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判中,经常会遇到双方互不让步而使谈判陷入僵局的情形。使谈判双方陷入尴尬的境地,也影响谈判的效率,挫伤谈判人员的自尊心。因此,应尽量避免在谈判中出现僵局。
在谈判过程中,如果出现僵局,那么双方很难达成一致的协议。这时,我们应该采取主动,设法打破僵局,使谈判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最好的办法之一是以退求进。
一次,甲乙两个公司之间的代表就建设化肥厂事宜进行谈判,几次磋商都很顺利,双方商定利用甲地的优越条件建址。但是不久,丙方也参加进来联合办化肥厂。在第一次三方谈判中,丙方公司的董事长,听了甲乙双方的筹备工作介绍后,断然提出反对:“你们前面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没有用的,要从头开始!”
谈判陷入了僵局。
要知道甲乙双方是不能接受丙方苛刻的意见的。因为甲乙方仅是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就动员了10多名专家,耗资20多万美元,费时3个月,现在要是全盘否定,一切从头来,显然是没有道理的。但是,这位董事长的威望比较大,而且在甲方公司所在地的许多企业里拥有大批股票,他还是当地化肥工业组织的主席,怎么改变这位拥有巨大权威的董事长的决心,打破沉闷的气氛呢?
但是接下来甲方代表的一席话却突破僵局,使接下来的谈判进行地十分顺利。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甲方代表终于按捺不住了,猛然站起身,义正辞严地说:“我代表甲方地方政府声明:为了建设这个化肥厂,我们选定了一处靠近港口、地理位置优越的厂址。为了尊重我们的友谊,在许多合资企业表示要得到这块土地的使用权时,我们都拒绝了。如果按照董事长今天的提议,事情将要无限期的拖延下去,那我们只好把这块地方让出去!对不起,我还要处理别的事情,我宣布退出谈判,下午,我等待你们的消息!”说完,他拎起皮包就走,回自己的房间去了。
没想到半小时后,一位处长跑来兴奋对他说:“这招真灵,你这一炮放出来,形势急转直下,那位董事长说了,要赶快请你回去,他们强烈要求迅速征用那块场地!”
谈判成功了。
取得这次谈判胜利的主要原因,在于甲方代表能够认真分析出现僵局的症结所在。针对这种情况,甲方代表并未针锋相对,而是采取以退求进的策略,使甲方由被动僵持转为主动出击,以土地主人的身份,牵制对方,居高临下,逼对方投降。丙方代表虽然骄横无理,但他手中没有主动权,征地建厂的主动权在甲方。(www.daowen.com)
以退求进,是军事、政治斗争中,一种重要的进攻策略,在公共关系中也经常使用。退让,并不意味着懦弱和失败,退的目的是为了进。在这里退,是为了在那里进;在此时退,是为了在彼时进;暂时的退,是为了长远的进。审时度势,以退求进,成功在握。
有时候僵局产生也不是因为根本性的原则问题,而是面子问题。你一软下来,给了对方面子,对方也就软下来,再一起吃饭聊聊天,气氛一缓和,往往也差不多了。在谈判中不能只考虑自己,而不让对方挣钱,所有的交易都是双赢的。
在僵局已经形成的情况下,一般应采取以下对策来缓和双方的对立情绪,使谈判出现新的转机。
一般来说,首先应抛弃旧的传统观念,正确认识谈判中的僵局,不要过早放弃,这一点很重要,可以采取避轻就重的措施,有时候转移视线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也可以运用休会策略,休息一会再谈,还可以尝试换一种谈判环境,缓解一下气氛;当僵局比较严重的时候,寻找一个调节人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要严格区分谈判对手的要求与需要,不仅可以使你清楚地了解对手的真实动机,更有助于你在谈判中掌握主动权。你还可以考虑各种层面的要求,去发掘潜在的需要找到谈判条件,并做广泛的提问,最为关键的是要求背后真实需要。在此基础上你可以评估、比较、合并对手与你本人的需要,找出能够满足双方需要并且双方都能接受的谈判条件,这样你就可以将其替代原有谈判条件,使对方不再坚持以前谈判中的所谓要求,将谈判进一步深入下去。
牵涉多项讨论主题的谈判,更要特别留意议题的重要性及优先顺序。譬如,在一场包含八项议题的谈判中,有五项为重要议题,另三项则不甚重要。而假设五项重要议题中已有四项获得协议,只剩下一项重要议题和三项小问题,那么,为了能一举使这些议题也获得解决,你可以这么告诉对方:五个难题已解决了四个,剩下的一个如果也能一并解决的话,其他的小问题就好办了。让我们再继续努力,好好讨论讨论唯一的难题吧!如果就这么放弃,大家都会觉得遗憾呀!听你这么一说,对方多半会点头,同意继续谈判。
在有些情况下,如协谈的大部分条款都已商定,却因一两个关键问题尚未解决而无法签订合同。这时,乙方也可由地位较高的负责人出面谈判,表示对僵持问题的关心和重视。同时,这也是向对方施加一定的心理压力,迫使对方放弃原先较高的要求,做出一些妥协,以利协议的达成。
当谈判内容包含多项主题时,可能有某些项目已谈出结果,某些项目却始终无法达成协议。这时候,你可以这么“鼓励”对方,“看,许多问题都已解决,现在就剩这些了。如果不一并解决的话,那不就太可惜了吗?”这是一种用来打开谈判僵局的说法,它看起来虽稀松平常,却能发挥莫大的效用,所以值得作为谈判的利器,广泛地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