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套是语言艺术中的一种,规范的解释是“礼貌用语”。我们往往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说“见了大人要打招呼,借了同学的橡皮要说谢谢,不小心碰倒了人家要说对不起”等等,这就是最基础的礼貌教育。如果连一个小孩子都能够做得到,作为大人的我们若做不到难道不会脸红吗?
客套的书面文字是那么的枯涩、乏味,没有一点华丽和修饰,但是变成语言之后,却是那么的悦耳动听。
一次,李女士去看重病中的好朋友,她看到对方非常痛苦的样子,没有说一句话,她之所以没有说话是因当时有许多的顾虑:说客套话吧,不能表达自己的心情;不说话吧,又被认为冷眼旁观。这就是因为她太内向了。
这种“内向”要比虚情假意和口蜜腹剑的做法诚实得多。但是,由于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内心,在他人看来一切都等于零。
一个人如果连一句最普通的客套话都不会说,探望病人的时候,连一句“没事吧?”都说不出口,那么可想而知,此人的处世能力是需要改进的。在他人看来,这样的人就难免被误认为冷酷。
所以,生活中要学会说客套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比如“没事吧?”这句话,你并不是只把字面的含义说给对方,这里面,你可以加进去自己的真实感情,比如“有什么我能帮你的?”“我看到你难受的样子非常难过!”“没事吧?好了之后,我们一起去打保龄球。”对于双方来说,更有益促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有的人会问什么是客套,客套就是客气的套语。客套不是低声下气,是尊重;客套不是虚伪,是礼貌。
生活、工作,哪一样都需要语言作为纽带。人要衣装,佛要金装,语言也要靠包装。语言的魅力,在于使人心悦诚服,语言的运用在于修养气度。
有时,会客套的人,犹如鱼儿在水里游刃有余,并不时地泛起漂亮的水花,叫人喜欢听、愿意听,别人也会欣然接受;不会客套的人,常常面临许多尴尬,造成许多误解,出现人际关系的障碍,导致自己的人脉越来越窄。没有人喜欢被唤来呼去,颐指气使,那就是人缘之敌。即使别人嘴没有说出来,时间一长,结痂越厚,积怨越深,你们之间就会变得彼此陌生,甚至变成敌人。
有的人说,客套多,朋友多;朋友多,好事多。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因为客套和寒暄可以帮助你认识很多朋友,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从而促成两人的交往。
在生活当中,我们往往会听到如“谢谢您”“多谢关照”“劳驾”“拜托”之类的客套话。这样的客套话可以向别人表示感谢,能沟通人与人的心灵,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在求人做事以后,应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如果你不说一声“谢谢”,只把感激之情埋在心底,对方会有一种不快的感觉,他的劳动没有得到肯定,或认为你不懂礼貌,今后也不会再帮助你。同样,在打搅别人,给别人添麻烦时能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对方的气就会削弱一半。所以,在人际交往、求人办事的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客套的作用。
许多时候,客套就是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礼节和谦虚,比如有人作报告或讲话,总要借助这样的客套话:“我资质不高,研究不够,恐怕讲不好”,或者是“我讲得不好,请大家批评指正”。诸如此类的客套话,看起来随口而出,是习惯用语,实际上起着表达讲话者谦恭的作用。
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少不了客套,客套会使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要把“谢谢”“对不起”“请”常挂嘴上。以下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客套话: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www.daowen.com)
请人评论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求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说“恭喜”。
请人改稿称“斧正”,请人指点用“赐教”。
求人解答用“请问”,赞人见解用“高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拖人办事用“拜托”。
宾客来到用“光临”,送客出门称“慢走”。
招待远客称“洗尘”,陪伴朋友用“奉陪”。
请人勿送用“留步”,欢迎购买叫“光顾”。
与客作别称“再见”,归还原物叫“奉还”。
对方来信叫“惠书”,老人年龄叫“高寿”。
人类是一种感情动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人际关系网正是出于人类感情交流的需要。客套是温暖的,能加深对对方的了解、亲切关系,增加友谊,彼此之间的关系因为客套而发生变化,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了,感情就有了呼应和共鸣。对方在兴奋欢悦之余会使你得到更大的收获。
在人际交往中,要想使别人怎么对你,你首先就要学会如何对待别人。客套一下,看似平常,可它却能引起人际间的良性互动,成为交际办事成功的促进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