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语文学科综合化及其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语文学科综合化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学科综合化,就是要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成为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各种学习方式综合运用的过程。综合性学习是从过去的语文活动发展而来的,“活动”的基本形态与特征依然存在,无论是主题活动还是专题研究,都是一种语文学习活动的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语文学科综合化及其重要性

(一)内涵与意义

语文学科作为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有别于其他学科门类而相对独立存在,强调语文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从课堂开发来说,语文课程坚持以语文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为基点,强调本学科知识的优先性。从课程组织来说,语文课程坚持以语文知识逻辑体系为线索,强调语文学科自成一体。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过分强调语文本学科课程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容易导致忽略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容易导致将语文与其他学科彼此之间割裂,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广度。

为此,新课程以素质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理论为基础,在改变语文课程结构过于强调语文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前提下对语文课程本身进行了改革,突出强调了语文学科综合化。

语文学科综合化,就是要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成为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各种学习方式综合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是以一种整合的状态出现的,这种整合的状态有利于改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状态,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目的。

语文学科综合化有利于学生概括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开阔视野,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与传统、保守的语文课程相比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了以往语文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语文学科的目标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向。这是课程目标和教育价值观的重大改变。

第二,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精选最基础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作为语文课程主干内容;在保留传统课程内容中仍有价值的基础知识的同时,特别强调从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中吸取新的基础知识,增加新的具有时代性的内容,体现时代特色,剔除陈旧过时的知识;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努力面向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实际,从而使语文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形成互动的关系;力求与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使语文课程内容跨越学科之间的鸿沟,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的整体面貌。

在学习的途径上,不再局限于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教室里的学习、校园内的学习,还通过家庭、社会、网络等途径,与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注重在实际情境中、在社会实践中、在生活体验中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在学习的方式方法上,强调一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望的综合性学习方法。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有如下几点:

一是开放性。综合性学习着眼于语文学科的整体,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同时,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更多的是来源于社会,来源于自然,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各种类型的生活之中,因而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更多地体现出语文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

二是自主性。自主性表现为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均是学生自主解决或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解决,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能充分地“参政议政”,充分地“当家作主”,既是综合性学习的决策者,又是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者。

三是实践性。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它强调学生的亲历参与,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

四是探究性。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之一,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确定研究专题进行探究的学习活动。

综合性学习是从过去的语文活动发展而来的,“活动”的基本形态与特征依然存在,无论是主题活动还是专题研究,都是一种语文学习活动的方式。但是,因为活动内容的“综合性”要求和“探究性”特征,使得综合性学习所表现出的能力层面远远高于过去的语文活动。就活动的过程来看,过去的语文活动是在老师的组织安排下进行的,学生是“规定”的忠实执行者。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重要转变:学生做什么,怎么做,由学生自己说了算。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整个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

总之,语文学科综合化是对现有语文课程的发展和创新,它并不抛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精神,只是通过更广泛、更多样、更自主的内容和方式,使其更能激发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可持续性。

当然,小学语文作为一门课程必然有它独特的体系,我们不能因为推行语文学科综合化而忽视和废弃了它的最本质特征——工具性。语文学科所赖以发展的言语和语言,是我们展开记录、学习、理解、交流等活动的载体和基本的工具,很难想象一个不懂文字语言或者语言理解能力很差的人能去研究政治经济、自然科学,恐怕连正常的社交活动都难以进行,更不用谈什么创新发明、创新教育了。

那么如何将小学语文课程综合化教学落到实处呢?

(二)实施建议(www.daowen.com)

1.重视基础,理解为主

推行语文学科综合化并不是什么发明,只是在原有学科基础上发展创新,因此仍应义不容辞地加强语文素养,重视语言基础的训练,增强其理解力。如今的语文教学研究课和教学模式都很重视所谓整体理解,大多不强调语言的训练、词语的理解和美文欣赏,其实那只是浅尝辄止,这样的理解只能称为模糊理解,根本不能体会美文的高妙。笔者曾经听过某校三年级的语文课《草原》,老师的新花样是“交互式整合学习”。

所谓“交互式整合学习”,不过是将课堂搬到电脑室,两个学生用一台电脑。为了上好这堂课,教师可是做了不少的准备,又准备歌曲,又准备舞蹈,光是图片就准备了十几幅。当课后问及学生为什么老舍笔下的草原如此迷人时,学生都是在重复着一句话:草原的美无法用语言表达。说心里话,听完这节课,别说学生,就连我自己也不记得这堂课讲了些什么,只记着每次教者点击出一张图片时,课堂中总会爆发出惊呼:“哇,好漂亮啊!”“哇,草原太美了!”其实这些图片非常一般,是在任何一个草原都可看到的普通景色。追问一句:“美在哪?”难怪听课者感慨:现在我们的学生实在是太善解人意了!为了迎合老师,他们放弃了自己的感受力与想象力,只停留于现成的图画、播放的音乐、平庸的题解;为了迎合老师,他们学会了哗众取宠,学会了造作的形式和空洞的抒情。

所以不论推行何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都不能忽视语言这个基础,都不能忽视由局部到整体的理解,语文学科综合化当然也不例外

2.不囿于教材,广开学

语文学科综合化要冲破现有课程的束缚,应体现综合性,学习内容应呈现出广泛性和多样性。现代社会是一个大信息、高速化的社会,在教育上以步代车的行为只能让我们留下遗憾。语文教学内容决不能只满足于一本教科书、一摞参考书,应该在原有基础上兼收并蓄,引入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以此为蓝本,广开学路,用广泛多样的学习内容,摄入大量的富有时代气息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对语言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过去我们也强调这些要素,并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可改来改去总是用一本程式化的教科书,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想让学生达到这种认知水平,即使老师竭尽全力,也是枉然。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把自己束缚在狭隘的教科书身上。因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而这种综合表现为语文学习内容的整合,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和整合,书本学习与社会学习的紧密结合。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确定:

(1)从学科知识延伸中设计语文综合学习活动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捕捉综合性学习课题的意识,围绕每篇课文和每个学段的语文学习内容,可以设计不同的语文综合活动。如学了《雷雨》后,可以以《雷雨》为题,组织学生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夏天雷雨的特点及彩虹的形成等。如:语文课本有几篇课文是和西部有关联的,可以将他们有机整合,挖掘出和西部有关的内容。此外,教师还要向学生推荐有关书籍,让学生走进图书馆,走出课堂去收集有关资料。这样的语文学习,学生不仅喜欢,而且在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构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已经远远超过语文学习本身。

(2)跨学科教学渗透

在综合性学习探究中,由于学习的生活化、实践化,语文综合性学习必然涉及各学科知识,语文与小学阶段的数学、品德社会、科学、艺术信息技术等学科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确定活动的内容,使语文与某科或多科沟通,为培养创造型、复合型人才打好基础。通过语文课程的综合化,我们发现这样的教学不仅改变了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机械训练的状况,而且为我们一线教师解放思想、探究学习、形成百家争鸣的语文教学新局面打下了良好基础。

(3)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设计语文综合学习活动

学生由于年龄的差异,其身心发展、智能结构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教师可以在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呈现出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定位差异性。低年级孩子好奇心强,兴趣广泛,但持久性不够,缺乏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认知水平还较稚嫩。根据这样的特点,让低年级的学生通过不太复杂的探究活动,品尝动手动脑的成功、愉悦。中年级的学生,探究的主动性、持久性有了增强,逐步形成合作意识,能进行文字阅读,有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年级的学生兴趣爱好开始分化,思想渐趋成熟,无论对学科学习还是社会生活,都有了关注意识,能通过适当的探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像这样开展专题研究性的综合学习活动,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他们孜孜不倦、乐此不疲地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更能提高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内举自主,外举开放

“内举自主,外举开放”即自主求知,开放课堂。语文学科综合化课程广泛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决定了教和学的过程绝不能囿于课堂那单一化的模式,也绝不可能再用机械的方式训练学生,死抠或肢解那些原本就美妙绝伦的文章,会抹杀学生的理解能力,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学科综合化教学把教育置于社会与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主张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把学生自己的经验融会到课堂生活中,课程内容设计要考虑到文化差异,把不同的文化引进课程领域,鼓励学生自主求知,促进其批判意识、创新意识的发展,促进其知识观、价值观、信念、思维方式等素质的发展,从而使他们进入社会后更大程度地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创新。

在综合化实施中不仅要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开放性,更要把活动作为教学的根本原则。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方式,是人的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源泉和能力。人的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是人的最本质属性,它的形成和发展同样离不开人的积极主动的内外部活动。

在语文学科综合化的实施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处于主体激活状态,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动口、动手、动眼、动耳、动脑,去行动,去实际操作、体验和表现,实现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自主、参与和合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别人的长处,主动反观自身的不足,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生的语文素质也有了明显进步,从而真正达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