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广西自救与国家救灾:1988~2005救灾成果

广西自救与国家救灾:1988~2005救灾成果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西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1988年,广西大规模的救灾救济工作主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以生产自救为主,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确保不饿死、不冻死、不发生重大疫情和不发生大批灾区群众盲目外流等“四不”。1994年,广西确立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款分级负担的救灾管理新体制。2002年起,广西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新一轮的救灾工作改革。2005年,全广西支出救灾资金3.09亿元,救助灾区群众219.4万人次。

广西自救与国家救灾:1988~2005救灾成果

广西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1988—2005年,广西自然灾害种类繁多,洪涝、干旱、风雹灾、热带气旋(台风)、低温冷冻、病虫害等经常发生,因灾危害损失巨大。其中,分布面积最广、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性最大并与民政救灾救济密切相关的,主要是洪涝灾和干旱,其次是台风、风雹灾、低温(雨雪)冰冻和病虫害。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的重灾年份有8年,紧急转移安置人数超过100万人的是1996年、1998年和2005年,倒塌房屋数量较大的是1994年和1996年。

1988年,广西大规模的救灾救济工作主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以生产自救为主,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确保不饿死、不冻死、不发生重大疫情和不发生大批灾区群众盲目外流等“四不”。

1994年,广西确立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款分级负担的救灾管理新体制。随后逐步形成以自治区人民政府抗灾救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为领导,自治区民政厅等为救灾职能部门,广西国际减灾协会、广西慈善总会等减灾救灾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社会各界协同配合的救灾工作机制,适时组织减灾、抗灾和救灾,帮助和扶持灾区群众生产自救、重建家园。(www.daowen.com)

进入21世纪,救灾目标从强调挽救财产损失向以人为本转变,救灾内容从事后救济向应急救助、全方位救助和灾前预防转变,救灾组织从经验性救灾指挥向系统性应急预案转变,救灾过程从封闭、保守向全方位公开、透明转变,救灾标准从低标准向保证基本生活并与国际接轨转变,救灾装备从传统装备向高科技应用转变。

2002年起,广西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新一轮的救灾工作改革。建立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系统和应急响应系统,建立健全分类管理、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2005年,全广西支出救灾资金3.09亿元,救助灾区群众219.4万人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