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前儿童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手册

学前儿童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手册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基本结构由以下四个步骤构成。(一) 第一步骤:感知理解讲述对象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的特点之一,是具有相对固定的讲述对象即凭借物,因而在设计组织讲述活动时,首先要帮助儿童感知理解讲述对象。比如,中班讲述活动“我带来的玩具”,教师在活动设计组织时,可让儿童根据个人经验,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教师不作规定和提示。

学前儿童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手册

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基本结构由以下四个步骤构成。

(一) 第一步骤: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的特点之一,是具有相对固定的讲述对象即凭借物,因而在设计组织讲述活动时,首先要帮助儿童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感知理解讲述对象,主要通过观察的途径进行。这里所说的观察,大部分是通过视觉汲取信息,但也不排斥从其他感觉通道去获得认识。常见的看图讲述、实物讲述、情境表演讲述,首先让儿童仔细看图、看实物、看表演理解讲述对象;而听录音讲述,如“夏天的声音”,先让儿童听一段录有夏天里的小动物各种声音的磁带,请儿童分辨出录音中各种声响,如知了、蝈蝈、青蛙蟋蟀的鸣叫声等,通过听录音将各种声音联系起来,想象夏天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这是从听觉途径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再比如,听音乐编故事;画画编故事等都可激发儿童讲述的兴趣。

教师怎样指导儿童感知理解讲述对象呢?可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依据讲述类型的特点感知理解讲述对象。叙事性讲述,应重点感知理解事件发生的过程顺序以及人物在其中的作用。描述性讲述,观察重点则在物体的形态或人物的状态动作、特征以及像什么等等,只有从这样的角度把握住了讲述对象,才能为讲述做好准备。

第二,依据凭借物的特点感知理解讲述对象。讲述活动中的凭借物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几幅平面的相互有关系的图片,有的是立体的固定的实物,也有的是活动的连续动作的情景,还有的是听觉信息组成的活动情景等等。教师在指导儿童感知理解讲述对象时,应抓住这类讲述对象的特点去组织观察活动过程。

第三,依据具体活动要求的特点感知理解讲述对象。每一次活动的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有时要求儿童学习有中心、有重点地讲,有时要求儿童有顺序地讲。教师的任务是根据活动的具体要求,指导儿童观察,以便为讲述打好认识上的基础。

(二) 第二步骤: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在儿童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儿童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讲述。这一步骤的活动组织,要求教师尽量放开让儿童自由地讲述,给他们以充分的机会、时间,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讲述。组织儿童运用已有经验讲述的方式很多,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

1. 儿童集体讲述。这种方式虽然保持集体活动的状态,但是给每位儿童围绕感知对象,充分自由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比如,中班讲述活动“我带来的玩具”,教师在活动设计组织时,可让儿童根据个人经验,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教师不作规定和提示。

2. 儿童分小组讲述。分小组讲述一般情况下每组四人,儿童可有更多的机会围绕同种感知对象,轮流进行讲述。这种形式具有一定的直接交流的性质,能保证每位儿童均有讲述的机会。

3. 儿童个别交流讲述。个别交流讲述常常是儿童一对一地讲述。教师可让儿童就近与邻座的同伴结成对子,轮流讲述,也可让儿童对着假想角色讲述,如讲述“我们班的小朋友”,儿童对着假想角色讲述自己班不同的小朋友。这样的讲述方式对儿童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教师在知道儿童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讲述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在儿童自由讲述前,交代清楚教师的要求,提醒儿童要围绕感知理解的对象进行讲述;二是在儿童自由讲述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儿童的讲述内容,发现儿童讲述中的“闪光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教师不要过多指点儿童讲述,最多以插问、简单提问引发儿童讲述,以免干扰儿童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讲述。

运用已有经验讲述是一种放手让儿童讲的活动程序,这一开放的步骤对于下一步活动十分必要。经实践证明,如缺乏这一步骤活动,讲述活动的效果会受到影响。(www.daowen.com)

(三) 第三步骤: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经“开放性”的讲述之后,教师应将活动导入“收”的程序,为儿童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新的讲述经验,是每次讲述活动的学习重点。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教师应考虑上次活动的重点、解决的问题、达到目的的情况,以便在此基础上向儿童提供新的讲述经验。新的讲述经验主要是讲述的思路和讲述的方式。

引进新的讲述经验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

第一,教师示范新的讲述经验。教师在儿童自己讲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讲述思路,就同一讲述对象发表个人的见解。比如,大班拼图讲述“城市里的交通工具”,儿童自己拼图讲述之后,教师重新拼摆贴绒图片,构成一个合理的画面,并添画街道、花园、楼房等事物,然后按照这一完整画面,组成现代城市有情节的内容并讲述出来。教师的这种示范讲述提供讲述思路中的一种,绝不是儿童复述的模本。如果教师误解了示范的作用,要求儿童按照教师讲述的内容一字不漏地模仿,儿童便毫无趣味可言,会极大地影响儿童讲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教师通过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在有些活动中,教师可以用提问、插话的方法引导儿童的讲述思路,为他们导入新的讲述经验。在运用这类方法时,教师表面上顺着儿童的讲述内容,实际上却通过提问、插问不断改变儿童的讲述思路。例如,在儿童拼图讲述中,当儿童自由讲述后,教师通过提问:“小朋友,你还可以用拼图拼出什么故事,给我们讲一讲,好吗?”

第三,教师与儿童一起讨论新的讲述思路。教师可从分析某一位儿童的讲述内容入手,与儿童一起归纳新的讲述思路。比如讲述“各种各样的杯子”,教师说:“刚才××小朋友讲得真好。他在讲述杯子时,先讲了什么?先讲了杯子的颜色?是什么形状的?由几个部分组成?用什么做的?有什么用途?怎样使用?”教师讲这段话时,边问边答和儿童一起分析讨论,帮助儿童理清讲述的顺序,也引进了新的讲述经验。

(四) 第四步骤: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讲述活动中,仅仅引进新的讲述经验是不够的,还需要提供儿童实际操练新经验的机会,以利于他们更好地获得这些经验。因此,讲述活动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巩固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在活动中,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有一些具体做法。

一是由A及B。当儿童学习了一种新的讲述经验后,教师立即提供同类不同内容的机会,让儿童用新的从讲A的思路去讲述B。例如,儿童学习讲述一件玩具的顺序后,教师可让儿童用同样的思路讲述另一件玩具,从而帮助儿童掌握所学新的讲述经验。

二是由A及A。在教师示范新的讲述经验并帮助儿童理清思路后,让儿童尝试用新的讲述方式来讲同一件事、同一情景。例如,学习讲述“春天的桃花”思路后,让儿童开个小花展,向小班的弟弟妹妹介绍讲述“春天的桃花”。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要求儿童创造性地运用新的讲述经验,尽可能地避免绝对模仿和复述别人的话。

三是由A及A1。用这种方法组织第四步骤的活动,教师可以在原讲述内容的基础上,提供一个扩展或延伸原内容的讲述机会。比如,拼图讲述“城市里的交通工具”,在教师示范过新的拼图添画和讲述经验之后,进一步要求儿童自己拼图添画,然后讲述。通过这样的一个环节让儿童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总之,在这四个步骤的讲述活动组织中,有着一个内在的完整的组织程序。可以说,每一次儿童学习新的讲述经验,都在每次活动中获得操练、实践,以利于巩固、迁移,并且在下一次讲述活动汇总再次尝试运用。通过这种“滚雪球”的积累过程,儿童的讲述能力会不断得到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