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剔除讨好型人格,成功脱胎换骨

如何剔除讨好型人格,成功脱胎换骨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更为关键的是,我压根就没有“讨好型人格”。据我观察,“讨好型人格”是天下最浪费时间最浪费生命的品质。更为重要的是,“讨好型人格”的副作用在更隐秘的地方——你会因此完全没有办法成为一个好人,你会变得压根没原则,彻底无底线。“讨好型人格”就好像是个泥潭,陷进去之后,越挣扎陷得越深。

如何剔除讨好型人格,成功脱胎换骨

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

许多年前,我在老家,混迹在电脑配件批发市场维生。当时我有一个档口,二十平方米左右,批发电脑的主板显示器什么的。当然,我们也做零售。那时候人们会买散件组装成电脑,作为商家,我们的利润也不错。虽然我生意不错,整个市场里也算得上数一数二,但,市场里的人都知道,“李哥”脾气并不好。

市场么,人来人往,时不时就会遇到特别事儿妈、特别挑剔,且说话不顺耳的顾客。公司里的小朋友们都很敬业,即便受了点委屈,也都尽量客客气气。不过,若是被我发现,我就会用我的方式去处理。我会轻轻走过去,站好;笑嘻嘻地伸手把那顾客从柜台前往后推一步,然后,直盯着那客户的眼睛,语气极其平静,甚至声音不大,话却是对刚才受委屈的小朋友说的:“把这些东西收起来,咱不卖了。”

由于我的语气是格外平静的,并且脸上还笑嘻嘻的,声音又不高,并且只是说“咱不卖了”,刚刚还在耍泼的那个人会愣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等他反应过来了,也只能说出大地上已经被我们听过很多次的话,“你这是什么意思?”或者,即便是反应快一点的能说出来的话依然没有什么创意,“顾客是上帝,你懂吗?!”

他若是问我,“你这是什么意思?”那我就依然死盯着他,但也依然笑嘻嘻,声音依然不大:

你看不出我烦你吗?你仔细看,我很烦你,很讨厌你。但,我也没工夫跟你吵架。所以,我就是不卖给你了。你呢,出去转转,反正这市场里也不止我们一家,对吧?

他若是问我,“顾客是上帝,你懂吗?”那我同样是死盯着他,但也依然笑嘻嘻,声音依然不大:

你知不知道我们现在在几楼啊?嗯,对,三楼。你刚才怎么进来的啊?你和我们一样,爬楼梯上来,然后从这个门走进来的,是不是?你看见那个窗子了吗?上帝呢,不爬楼梯,当然不用翅膀也能飞,所以,上帝来的时候都是从那个窗子直接进来,走的时候都是从那个窗子直接出去,你行吗?你不行。所以,你不是啥上帝,对不?别说话,别说错话,反正,我就是不卖给你了。你呢,出去转转,反正这市场里也不止我们一家,对吧?

反正,那些惹人讨厌的顾客在我这里没有什么作妖的空间,我也不跟他们对骂,笑嘻嘻地把他们请出去就可以了——了不起这单生意我不做了!所以,当年给我打工的小朋友们出门都很硬气,因为他们知道在关键的时候,“他们的李哥”会替他们出头,绝对不会让他们受委屈。

有人问过我,“你就不怕这样会得罪客户吗?”

我的解释是这样的:

不怕。我只是拒绝和他做生意而已。我又没有做伤害他的事情,我又没有占他便宜,我卖的是电脑或者电脑配件什么的,我又不是电影教父》里的黑社会老大马龙·白兰度,若是拒绝与看不上的人做生意的话,人家会跑来用枪打死我,对不?

更为关键的是,我压根就没有“讨好型人格”。我也不想讨好所有人——因为我知道我绝对做不到。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可能人见人爱!我就是想老老实实做好生意,做好买卖而已,用不着人见人爱。甚至,我都不需要人家非得爱我,或者非得喜欢我,我只要做到“人家不讨厌我”就已经足够了吧?

这些都做到了,我就已经理直气壮了,是不是?再然后就不是什么生意经,干脆就是人生态度了:

道理很简单,因为这样才公平嘛!不公平的事儿我们直接不干了还不行吗?——如若不然,这世界这么大,咱们相互躲着点,无论如何,各自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吧?我的人生哲学就这么简单——事实上,这都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个方法论竟然失效过。

我猜,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讨好型人格”——尤其是在我们这个父母权威根深蒂固的文化里成长的人。在整个童年时期、少年时期,我们这个文化里的人都会遇到各种莫名其妙的打击。

然而,经商这个事儿在和平年代里明显比整个生活简单太多了,纯粹太多了!“只要不坑人不骗人就应该理直气壮”,难道不是这样的吗?而且,我总是能观察到另外一个现象:

但凡我喜欢的商品,但凡我喜欢的服务,每次购买的时候,我总是会发自内心地,真诚地感谢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给我的人。(www.daowen.com)

对于那些有能力造出超值商品的,有能力提供超值服务的商人们,表达真诚的感谢难道是“尊重公平的我们”不应该做的吗?于是,反过来,如果我通过自己的努力竟然做出了超值的商品,或者竟然提供了超值的服务,那么,我的顾客们是不是应该感谢我才对?那,我为什么要讨好原本应该感谢我的人们呢?同时,我猜,他们也完全不需要我的讨好吧!

据我观察,“讨好型人格”是天下最浪费时间最浪费生命的品质。还是那句话:人的时间精力总是有限的。如果,你被“讨好型人格”所左右,那么,你就得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去从各个角度讨好各式各样的人——不是一两个,是一批又一批,前仆后继。

若是你把时间精力花在讨好他人上,那么你就没有时间精力把事儿做好,所以你根本就硬气不起来。更为重要的是,“讨好型人格”的副作用在更隐秘的地方——你会因此完全没有办法成为一个好人,你会变得压根没原则,彻底无底线。“讨好型人格”就好像是个泥潭,陷进去之后,越挣扎陷得越深。不挣扎呢?不挣扎也会慢慢沉下去,被淹死是早晚的事儿。

很多人喜欢“站队”,仅仅是为了眼前的那一点利益。可是,站队这事儿很危险,因为只要你开始站队,你就得不停地站队……这站着站着吧,早晚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正处在一个左右为难进退皆错的状态,反正,到时候你怎么站都不对!

所以才有古老的智慧:守住本分。把自己分内的事儿做好,做到极致,至于分外的事儿么——可以是“关我屁事”。也许有人不同意,但,若是你认真琢磨一下,就会发现,这么简单的建议会让你逐步变成一个“非常硬气的猛人”——你事儿做得好,你人做得正,你怕什么?到最后,甚至连误解或者中伤什么的都不怕。

另外一件事儿发生在我在新东方教书的时候。新东方有一个“学生给老师打分”的制度。比如,你一共要讲十节课,那么,在第八节课结束的时候,学生们就会拿到一个打分表,给正在搭班讲课的几位老师分别打分。制度这个东西,经常会深刻地改变人们的行为。老师们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费尽了心机。比如,把真正的干货狠货一直压着不讲,到了第七节课第八节课的时候才会“适时放出”;再比如,到了第七节课第八节课开始就在台上给学生唱歌;更不要脸的就干脆在课堂上给学生编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

李笑来也不是不会弹琴,也不是不会唱歌,说实话,我也不是没想过“是否应该妥协”,但,终究没做任何改变。该干吗干吗,把分内的事儿做好。有一天,应该是因为上一节课的老师唱过歌了,然后也怂恿过学生,所以,我一进屋一上台,下面学生就开始起哄,拍着桌子喊:“唱歌!唱歌!”

我也知道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恶意,并且,基本上只是“被误导”了而已,可那天就是忍不下去了,顺手就把麦克风砸在讲台上,暴吼了一通:

谁给你们惯的毛病?你们交点破钱来上课,然后呢,要求老师讲课精彩,这没毛病,所以我就玩命做好。然后,还要求老师上课讲段子哄你们开心,我就已经看你们不顺眼了,但,想想也就忍了,毕竟开心很重要。现在竟然要求我唱歌,不唱咋着呢?难道因为你们要给我打分了,我就得唱歌?这是我一个老师的本分吗?!想好好听课,就全给我闭嘴!不想听课的,就出门左转去退费!你们表个态吧,是要听课呢,还是要怎样?

……

静默了一会儿,台下掌声雷鸣。后来就传开了,反正,再也没发生过在我的课堂上有学生乱起哄的情况。

当然,另外一种极端也绝对要不得。虽然我们做人尽量正,做事尽量好,所以我们心里也足够硬气,然而,完全没有必要因此就一不小心变成“靠,老子天下第一,所以任何时候都是爱谁谁”的状态。在这里,我根本就用不着举例,因为你在生活中总是见过很多这类人,他们到最后会发展成“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先把所有人都得罪了再说”的类型。

这种小心的背后是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

我们都是人,我们都是凡人,我们都是凡人中的凡人,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有可能犯错。

如果你肯认真想一下就知道了,即便是故意犯错,其实也不可怕。你想做一个好人,你就不会故意犯错。而那些故意犯错的人,常常是因为他们已经提前按自己的思考模式衡量过利弊,所以才决定“宁可犯错也要去做”,因为他们这么做可以多获得点什么。

真正可怕的,不是犯错,而是“无意中犯错”或者“不小心犯错”。你不是个坏人,但你的确犯错了,虽然你无意如此,虽然你是不小心,这才是吓人的——若是那错误让别人蒙受了损失,虽然你不是有意,虽然你不是故意,请问,如何收场?又,当你自己觉得自己是不小心、自己不是故意,请问,蒙受损失的那些人会感同身受地理解你吗?别说他们了,是不是很多其他人也同样不会理解你?别说理解你的懊恼了,若是他们以为你干脆就是故意,说实话也没有什么办法啊!甚至,也不算过分啊!

所以,“尽量不要得罪人”常常并不是因为我们害怕得罪人,而更多是因为我们害怕自己——我们自己并不见得靠谱,起码,我们知道自己需要很久的时间、很多的努力才能变得靠谱,才有机会变得更靠谱。所以,遇到不好的人,或者遇到与自己的原则底线相冲突的人,不要去争吵,不要去争辩,不要想着输赢,最好的策略是“能躲就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