推看来,儿童早期心理与思维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认为,儿童还处于“体性未定”的发展期,足具可塑性,易于潜移默化。他说:“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则陶染,言笑举对,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对于早施教之所以具有良好的效果,颜之推特别指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意思就是说,人在幼年精力集中,而成人之后生活驳杂,思虑分散,所以,成人学习的效果不比幼年时的学习效果。所以,“故须早教,勿失机也。”他还自述自身的学习体验:“昔在龆龀,便蒙诲诱。”“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试》。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荒芜矣。”他以记忆力在不同年龄阶段间的强烈对比来证实早期学习与教育的良好效果。因此,颜之推声称,“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

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素有“早谕教”的理念。颜之推以一种极为朴素的思维与表达方式对这种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最充分的阐发。他关于古代胎教的阐述暗合了“外象内感”的现代中医学主张,符合现代胎教的基本原理。特别是颜之推“及早施教”的主张,以及关于早期教育之独特意义的解释,已经孕育着关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现代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研究结论表明,个体早年时期是其成长与教育的奠基期与最佳期。而且,儿童发展的诸多能力都会存在一个相应的敏感期的问题。错过敏感期里一定能力的培养,便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期。正如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认为的,能力发展的敏感期的出现是暂时的现象,目的是获得一种明确的特性。这种特性一旦获得后,相关的敏感性也就消失了。因此,每一种特性都是借助一种刺激的帮助而获得的,一种敏感性只能在一个特定的发展时期出现。可以说,正是因为颜之推对于个体成长及教育规律的朴素感知,切合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所以,即使是在今天,颜之推所主张的“及早施教,勿失时机”的教育思想对于认识早期教育的功能与地位仍具积极的现实意义。现代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也一再证实着幼年成长的关键性及其早期教育的必要性与有效性。

(二)守道崇德,勤俭自立

坚持“礼为教本”“人伦为重”,强调“守道崇德”以立身处世是《颜氏家训》治家思想的主旨。颜之推说:“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自然,他是把道德教育作为儿童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所谓“生子咳啼”即需“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在早期教育阶段就需进行道德启蒙,教给儿童做人的道理。早期的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使人一生受益。否则,错过道德教育在早期的实施,恶习一旦养成,“习若自然,率难洗荡”,难能有效矫正。所谓“志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而死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颜之推曾现身说法称:“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蒙诲诱。每从两兄,晓夕温情;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若不肯笃。”可见,他对于自己早期所受有益教育的感悟是以伦理规范的教育为主的。

对于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一书中有着广泛的阐述。其基本主张以儒家的孝悌人伦为轴心,并以研习五经作为获得立身处世之道的基本途径。虽然其诸多叙述不是针对早期教育而进行的,但有些涉及道德教育的独到见解对儿童教育仍颇有启迪和指导。他提到“圣人之教:箕帚匕箸,咳唾唯诺,执烛沃盥”,即孩子应孝顺、勤劳。这里也蕴含着人在幼年应学会自理劳动的教育要求。他还从“应世经务”的角度指出做子女的应“知稼穑之艰难”,即懂得生产劳动的艰辛。

颜之推自称著述家训的动机是:“非敢轨物范世,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可以说,他守道崇德的儿童教育思想以巩固父子血缘宗法制度为要旨,以维护封建的家庭伦理与社会秩序为最终归宿。然而,立足于今天的家庭教育与儿童教育现实,颜之推“自小便教之以德”的教育观足可借鉴。一个人品德素质的发展是贯其一生的持续累积的过程,而早期的道德启蒙对于形成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乃至健全人格都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之终身受益。当然,从幼儿期就重视道德教育,是社会现实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颜之推强调道德素质培养的早期教育观,以及“知稼穑之难”、视“省约为礼”以求自立生存的生活教育主张,不仅对当时士大夫阶层的子孙教化与治家理财是一种真知灼见,而且对于今天已无衣食之忧的儿童教养乃至早期品行意志的磨炼颇具启发。

(三)慈严相济,均爱勿偏

对于儿童教育,颜之推主张由情入手,并坚持爱教结合、慈严并济,反对溺爱。首先,他充分地意识到了情感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儿童只有对于那些在情感上亲近的人才易于信服,并遵其训示以行事。正是因为情感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才突出了家庭在个体成长中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所谓“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在早期教育中,体现其情感性的要求便是爱教结合、慈严并济。颜之推强调成人对于儿童要爱护,他说:“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同时,他又辨证地看到,单纯地投入爱而无教育的严格苛训是不可以的,主张对待儿童应“威严而有慈”。他说:“吾见世间,无教育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意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志有识别,谓法当尔。”也就是说,许多父母对孩子从小在生活方面任其所为,不加管束,应训诫的反而赞赏,应制止的反而戏笑,结果等孩子该懂事时,竟把错误当正确的,不明是非。所以,“父子之严,不可以狎”“狎则怠慢生焉”,对待儿童必须避免溺爱,需有严格要求。

正是基于爱教结合、慈严并济的原则,颜之推格外强调成人必须正确地对待孩子的优点和缺点。一方面,应采取正面教育和鼓励教育的方法。所谓“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另一方面,需要采取惩戒甚至体罚的教育方法。为人父母者对待儿童切不可“一言之是,偏行于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翼其自改”。正是因为一味张扬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遮掩或包庇其过错,成人的言行就会失于教义,贻误其一生,甚至招致祸端。在颜之推看来,为严格管教,鞭挞应是必要的教育手段。他说:“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www.daowen.com)

在合理运用情感的原则上,颜之推还提出了均爱教育的主张,即父母对待所有子女应一视同仁,不可偏宠,“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如果偏爱偏宠,则客观上必会助长其骄横怠慢的习气,最终会是“虽欲厚之,更所以祸之。”宋代袁采曾就均爱教育的思想做了进一步分析,他在《袁氏世范·父母爱子贵均》中指出,因为不能均爱,则“见爱者意气日横,见憎者心不能平,积久之后,遂成深仇。所谓爱之,适所以害之也”,使得受宠者与失宠者关系不睦,心生怨恨,矛盾丛生。

颜之推重视早期教育中的情感渗透基于他对儿童言行感性化倾向的认识,也以此揭示出家庭教育因其血缘亲情的自然存在而不可为社会机构教育所替代的独特价值。

颜之推关于“均爱”教育的主张虽然是基于封建大家庭中多子多女的现实而提出的,但这却是现代公平教育理念在古代家庭教育中的萌芽。对公平与民主的追求是现代儿童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教育过程中的公平是体现这一取向的基本内容。“均爱”的教育原则要求成人或教育者给予每一个儿童以同样充分的关注,并实现于成人与不同儿童之间的关系互动中,因此,他直接指向教育过程中的公平。教育的“均爱”主张对现代幼儿教师如何在园所教育过程中平等地对待不同的儿童是颇具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的。

(四)风化熏染,陶冶品性

颜之推非常重视环境教育对儿童的熏染作用,强调儿童的品性形成于风化熏染的过程中。“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泽陶冶,言笑举对,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因此,长辈应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为其树立良好德行的榜样。颜之推说:“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余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他还提出,成人应注意让儿童接触社会生活中有益的人与事,说:“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翟悲于染丝,是之谓也。”这里的“墨翟悲于染丝”,指的是墨子说过的“人性如素丝,环境如染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变者,其色亦变。”

颜之推强调儿童教育必须在风化熏染的过程中陶冶儿童品性,其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早期教育不应是呆坐的和静听的教育,必须为孩子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氛围,并发挥教育者在儿童面前谨言慎行、率先垂范的榜样作用;早期教育的内容绝对不是抽象概念式的知识学习和单纯某种技能的训练,而应是渗透于儿童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与文化生活时空中的。

(五)虽在孩稚,便渐督正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不仅充分地论述了儿童道德教育问题,其作为在音韵学方面颇有造诣的学者,还论及了儿童早期的语言教育。他意识到儿童时期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时期,教育儿童学好语言是成人的重要责任。由于“古今言语,时俗不同;著述之人,楚、夏各异州”,所以在儿童时期学习语言不应强调方言,而需重视通用语言,以减少语言在社会交往中出现如“指马之谕,未知孰是”的状况。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他说:“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己罪,云为品物,未考书记,不敢辄名。”教师教给孩童的语言、词汇及发音需清晰、明确而无误,避免在一开始就以讹传讹,以致日后难以纠正。

语言的掌握是儿童早期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然而,语言存在的普遍性却使得大多数教育家对于语言的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颜之推是为数不多地单独论述过语言学习及教育思想在语言教育中的继承与发展的教育家。它启示我们,在儿童最初的教育阶段,需教给孩子正当的、确切的知识与技能。但就儿童语言教育而言,清晰而准确通用的发音尤为关键。如若发音不妥当或错误,待其语言习惯一旦形成,则难以矫正。

(六)须由天分,娱心畅情

颜之推说:“夫学者,贵能博文也。”正是基于博习致用的治学思想,它不仅强调了儒家五经的伦理、知识以及习为文章的学习,还深入论述了琴、棋、书、画等士大夫生活所需要的技艺能力的学习问题,否则便会见闻狭隘,思想僵化。颜之推称这些教育内容为“杂艺”。他对于“杂艺”学习问题的阐述反映了他的艺术教育主张。颜之推意识到某些方面的早期艺术教育需要基于个体良好的天赋。他自称幼时学习书法,虽然颇下功夫,但终因缺乏天分,难能长进。对于艺术的学习,颜之推认为“不须过精”,否则“常为人所役”,成为累赘或负担。他主张艺术的学习“可以兼明,不可以专业”,并认为艺术教育的目的或意义在于娱心畅情,“陶冶性灵”。

颜之推关于通过艺术活动以娱心畅情的思想虽然不是针对幼童而言,但这不会影响它对于早期艺术教育的指导意义。艺术领域的早期教育是激发和培养儿童审美意识与意识感知能力的基本途径。现代儿童艺术教育的科学理念主张儿童在其艺术学习中不能仅拘于技能的单一训练与学习,而应更关注艺术活动过程中的天性表达、性情体验,乃至于艺术精神的启蒙。无疑,颜之推关注性情陶冶的艺术学习目的观与科学的艺术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当前,许多孩子在家长的驱使下,对于艺术特长学习与技能竞赛的热衷与追逐不合理,往往走入了急功近利和贪慕虚荣的怪圈,这与颜氏艺术教育的思想相背离。颜之推认为,艺术学习的精良需有赖于一定的禀赋,这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当然,颜之推认为艺术的学习不必过于精专,否则受制于人,这带有当时社会的一种职业偏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