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前儿童诗歌、散文活动设计指南

学前儿童诗歌、散文活动设计指南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启发学前儿童回忆小猫走路的情境,或观察猫的脚印,让学前儿童想象朵朵梅花开在小猫脚下的画面,从而帮助学前儿童理解诗歌主题内容。

1. 导入:设置情境,引出作品

教师在设计幼儿园诗歌教学中的首要事情是引起幼儿注意,激发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在理解文学作品之前,教师要为学前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可发挥文学想象的语境和空间,为学前儿童准确地理解作品作好铺垫。如何迅速导入激趣就显得很重要。

幼儿园诗歌、散文常见的导入方式有直接欣赏导入法、启发提问导入法、情景表演导入法、故事讲述导入法等。教师可用图片、幻灯结合生动的语言描述将学前儿童带入文学作品的意境中;也可以用提问、音乐提示的方法让学前儿童在回忆旧经验、艺术美的启示下接受作品;也可以借助美术、音乐等艺术手段,布置一个与作品意境吻合的场景,便于学前儿童进入作品意境,理解并掌握。

2. 教师示范朗诵诗文

教师可以在创设好的情境下,配上优美适当的音乐,通过教师的声情并茂的完整朗诵或者播放经典名家录音诵读等形式,让学前儿童完整欣赏作品。教师的示范朗诵一定要普通话标准,发音清楚,有情感、有节奏、有起伏地朗诵,要讲究语气的变化、词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发音的轻重等,要有音韵美,能深深地打动学前儿童。教师还可以通过眼神、手势、身姿等表情和动作,创造性地表现诗歌,例如《春天来了》,教师配上优美的音乐,用肢体动作做辅导,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朗诵中在把握语调、语气的同时,借助于画面的描述,调动幼儿的所有感官,去感受春风的柔和、芳香和喜悦,让幼儿不知不觉走入诗的美妙境界中。

3. 帮助学前儿童理解诗文

在诗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前儿童理解诗文的意境、情感和主题,是诗文教学活动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五种方式来帮助学前儿童理解诗歌。

(1) 教师通过音乐、挂图、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具,帮助学前儿童理解诗歌

诗歌的主题是通过其语言所描绘的意境来展示的,教师可以将意境,即画面做成教学挂图,或者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形式,让学前儿童通过观察挂图或者课件欣赏,在相应情感基调的配乐下感受诗歌的韵味,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 通过三层次的提问,帮助学前儿童理解诗歌

与故事教学一样,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帮助学前儿童理解诗歌,如儿歌《逗蚂蚁》:

蚂蚁来呀来,

快快来吃饭,

什么饭?黄米饭

什么菜?炒青菜。

什么筷?毛竹筷。

什么碗?烂泥碗。

吃不了,往回搬,

哼哟哼哟搬得欢。

教师首先可以通过描述性提问来帮助学前儿童理解诗歌大意,教师可提问:

“小朋友叫蚂蚁来干什么?”“小朋友请蚂蚁吃什么饭?什么菜?用什么筷?用什么碗?”“蚂蚁吃完了吗?怎么吃的?”让学前儿童通过问答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然后教师再通过思考性提问引导学前儿童去体会作品主题、情感等。教师可提问:“蚂蚁为什么是哼哟哼哟搬得欢?”最后教师通过假设性提问,帮助学前儿童学以致用,与日常生活结合,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教师可以提问:“你有没有请蚂蚁吃过饭?吃的什么?”“如果你请蚂蚁吃饭,想让蚂蚁吃什么?用什么筷子?什么碗?”

(3) 理解难懂的字、词、句

学前儿童对诗歌的理解比较难的是诗歌中一些关键的字、词、句,教师应围绕这些难懂的字词句提问,帮助学前儿童理解。如儿歌《小猫咪》:

小猫咪,爱梅花,(www.daowen.com)

一路走,一路画,

朵朵梅花开在它脚下。

教师应先让学前儿童懂得为什么说小猫咪爱梅花,这个梅花指的是什么?可以启发学前儿童回忆小猫走路的情境,或观察猫的脚印,让学前儿童想象朵朵梅花开在小猫脚下的画面,从而帮助学前儿童理解诗歌主题内容。

(4) 理解诗文的情绪情感

诗歌和散文不讲究情节和人物形象刻画,但画面之中都蕴含着作者某种想象传达的思想情感倾向。引导学前儿童理解诗歌和散文时,教师不仅应让学前儿童理解作品中的语言,还应引导学前儿童感受作品的美和情趣,更主要的是引导学前儿童体验作品的情绪情感,理解作者的感情基调是欢快活泼还是沉郁平静,或者是宁静祥和,充满温馨的,这将有助于学前儿童对作品全部内容的把握。

(5) 理解诗文的表现形式

诗歌和散文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形式,从诗歌和散文的表现形式入手,帮助学前儿童理解作品,不仅有利于学前儿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也有利于学前儿童了解诗歌和散文的构成方式,增强学前儿童对某种艺术性结构语言的方式的敏感性。

学前儿童诗歌和散文常采用的表现方式有重复、比喻、象征、拟人、夸张等表现手法,这些特殊表现手法往往使作品的语言更丰富、更生动感人。教师在引导学前儿童感知诗歌和散文的表现方式时,无须让学前儿童知道“这是什么表现手法”,而是应当让学前儿童感受到诗歌和散文“这样说是什么意思”。

4. 学习朗诵诗文

在学前儿童理解诗歌和散文的基础上,教师应展开形式多样的朗诵,通过反复诵读,使学前儿童不断品味、领悟作品,使作品内容在脑海中越来越清晰深刻。教师应不断变化形式诵读,避免机械记忆,枯燥乏味。教师可以采取师大声、幼小声诵读,或集体、个人、小组诵读,也可分角色诵读或对答式朗读,如《逗蚂蚁》。

5. 围绕诗文主题开展相关的活动

在学前儿童初步理解了作品的内容后,教师应围绕诗文主题开展相关的活动,让学前儿童通过自己生动的操作活动,更好地体验作品。常见的活动如下。

(1) 诗歌表演游戏

对于一些内容很有趣、有情节的叙事诗,可以让学前儿童通过表演诗歌来体验角色心理及情感,如《小猪爱睡觉》、《小熊过桥》、《小弟和小猫》等。

(2) 配乐朗诵

对于一些意境优美、音韵和谐的抒情诗,教师可以配上合适的音乐,反复诵读,或让学前儿童在配乐诗朗诵中用舞蹈去表现诗歌中的意境,在诵读和舞蹈中掌握诗歌。

(3) 绘画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前儿童用画笔画出想象中的作品。

(4) 唱诵

教师和学前儿童一起以游戏的形式简单谱曲演唱,多种角度感受诗歌的美。

(5) 诗歌仿编活动

在幼儿了解作品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参照诗歌的框架,进行扩展想象,从而仿照诗文编出自己的诗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