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内容的选择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是对幼儿的文学语言和艺术审美以及真善美的启蒙教育,有助于学前儿童良好审美情趣的培养,所以在选择学前儿童作品时,可以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需要出发,选择多种题材的作品,不仅丰富儿童的审美情趣,而且开阔视野,丰富社会认知,让沉淀在文学作品中大量间接经验与儿童发生交互作用,还可以适当选择名人名著来丰富文学活动。具体而言,选择学前儿童文学作品,要遵循以下四个要点:①学习儿童文学作品的题材要以儿童熟悉的生活为主,如儿童生活经验故事;②学习儿童文学作品的形象要生动形象鲜明;③学习儿童文学作品的结构要简单,情节单纯有趣;④学习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浅显易懂,生动具体有文采。
(二)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
教育部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对文字的兴趣”,所以,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教育活动要充分调动学前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其主旨就应摒弃旧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授文学作品的教学模式,而应该以学前儿童为主体,将学前儿童置身于丰富多样教学活动中,引导学前儿童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文学作品,感知体验语言文学作品,并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教师应遵循新指南的理念,结合文学作品本身的丰富性,设计和组织系列网络活动,即语言文学网络活动。
语言文学网络活动是从某一个作品入手,开展一组与作品相关的活动,这组活动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在活动中接受作品,理解体验作品,迁移个人经验,扩展学前儿童想象,并通过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象和认识,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 第一层次:学习文学作品
创设情景,引出文学作品。网络活动的起点是学前儿童学习和欣赏文学作品。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根据作品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比较直观形象的幻灯、挂图、桌面教具、木偶、头饰等辅助教具,多种形式展开教学,一些浅显易懂的作品,如儿歌,可以直接让学前儿童反复诵读。
理解作品,通过三层次提问等多种方式,帮助学前儿童认知作品。在学习和欣赏文学作品这一层次,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帮助学前儿童理解作品的主要情节、人物性格和主题、文学语言方面。教师不宜过多重复讲述作品。不能过于强调学前儿童机械记忆背诵作品内容,以免使学前儿童对文学作品失去兴趣。教师应通过三层次提问帮助学前儿童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教师可通过描述性提问帮助学前儿童掌握作品的名称、人物、情节、对话、主题等,使学前儿童对作品内容有大致的了解;通过思考性提问和假设性提问,让学前儿童运用个人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想象。比如在《小兔找太阳》中,教师不仅可以让学前儿童讨论“小兔先后把哪些东西当作了太阳”,还可以引导学前儿童思考“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兔,你喜欢它吗”,而且教师还可以引导学前儿童讨论:“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兔,你会把哪些东西当作太阳?”“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像太阳吗?”这些问题都有助于加深学前儿童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掌握。
2. 第二层次:理解体验作品
通过作品表演、散步、谈话等方式帮助学前儿童体验作品。
这一层次的学习是在学前儿童学习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根据作品内容范畴设计相关的活动,帮助学前儿童理解作品内容,体验作品人物形象的情感心理,以便学前儿童进一步认识作品中展示的生活和精神境界。教师可设计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如户外散步观察、围绕作品进行表演游戏等。
3. 第三层次:迁移作品经验
开展与作品主题相关的绘画、手工等动手动脑活动,帮助学前儿童迁移相关经验。文学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作品向学前儿童展示的是建立于学前儿童生活经验基础上的间接经验,这种经验常使学前儿童觉得既熟悉又有趣,迫切地想体验,要使学前儿童真正理解作品,就要为学前儿童创设围绕作品内容重点开展的可操作的或具有游戏性质的活动,让学前儿童在活动中将作品各方面内容纳入自己的经验范畴,有助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也为进一步扩展想象和语言表述打下基础。比如在诗歌《快乐的小屋》网络活动中,教师引导学前儿童观察了各种美丽的建筑——小屋后,让学前儿童搭一搭“美丽的小屋”,或画一画“我自己的美丽小屋”,有助于学前儿童作品经验的迁移。
4. 第四层次: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开展创编、续编、仿编、谈话等让学前儿童大胆想象,尝试艺术性结构语言的活动。
语言文学网络活动归根到底是语言教育活动,最后都应该落实到学前儿童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上。通过前面三个层次的活动,学前儿童对文学作品的学习、理解和体验已达到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可以进一步创设机会,让学前儿童扩展自己的想象,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想象。
一般来说,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活动:一是艺术地再现文学作品,如复述故事、诗歌表演朗诵等形式;二是指导儿童仿编文学作品;三是指导儿童创编儿童文学作品,教师可以让学前儿童续编童话故事,仿编诗歌、散文,或围绕作品内容创造性想象讲述。如《快乐的小屋》中,可以让学前儿童进行诗歌仿编,创作自己的小诗;也可以让学前儿童谈谈我搭建的快乐的小屋是什么样的;还可以创造性想象讲述“我未来的快乐小屋”等活动。在这个层次中,学前儿童通过大胆想象和表达,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不仅尝试了书面语言的艺术表达,也充分开动脑筋,锻炼了口语交际水平。
用网络的思路设计一次语言教学活动,会更生动丰富、灵活有趣。可将第二层次安排在活动准备,第三、四层次放在活动延伸环节。
总之,语言文学网络活动是一个围绕作品主题开展的系列活动,在这个系列活动中,学前儿童在教师的引领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发展语言和能力,从理解到表达,从模仿到创新,从接受到运用,不仅发展了学前儿童完整语言,同时锻炼了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增长了艺术思维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前儿童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
以下是一则语言文学网络活动的设计案例。
活动设计
故事:《太阳帽的故事》(中班)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一个小姑娘戴着一顶漂亮的太阳帽去游泳,突然,“呼呼呼,呼呼……”一阵大风吹来了,小姑娘头上的太阳帽不见了。
丁丁捡到了太阳帽,把它变成一个飞盘,飞盘飞呀飞。“呼呼呼,呼呼……”一阵大风吹来,飞盘不见了。
小猴捡到了太阳帽,把它变成了秋千,秋千荡呀荡。“呼呼呼,呼呼……” 一阵大风吹来,秋千不见了。
蜗牛捡到了太阳帽,把它变成了摇篮,摇篮摇呀摇。“呼呼呼,呼呼……” 一阵大风吹来,摇篮不见了……小朋友们,小姑娘的太阳帽又飞到哪里去了呢?
作品赏析:
这虽然是一个学前儿童生活经验故事,但比较有趣,颇具艺术的想象力,它通过丁丁、小猴、蜗牛捡到太阳帽,玩太阳帽,被风刮走等情境,给学前儿童展示了一个充满童趣和想象的世界,本故事适合续编或创编。教师可引导学前儿童通过开展各种动手动脑活动,活跃思维,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大胆创造。(www.daowen.com)
活动目标:
1. 网络活动中帮助学前儿童理解作品、人物、主题,丰富学前儿童对帽子的认知。
2. 培养学前儿童爱动脑筋的习惯,鼓励学前儿童大胆想象和创造,体验创造的快乐和自豪。
3. 通过制作太阳帽,培养学前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
4. 能完整讲述故事,并用流畅连贯的语言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培养学前儿童的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 不同种类的太阳帽若干顶。
2. 教学挂图及课件。
3. 制作太阳帽的一些相关材料。
活动过程:
一、第一层次:学习作品
主要活动:作品教学
教师出示太阳帽,引出故事,然后用课件或挂图配合,生动有感情地讲述故事。通过提问,让学前儿童理解掌握故事。如“小姑娘的太阳帽先后被谁捡到?小姑娘的帽子丢了,她会怎么样?还有谁会捡到小姑娘的帽子,它又会把它当作什么呢?”等等。
二、第二层次:理解体验作品
主要活动:参观太阳帽超市
教师在活动前准备好各种类型、颜色的太阳帽若干,布置成帽子超市,教师带领学前儿童参观时,可启发学前儿童根据其形状、颜色进行联想,并讨论其优缺点等。
三、第三层次:迁移作品经验
主要活动:
1. 绘画活动——“太阳帽找朋友”
2. 手工活动——“我的太阳帽”
教师引导学前儿童想象小姑娘的帽子还有可能飞到哪里,被谁捡到当作什么,哪些物体与太阳帽相似等,让学前儿童用画笔和双手描绘出他感知的事物,他的想象世界。
四、第四层次:创造性地想象和讲述
主要活动:
1. 故事续编或创编“太阳帽奇遇”
2. 谈话活动:我的太阳帽
教师用假设性提问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故事续编或创编,或结合绘画、手工,给大家讲讲自己的太阳帽有哪些优缺点,有什么独特的功能等。教师要鼓励学前儿童大胆地想象,大方地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流畅地表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