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观念中我们把语文仅仅看作“工具”。既然是“工具”,那一定是具体的,一定是便于操作的。所以过去常常运用工具的办法教学,方法简陋、内容苍白,学生厌学的情况比较普遍。过去,“小学语文课程”被理解为是按小学语文学科编制的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这样的小学语文课程不断走向孤立,走向封闭和萎缩,教材走向繁、难、偏、旧也就在所难免。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观有三个偏向:一是把语文实践理解得过于狭窄,特别是与应试联系在一起,只要求学生读课文,写应试文和做基本题,其余一概不予重视,甚至对广泛阅读予以制止。二是没有有意识地强调在生活中学语文,只是在考试题涉及的狭小范围内提及,仍然是书本中心、课堂中心。三是过度强调语文知识,热衷于孤立地讲语法、修辞等知识,却不去问其对语文实践有无实际作用。这种种语文教学观念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于注重教师的表演和学生集体的整齐
教师课堂独白,以短平快的问答为主,一切顺着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线路推进,课堂观察的视线集中在教师身上。学生“插秧式”排列,聆听和记录教师的声音,教师在维护着严格的甚至苛刻的课堂秩序。
(二)学科之间缺乏沟通
在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接受的是一个封闭的语文学科体系。课堂活动着眼于语文内部的原理与逻辑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一般不沟通、不渗透、不合作。因此,学生在应用时难以摆脱知识割裂,难以融会贯通。
(三)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尊严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在“落实双基”的时候,往往不顾其余,使许多响亮的素质教育口号成了空话。传统语文课堂以语文成绩为评价标准,只能在传授语文知识的框架里寻找与挖掘可能的发展,学生的人格受到普遍的漠视。(www.daowen.com)
(四)忽视课堂的情感活动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忽视情感领域与动作技能领域,语文课程与教学活动也忽视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传统语文课堂的认知视野,盯着“物”而忽略了“人”,盯着客观世界而忽略了自我。
(五)重现成结论,轻过程和方法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通过灌输,让学生全盘接受有关语文的知识体系,在授课过程中只灌输前人研究的成果,即现成结论,整个教学过程很难体现一种“能动、自主、有创造性”的学习。
综上所述,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观念滞后,学科体系封闭,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已经严重阻碍了教学的发展。
痛定思痛,我们深刻领悟到要改变小学语文教学封闭、落后的面貌,首先要改革旧的教学观念,真正走进新课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