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原本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手段。今天,创新正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哪一个时代对创新有着如此急切的呼唤,没有哪一个时代对培养创新人才有着如此迫切的需要。所谓创新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循于常规,而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当前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积极推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新点子等的学习活动。可见,创新的本质是超越,不断超越自身,不断超越群体,不断超越人类现有的认识水平。创新的“新”,不仅指新发现,也指新发展,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揭示新的原理,发现新的方法,只要把他人已揭示的原理和发现的方法应用于不同的问题上,就是一种创新学习。这就是说,创新有层次之分,我们不要求小学生像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那样创新,小学教育主要是为学生成为创新人才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儿童遇到事物,发生了求知的动机,于是亲自去观察,去试验,结果,他们对于这事物得到了一种新知识,他们在生活中就有了一个新趋向。这种活动创造的能力,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用得着。这才是做人的根本方法。学校教育能注重这一点,学生就能不断创造,以谋求社会的进步。”
一般来讲,儿童和青少年创造能力的发展趋势是稳定的,相比之下,创造精神则比较不稳定,随着年龄和社会经验的增长,有的提高,有的降低。我们常见一些学生小时候敢想敢干敢创造,长大后却变得创造精神不足,学习只善记忆、套用而不善质疑、探索,只善接受而不善发现。在个人发展上只会按照大人设计的道路并且由大人牵着走,没有自己的主见和自己的选择,不能正常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我们在培养学生创造新思维的时候,不可能要求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同步发展,但应该努力使其协调发展。有的学生由于有较好创造天赋,又由于环境、教育和个人兴趣、主观努力等原因,在总体上或者在某一方面创造性得到了特殊的发展,或者表现出特殊的创造性潜质。对于这类学生,我们要热情鼓励,即使不成熟,不完善,也应该对之倾注极大的热情。
就学生年龄特征而言,小学阶级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最佳时期,而语文课又是激发小学生创新欲望的有力课堂,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不能仅仅提供前人的思维结果。教师要善于组织开放式教学,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www.daowen.com)
总的来说,素质教育、个性教育和创新教育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密不可分。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从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从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来认识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有个性的、富有创新精神的,这是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现实的问题。
基于素质教育理论、个性教育理论和创新教育理论,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应运而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