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育研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教育研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叶圣陶先生就十分强调对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可见,教师应当借助语文教材这个“范例”让学生实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进而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学生通过典型事例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性,他们说话写文章就有了法度,就能真正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组织教学内容,便于学生从对教材的“共性”和“个性”的领悟中,通过突破重点,带动一般,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教育研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语文教学中,叶圣陶先生就十分强调对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他说:“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可见,教师应当借助语文教材这个“范例”让学生实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进而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要想培养学生具有如此的知识迁移能力,就应该在语文教学时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这一“范例”的作用,就应该在揭示例子的规律上多动脑筋,狠下功夫。教师应以典型意义的内容为重点,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进行思考,通过让学生找出规律,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增强思维的敏锐性和精确性,实现触类旁通,进一步了解知识结构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找到课文结构、语句等运用上的异同,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所要彰显的内在含义,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具体方法。学生通过典型事例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性,他们说话写文章就有了法度,就能真正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每册均以单元来组织教学内容。由于这一编排体系体现了教材系统性、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特点,教学时就应该通盘考虑这一单元的内容,将阅读教学、写作训练和听说训练联系起来,组成一个综合的教学整体。这样组织教学内容,便于学生从对教材的“共性”和“个性”的领悟中,通过突破重点,带动一般,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通过单元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初步疏通课文。2.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学习一两篇课文,作为学生下一步自学时的范例。教师应加强对规律性知识的讲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在教师的提示点拨下,学生以教读课文为范例去自学另一篇或几篇课文,从而实现由“举一”到“反三”的过渡。4.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其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确保举一反三任务的完成。(www.daowen.com)

语文教学要想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关键的一环是教师要做到善于“举隅”。教师一般将讲读课文作为例,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自读课文或与课文有关的课外读本等;在讲读课文中,教师重点讲解分析一篇,其余的可以引导学生自学钻研;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选择一两篇范文来分析比较,使学生从实例中拓宽思路,掌握方法。从语文知识的教学来看,比如要分析好几个类似的复句关系,教师便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来进行重点突破,其他的可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来自己辨析,这些都是“举隅”的好方法。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最恰当的方法深入剖析,让学生掌握规律和方法,这是使他们达到“反三”这一目的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可知,“举一反三”作为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在形式上是通过比较异同、抓住典型、突破单元等手段来达到拓宽学生学习思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的。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有效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潜移默化中授予他们探求新知识的方法,有助于他们将来在更高阶段和更深层次上的学习,实现“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的理想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