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感知理解讲述的题目及内容
教师通过谈话或出示有关的教具、图片,唤起儿童生活中相似的回忆,产生讲述的兴趣和愿望。
开始部分,为了激发儿童对讲述的兴趣和愿望,教师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指通过实物、直观教具的出示或游戏与情境表演的形式,配以生动而富有感情的语言),引起儿童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引出讲述的主题。例如,讲述“有用的工具”的活动,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小小的工具展,展览儿童和老师共同搜集的各种各样的工具,让儿童在观赏中激发讲述的兴趣。
引出讲述的主题后,可出示一定的凭借物,通过提问启发儿童从多个角度依据凭借物的特点感知理解讲述的对象。教师的提问要具体明确,提问的内容应完整,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引导儿童对凭借物进行充分、细致的观察。比如,在“有趣的游乐园”的讲述活动中,教师在出示了儿童在游乐园玩耍的照片后,提问:“这是在哪里?这里有些什么?小朋友们在玩什么?他们是怎么玩的?小朋友们高兴吗?你怎么知道他们很高兴?”教师提出问题后,可让儿童一边观察,一边讨论,学习用完整、清楚的语言讲述对象。
(二) 儿童运用已有的经验,围绕题目自由讲述
在感知理解讲述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围绕主题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这是活动的重点环节。在讲述之前,教师可先交代讲述的要求。如果是讲一件事,要求讲清楚事情发生的经过;如果是描述事物,就要具体、生动、有细节,还要说清楚自己的态度和情感。
教师应注意倾听每个儿童的讲述,着重指导儿童讲述的完整性、连贯性和逻辑性。有的儿童讲述的逻辑性差,教师应帮助儿童选择讲述的内容和安排讲述的顺序。然后,再根据儿童的发言与思路,提出一些辅助性的小问题。比如,儿童讲“我最高兴的是看飞机”,教师可提示:“飞机飞上天时,天空怎么样?听到什么声音?这时,你是为什么高兴?”帮助他们把事情讲清楚,讲完整,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纠正。有的儿童只会用一两句话带过一件事,不会完整、连贯地具体描述,教师要引导他们说得具体些,把一件事说清楚;有时,儿童会把想象当作事实,如没拾到手机的会说拾到手机。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要批评儿童撒谎,可以问他:“这是你自己的事吗?”有的儿童分不清是非,把坏事当作好事讲。教师应该让他讲完,再帮他分析,为什么这是坏事。教师发现儿童发音不正确,或用词和语法上有错误时,应予以纠正。如儿童讲述时一再重复别人讲述的内容,教师应鼓励他讲别人没讲过的内容。
(三) 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教师或儿童以平行讲述的方式进行示范。
一般地说,对未接触过生活经验讲述而语言基础较差的儿童,示范讲述的目的在于引起儿童的兴趣并为儿童树立榜样。对参加过生活经验讲述的儿童,示范讲述的目的在于提高儿童的表达能力。
由于讲述活动要求儿童使用独白语言,即儿童需要对已有的生活经验独自构思和表达出对某一内容的完整认识,同时这是一种关于回忆的追述,这对初次参加讲述的班级有一定难度,既要考虑怎样组织内容,怎样安排表达的顺序,还要选择合适的词语连贯表达,因此教师的示范对儿童是有效的帮助。教师在示范性讲述中要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重点在人物活动和情节的发展上。示范性讲述要简洁、明了、生动有趣,引起儿童的兴趣和共鸣,可以放在儿童讲述之前,便于引导并激发儿童发言的积极性;也可以放在示范性讲述后,通过提问引导儿童理解教师是怎样组织讲述内容的,例如,“老师刚才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怎样讲的?先讲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然后,帮助儿童安排讲述的内容和顺序,启发儿童回忆有关印象,并拓展儿童讲述的经验范围,随时在儿童讲述中,根据儿童发言的思路提出一些辅导性的问题,提醒儿童围绕中心组织话题,帮助儿童把话讲清楚、讲完整。
对已经掌握讲述方法的班级可不必提供讲述范本,以免儿童的讲述受教师示范的影响,限制其发挥讲述的内容。
(四) 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为了使儿童对生活经验的讲述发生兴趣,也可考虑以其他生动活泼的形式,以激发儿童讲述自己体验的愿望。特别是对中班儿童来讲,由于他们生活范围有限、知识经验较狭窄、表达能力差,可以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条件,让儿童通过直接的感知与接触来谈自己的体验。例如,教师可以事先建议儿童自带喜爱的玩具来园,并为儿童提供一些较新奇的玩具,让儿童在活动中看看玩玩,然后让儿童谈谈自己对最喜欢的玩具的感受。结束部分,可进行小结或组织评议活动。引导儿童一起分析讲述者什么地方讲得好,好在哪里。对语言生动活泼、用词新颖或描述具体、中心突出的儿童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对不足之处进行纠正。最后以自然的方式结束活动。
活动设计
生活经验讲述:有趣的线条(大班)
活动目标:
1. 引导儿童根据线条图进行简单的情节讲述,发展完整表达的语言能力。
2. 引导儿童对简单线条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并进行大胆丰富的想象。
3. 激发儿童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实物绳若干。(www.daowen.com)
活动过程:
一、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教师介绍户外活动——绳子的玩法,在地上扔出一根绳子,让儿童根据扔出的图形共同想象像什么。
二、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1. 儿童自由操作绳子,进行初步的想象,教师重点指导儿童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去发现绳子的变化。
提问:请小朋友甩出一个图形,看看能说出多少种东西,看谁说得多。
2. 教师操作绳子,将儿童的已有发现进行提炼。
提问:我的绳子会变成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小朋友眼里看到的同样的一根绳子可以想成许许多多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每一个人在不同地方看到的东西和别人也不一样。
三、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1. 教师和儿童共同玩绳,引导儿童能将三根绳子组成的形象编成一个小故事。
2. 请两名小朋友各持一根绳子,各组成一个形象,启发儿童进行想象,编出简单情节的故事。
四、巩固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1. 儿童分组合作玩绳子,并能将几个形象进行创编,教师记录儿童创编的成果,提炼有价值的讲述进行展示。
重点指导:儿童能用完整、优美的语言进行讲述。
2. 延伸活动:绳子还有什么玩法?
活动评析:
此活动课前对物质环境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和设计,把很多教育契机蕴涵在环境当中,使儿童能充分感知理解讲述对象。活动中还设计了儿童用各种方式操作绳子的环节,使儿童在探索活动中有所发现,为进一步讲述打下基础。在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的活动中,此活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一步为儿童讲述创造更丰富的情境,儿童可将几个形象进行创编,使儿童有更多表达的机会并学习在不同的情境下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本案例由成都市机关一幼提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